自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自戀癖也稱自戀症、影戀或納喀索斯症,是指個體熱戀自己的身體,對自己有強烈性慾要求的狀態,是一種以自己為性愛對象的性偏離。在文學作品中很早就有了關於自戀癖的記載,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希臘神話中有關納喀索斯的故事。納喀索斯是河神和仙女的兒子,美貌出眾。女神厄科向他求愛,遭到拒絕,後幻化為回聲女神。諸神因此對納喀索斯不滿而對他進行懲罰,使他愛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後憔悴而死,成為水仙花神。納喀索斯症後來也就成了自戀症的專用名稱。

目錄

自戀的原因

自戀癖患者很罕見,但據說在西方國家近年來有自戀癖人格特點的人日趨增多。可能產生自戀癖的因素  有:

1、家庭環境。單親家庭在自戀癖形成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單親家長對獨生子女的寵愛和親昵可以是含有性的內容的,常可使孩子產生與尊親同意識或潛意識。另外,父母是因感情不好而離異的,那麼父親或母親對對方的懷恨和不滿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使孩子覺得他人都不可愛,不宜接觸,而促使自戀癖的產生。

2、教養方式不當。父母經常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當著孩子的面或他人的面稱讚、寵愛自己的孩子,特別是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是社會的主體,父母對孩子是嬌寵有加,使孩子從小就自視甚高,這常成為自戀癖產生的基礎。

3、心理因素。有的父母對子女,尤其是父親對女兒,母親對兒子過分親昵、寵愛,使有些兒童產生  把自己與異性尊親認做一體的心理而出現自戀癖的傾向。

4、缺少同齡夥伴。我國提倡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在家中缺少異性和同性夥伴,如果家長不鼓勵孩子去結交朋友,不為孩子結交朋友提供條件,甚至還加以阻礙,就會促使自戀癖的產生。

5、與創傷性經歷具備。如有的成年人在與性夥伴的交往中出現了這樣或那樣難以解決的問題,或在精神上或肉體上受到了重大的打擊等,可使其喪失異性戀或同性戀的興趣,轉而成為自戀癖者。

自戀的診斷

在診斷自戀癖時,要注意與同性戀、性厭惡、禁慾者相區別。自戀癖患者與同性戀患者的性對象都是同  性,但前者的性對象是本人,後者的性對象是其他同性成員。據研究資料顯示,不少同性戀者可兼有自戀癖,如某些同性戀者僅喜歡與自己長得相像的同性成員。雖然兩者有時出現交叉情況,如都對與自己長得相像的同性成員感興趣,但自戀癖者並沒有對同性性夥伴的愛戀,性活動是自私的,多為潔身自愛型人格;性厭惡是對性活動反感,但沒有對自己的無限讚美和性慾望;禁慾者對他人有性慾,只不過是通過自我剋制加以迴避罷了,而自戀癖則是對別人沒有性慾。

自戀的鑒別診斷

自戀的鑒別診斷:

癔症:癔症的患者表情誇張像演戲一樣,裝腔作勢,情感體驗膚淺。經常渴望表揚和同情,感情易波動。說話誇大其詞,摻雜幻想情節,缺乏具體的真實細節,難以核對。自我中心,強求別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給別人難堪或強烈不滿。需要別人經常注意,為了引起注意,不惜嘩眾取寵,危言聳聽,或者在外貌和行為方面表現得過分吸引他人。情感反應強烈易變,完全按個人的情感判斷好壞。尋求刺激,過多地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響。

在診斷自戀癖時,要注意與同性戀、性厭惡、禁慾者相區別。自戀癖患者與同性戀患者的性對象都是同  性,但前者的性對象是本人,後者的性對象是其他同性成員。據研究資料顯示,不少同性戀者可兼有自戀癖,如某些同性戀者僅喜歡與自己長得相像的同性成員。雖然兩者有時出現交叉情況,如都對與自己長得相像的同性成員感興趣,但自戀癖者並沒有對同性性夥伴的愛戀,性活動是自私的,多為潔身自愛型人格;性厭惡是對性活動反感,但沒有對自己的無限讚美和性慾望;禁慾者對他人有性慾,只不過是通過自我剋制加以迴避罷了,而自戀癖則是對別人沒有性慾。

自戀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對兒童適度的愛護和合理的教養是一項很重要的措施。對於那些帶有明顯精神抑鬱症狀的自戀癖患者,用精神治療方法一般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以親切溫和的態度對待他們,幫助他們認識個人人格方面的缺陷並樹立起糾正的信心,他們一般能接受,而且處境越困難,其療效越好。

參看

關於「自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