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病區護理工作的組織與分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基礎護理學》 >> 病區護理管理 >> 病區護理工作的組織與分工
基礎護理學

基礎護理學目錄

對病區護士進行科學組合、合理分工,明確其崗位責任和相應的協調關係,適時地調整、排除妨礙護理目標實現的不利因素,是護理組織管理的任務。

一、病區護理工作的分式

病區護理工作的分式方式是根據各級護理人員的職責和工作能力組合設計的動作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分工形式:

(一)按職務分工

1.按行政管理職務分工 醫院有專職管理護理工作的副院長,護理部設主任、副主任;臨床科設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護士。

2.按技術職務分 主任護師,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護士。

以上各級護理人員均應按1994年總後衛生部正式發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醫院醫療工作暫行規則》中規定的「各級醫務人員職責」分別履行自己的職責。

(二)按護理運作方式分

護理運作方式是指用來開展護理工作的組織形式。護理運作形式隨著護理學的進步與護理內涵的拓展而演變的。護理質量受護理運作方式的制約,不同的運作方式有不同的護理效應。

1.功能制分工方式 所謂功能制是按照流水線的工作方法分工,以崗位為中心,分段、分類完成任務,如治療護士負責為病人進行藥療注射;臨床護士負責臨床護理;辦公室護士負責處理醫囑等。其優點是:以最少的人力提供最基本的護理,節省人力、設備和時間;任務單一,責任明確,便於組織落實;有利於熟練掌握技能技巧。但對於每一位病人來說,由於沒有固定的護士負責,對病人的病情和身心需求缺乏全面的了解,難以實現整體護理效應。

2.分組負責制方式 分組負責的方法又有兩種。①醫、護搭配組成一組,負責若干病人的醫療、護理工作。②根據病情輕重,將重症或大手術後病人相對集中,由一組護士負責他們的全部護理工作。分組負責的優點是:有利於觀察病情;及時了解並滿足病人的需求;有利於提高護理質量。但需要有相應的人力配備。

3.責任制護理責任制護理是一種現代護理體制。病人入院後,由護士長指定一位護士(即責任護士)負責病人的整體性、連續性護理。責任護士對病人的護理有明確的責任範圍,有自主、自治、決定的權利。這種護理模式以病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核心,計劃護理為內容,並通過評價護理實效為目標,實現系統的整體的護理目的。責任制護理無疑能增進護士對病人的責任感,充分發揮護士的潛力和專業水平,促進護理科研,改善護患關係,從而進一步體現出護理的價值。但它對責任護士的知識、業務技術水平及總體素質要求較高;同時,必須配備有足夠的護士,才能承擔起責任制護理的重任。

二、護士工作時間的安排

按國家規定,護士每周五個工作日,每日工作8小時,由於護理工作有連續性、繼承性、服務性的特點,病區的護理必須是24小時不間斷地向病人提供護理服務,另一方面,護理是一個動態的、周而復始的護理過程。因此,護士工作時間的安排,必須符合護理工作的規律性。具體時間的排法多採用三班制即將24小時分為:

日班:7:00-12:00,15:00-18:00 或者 7:00-15:00 也可以7:00-9:00 12:00-16:00。

晚班(小夜班)17:00-24:00或者18:00-1:00

夜班(大夜班)24:00-8:001或者:00-8:00

為了加強早晨及晚間的護理工作或在重症、手術後病人較多的情況下,除上述三班外,可加強護理力量在6:00-10:0018:00-22:00或者 7:00-12:0018:00-21:00增加一位護士。

三、護士工作應遵循的原則

護理專業的性質決定了護士的工作時間必須服從工作的需要,病人的需要這個總原則,在接受工作任務時,應做到:

1.服從工作需要,不自選班次或擅自調換班次,更不得擅離崗位,因特殊情況需要暫時離開的,應向護士長報告,經過同意,必要時由專接替後方可離去。

2.加強工作計劃性,工作中分清輕重緩急,周密計劃,協調一致,防止相互干擾。

3.按職上崗,充分發揮自己的智能潛力。虛心求救,接受上級護師的指導。

4.服從隨時調度,遇有搶救、患者病情突變或調科支援等,應不計個人得失,積極承擔分派的任務。

5.堅持參加崗位培訓,做到學以致用,工作學習兩不誤。

32 病區護理管理 | 護理業務技術管理與制度管理 32
關於「護理學/病區護理工作的組織與分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