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寡慾,道教教義。認為道教徒為人處世應節制慾望,個人修鍊要少思寡慾,才能求得長生。《老子想爾注》謂「道常無欲樂清靜,故令天地常正」。

「寡慾」原是《老子》中的概念。《老子》雲:「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認為「咎莫大於欲得」。道教承襲並衍化了道家的寡慾觀,並將欲的內容概括為「不逾乎口實五味,體無衣暖,男女偶適」;認為欲乃凶害之根,欲盛則傷氣害性,「嗜欲連綿於外,心腑壅塞於內。曼衍於荒淫之波,留連於是非之境而不敗德傷生者,蓋亦寡矣」。因此,將無欲作為道教的戒律,如「老君說一百八十戒」、「老君二十七戒」、「《妙林經》二十七戒」等,都要求道教徒摒除俗欲。元代道士景陽子稱:「人能寡慾止於安,一念澄虛在內觀。非禮非仁休妄動,自然悔吝不相干。」《抱朴子內篇》又把內修術和寡慾說相結合,認為學仙之法只是「恬愉澹泊,滌除嗜欲,內視反聽,屍居無心」而已。唐宋以後,道教內丹家更要求修道者「在物而心不染,處動而神不亂,無事而不為,無時而不寂」,達到無欲的境界。

關於「寡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