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凝聚力
A+醫學百科 >> 群體凝聚力 |
群體凝聚力
一、定義
群體凝聚力又稱群體內聚力,是指群體對成員的吸引力和成員對群體的向心力以及成員之間人際關係的緊密程度綜合形成的,使群體成員固守在群體內的內聚力量。這裡所說的群體凝聚力並非等同於我們日常所說的群體團結的概念,兩者是有區別的。內聚力主要是指群體內部的團結,而且可能出現排斥其他群體的傾向。而我們所提倡的團結既包括群體內部的團結,也包括與其他群體之間的相互支持與協調。
二、影響群體凝聚力的因素
(1)群體的領導方式
群體的領導們有其各自的領導方式,而不同的領導方式又會對群體凝聚力的大小產生不同的影響。心理學家勒溫(Kurt Lewin)和懷特(White)等人經過試驗發現,採用「民主型」領導方式的小組比採用「專制型」和「放任型」領導方式的小組成員之間更友愛,思想更活躍,態度更積極,群體凝聚力更高。
(2)群體成員的一致性
這裡的一致性是指群體成員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如果群體成員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興趣愛好,則成員之間的行為表現容易達成一致,群體的凝聚力就更強。應該說,群體成員的一致性是凝聚力的基礎。
(3)群體規模
群體規模的大小也是影響群體凝聚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群體規模過大,成員之間相互接觸的機會則會相對減少,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會比較淡薄,易造成意見分歧,從而降低群體的凝聚力。若群體規模過小,群體力量不足,又會影響任務的完成。因此,群體的規模,應既能保證群體的工作機能,又能維持群體的凝聚力。一般說,群體規模以7人左右為宜。
(4)外部的影響因素
外部壓力也是影響群體凝聚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證明,當群體遭到外部壓力時,群體成員會放棄前嫌,緊密地團結起來一起抵抗外來威脅,從而有利於增強群體成員的團結精神,提高群體的凝聚力。
(5)群體成需求的滿足
任何一個人參加一個群體,總希望群體能滿足其一定的需求,既包括物質上的需求也包括精神上的需求。群體滿足個人需求越高,對成員的吸引力就越強。
(6)群體內部的獎勵方式
群體內部的獎勵方式對群體成員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影響,進而影響到群體的凝聚力。只強調個人成功,對個人進行獎勵,勢必造成群體成員之間的矛盾。研究證明,個人和群體相結合的獎勵方式易增強成員的集體意識和工作責任,有利於增強群體的凝聚力。
三、類型
(1)自然凝聚力: 來自歸屬的需要;
一般來說人們都有歸屬的需要,如果一個人單獨生活,就會萌生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而回到群體中,就會充滿信心和力量。這就是說群體自然而然對個人產生了一種吸引力,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係網中,就必然與社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相互關係,人需要交際,需要友誼和愛,需要歸屬和尊重。但是一個人對於社會而言確實太小了,力量太微弱,他必然依賴一定的群體,才能更好地生活。簡而言之,人有社會屬性,不能脫離群體而單獨生活,每個人都需要別人,這就是團結的自然凝聚力。
(2)工作凝聚力:人需要依賴工作而生存;
每個人都有獲得良好工作的願望,都希望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在現階段,勞動還是作為人們謀生的一種手段,人們必須依賴工作而求得生存、發展,這就是團結的自認凝聚力。
(3)領導凝聚力
成功而有威望的領導者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在一個群體里,領導要經常和群體成員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群體所承擔的任務,需要領導去組織、指揮,需要成員執行、完成。因此,領導者的行為直接影響群體凝集了。一個民主型的領導者,使群體內部的意見得到良好的溝通,群體人際關係和諧,成員心情舒暢,凝聚力就強。一個專制型的領導,群體內部就不易溝通,群體成員就會感到壓抑,對工作也會感到乏味和無聊,因而群體凝聚力也差。放任型的領導,對群體成員無所約束,群體凝聚力也差。一個仁慈而專斷的領導,事無巨細必定躬親,結果將是領導在時凝聚力強,領導一旦離開這個群體,群體就會陷入癱瘓,凝聚力大大減弱。因此,領導是形成群體凝聚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4)情感凝聚力
一個群體的成員長期在一起工作和學習,朝夕相處,群體內各個成員之間,成員與領導之間,領導與領導之間彼此了解,就可能建立融洽、接納的人際關係群體就有一種吸引力。顯然,這種吸引力是以情感為基礎產生的,屬於情感凝聚力力,協調融洽大大人際關係,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各種心理需要,而且減輕了人們的緊張感。如果人們在工作中心情舒暢,就會同心協力以達到組織目標。相反,人際關係不好,人與人之間關係緊張,相互猜忌,彼此戒備,必然會內部矛盾多多,影響團隊工作任務的完成,內耗增加。
四、群體凝聚力的作用
(1)促進成員之間的自信與安全
(2)控制和調整成員之間的關係
(3)保持群體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關於「群體凝聚力」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