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心理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一門新的心理學——社區心理學

社區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只相差一個字,而社區心理學作為一門較新的心理學科,它所研究的內容主要是社區環境對群體的影響。

社區心理學誕生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對心理衛生工作的迫切要求。在當時,心理治療是解決人們心理問題的主要途徑。但是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很少,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而且心理治療更多是對已出現心理問題的人進行治療。也就是說,心理疾病的預防工作做得極少。再加上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與人的和諧發展。於是社區心理學應運而生。

社區心理學的主要目標是: 1、預防重於治療:許多心理的傷害,經過了重要的治療關鍵點,不但失去效果,而且花費不菲。2、強調長處和競爭性︰羅伯特.懷特認為能力需對於和環境互動時的掌握能力。調整環境,讓一個人的能力可以發揮到最大,並且需要在早期的時候就加強環境適應的能力。3、生態學觀點的重要性:Pargament(1977)提出人環境適合。人和環境是互動的,所以需要調整個人,也需要調整環境。不需要將責任指責在個人身上。4、尊重社區每一個人和團體的差異性︰這個觀念認為每一個人有權利和其他人表現不同,未必表現不同就是異常或是較為次等。社區心理學的研究當中,約有一成是強調少數族群。這些研究仍然需要繼續加以努力,因為社區心理衛生特別想要照顧的是比較弱勢、不被重視的族群。5、促進能力:促進一個人能夠更主動的掌控自己的生活。例如,AA就是一種社區自助的團體。

在我國,社區心理學還是一個較為陌生的名詞。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社區的形成,人們受到社區這一環境的影響日益加深。在建立一個人與環境和諧相處上,社區心理學將會作出重大的貢獻。  

社區感

社區感指社區成員之間及其同團體之間的相互影響與歸屬感,通過彼此承諾而使成員需要得以滿足的共同信念,並且以社區歷史為基礎所形成的情感聯結。

關於「社區心理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