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力性骨折

(重定向自应力骨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應力性骨折是一種過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損傷,當肌肉過度使用疲勞後,不能及時吸收反覆碰撞所產生的震動,將應力傳導至骨骼,可引起小的骨裂或骨折。應力性骨折多發生於身體承重部位,如小腿脛腓骨和足部(跟骨足舟骨跖骨)。易患人群為足部承重較多的運動員,如籃球、足球、網球運動員,以及田徑、體操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

一般骨折多發生在比較激烈的對抗性運動中。跑步中的骨折與一般的骨折不同,通常是由於地面日積月累的累積效應所導致的疲勞性骨折,這種骨折也叫應力性骨折。

跑步中脛骨是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其它容易發生應力性骨折的部位按發生的頻率多少排序依次是腳趾骨、腓骨股骨、踝骨和恥骨

應力性骨折是骨的機械強度崩潰所產生的骨折,產生崩潰的因素有:①持續、長期或反覆的應力作用於受力的骨;②骨本身的強度。常見於足部的應力骨折是第二跖骨、跟骨、距骨、腓骨、舟狀骨。小兒以跟骨為多見,距、腓骨則在成人與小兒均可產生。第二跖骨則以運動員,新兵訓練期尤其是女性新兵(約佔新兵的25%)為多見。

疲勞骨折外傷史可模糊不清。在活動後出現疼痛,休息後即緩解。病骨受應力後即有痛。檢查見局部腫脹壓痛。早期X線片見骨折線不清,後期才見清晰的骨折線,並有骨痂形成。

治療以局部休息,不負重活動或石膏固定治療為主。

行軍骨折在足部疲勞骨折中最為常見。好發於第二跖骨幹,其次為第三跖骨。近年來生物力學的研究發現足部各跖骨行走的負重是自第一跖骨到第五跖骨依次遞減(Ⅰ26%,Ⅱ20.2%,Ⅲ11.8%,Ⅳ7.6%,Ⅴ5.5%)。第二跖骨的負重值較其餘外側3個跖骨負重區為大,僅次於第一跖骨,但第二跖骨負重區的面積是第一跖骨的一半。這樣,在第二跖骨區的壓強(壓力/面積)就大於第一跖骨。而第一跖骨幹的皮質骨粗厚,並有強有力的足內在肌附著,其跖干最窄處橫截面是第二跖骨幹的兩倍,所以第二跖骨幹所承受的壓力亦大於第一跖骨幹。這足以說明第二跖乾的疲勞骨折最為常見的原因。

舟狀骨疲勞骨折的產生原因亦與所承受的應力集中有關。近年來的生物力學的研究證明足負重三角架式的結構是錯誤的。據生物力學測得站立時負重的量值是內側縱弓負重占體重的83%,這是主要負重部份。舟狀骨是內側縱弓的頂點,所受應力最大,故亦較其他跗骨易生疲勞骨折。

關於「應力性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