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知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大小知覺是頭腦對物體的長度、面積、體積在量方面變化的反映。它是靠視覺、觸摸覺和動覺的協同活動實現的,其中視知覺起主導作用。

外界物體的大小我們用眼睛一看就一目了然,這是因為有許多因素成為我們大小知覺的線索,憑藉這些線索可以判斷對象的大小。首先是物體本身的大小;其次可見物體與觀察者間的距離遠近也是大小知覺的一個重要線索;再次客體周圍的各種熟悉物體提示著客體的距離及其實際大小。

(1)大小—距離不變假設:我們知覺的物體大小與物體在網膜上投影的大小有關係。網像的大小服從於幾何投影的規律:距離遠,同一物體在網膜上的投影小;距離近,同一物體在網膜上的投影大。用公式表示為:a=A/D.

a指網膜投影的大小;A指物體的大小;D反映對象與眼睛的距離。即網膜投影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成正比,而與距離成反比。人們在知覺物體大小時,似乎不自覺地解決了大小與距離的關係問題,即物體大小二網像大小X距離。這就是大小—距離不變假設。這個假設解釋了大小恆常性

(2)鄰近物體的大小對比:兩個實際大小相等的物體,當一個物體處在細小物體的包圍中,而另一個物體處在較大物體的包圍中,我們知覺到的物體大小是不相同的。在大的物體包圍中的物體顯得小,而在小的物體包圍中的物體顯得大。這時,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投影相等,而觀察的距離也一樣,它們在大小上的差別,是由於網膜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

關於「大小知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