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kjh.jpg

水肺(英文縮寫為SCUBA)又叫自攜式水下呼吸裝置,人們潛入水中,可憑藉它來自由呼吸。  

水肺起源

19世紀30年代,由於潛水面罩的問世,人類跨出了征服水底世界的一大步。但是靠潛水面罩,人們只能潛入10米深的海水中且停留極短暫的時間,這是因為海水深度在10米左右時,水壓與大氣壓(1.03Kg/M2)幾乎相等。但每增加10米,水壓就增1個大氣壓力。如果所呼吸的空氣壓力高於一般的氣壓,則人體血液和組織中的氮會高度濃縮;如果壓力急速減低,人體器官和血管中的氮會產生毒性作用,致潛水者於死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海軍軍官傑克.艾佛.古斯塔因研製水肺取得了成功而一舉成史。古斯塔曾經是海軍勤務官,試用過所有的潛水設備,包括手提式壓縮空氣瓶,都不能保證吸到壓力合適的空氣。經過潛心研究,他終於發明了一套送氣系統,使潛水員在海底能夠呼吸到與地面空氣相同壓力的空氣。以後,古斯塔又與控制閥工程師加南合作研究。1943年加南發明呼吸器,利用煤氣爐調節閥改裝成呼吸器械控制閥,按需要可自動供給適當壓力的空氣。這樣,潛水員本身的呼吸就可以靠調節空氣供應量和時入肺部時氣壓的高低來控制,這套器械簡單小巧,潛水員帶上它,再穿上內有高壓空氣的背心就可潛至50─60米深的水中。人們憑藉水肺呼吸,自由潛入水中,為人類探測水底世界又擴展了一片海域。  

不斷改進

水肺經過不斷改進,日臻完善。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以色列、澳大利亞外海的大堡礁及英國的倫第島和波拜克半島等海岸,都設有使用這種呼吸裝置的 「海底公園」,在那裡,旅遊者可盡情遊覽海底世界的美景。

利用這種呼吸裝置,潛水員可對古代沉船進行定位,測量及打撈等工作,為海洋考古學開創了新領域。大多數水肺允許潛水員潛水2小時,因此潛水員使用它可在水下自由往來,如維修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監察海港建築工程、警察執行搜索任務等工作。如果長時間在海底工作,如維修海底設備或檢查管道介面等,則用一條 「臍管」把潛水鐘和巨大的貯氣箱貫通起來,向潛水員供應加氮的空氣。  

生物學定義

生物學定義:海參類動物的呼吸器官。由消化管末端的一部分伸入體腔,然後在體腔中不斷分支,形成樹枝狀,因而叫做「呼吸樹」。除有呼吸作用外、還有排泄功能。

海參綱動物消化道長管狀,在體內回折,末端膨大成泄殖腔,由此分出一對分支的樹狀結構,稱呼吸樹或水肺,為海參特有的呼吸和排泄器官。(《普通動物學》,第三版,劉凌雲、鄭光美 主編)

關於「水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