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bcw.jpg

種子蕨(Seed fern)

種子蕨是在石炭紀時期演化的重要植物群體。它們有蕨類般的樹葉,但是與真正的蕨類不同。因為種子蕨是帶有種子的植物,或稱裸子植物。這代表它們不像真正的蕨類需要水來繁殖,是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間的過度類型。種子蕨在三疊紀和侏羅紀時期相當普遍,但在白堊紀初期滅絕。

種子蕨

seed fern

鳳尾蕉門(Cycadophyta)已絕滅的種子蕨目 (Pteridospermales)植物的統稱,繁盛於石炭紀和二疊紀。葉蕨狀,大,某些種極像現代樹蕨,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它們起源於真正的蕨類。有人認為種子蕨可能是被子植物的祖先,但解剖學未能提供這種證明。柔蕨科(Lyginopteridaceae)、髓木科(Medullosaceae)和蘆莖羊齒科(Calamopityaceae)是古生代時期的代表。皺皮木屬(Lyginopteris)生活於晚石炭紀,是該目已知種類中最原始的,其莖直徑達3公分(1.25英寸),葉長達50公分(20英寸)。髓木屬(Medullosa)的莖構造複雜,維管束有數束,這在現代植物里沒有與之完全相似的情況;Medullosa noei可高達5公尺(16英尺)。中生代種子蕨的盾生種子蕨科(Peltaspermaceae)是一個早期類群,有一個具梗的產生種子的器官,粗看像向日葵的頭狀花序;兜生種子蕨科(Corystospermaceae)有各種被保護的生殖構造;凱頓尼亞科(Caytoniaceae,有時作凱頓尼亞目〔Caytoniales〕)是最高度特化的裸子植物,花和果與被子植物很相近。

關於「種子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