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型人格障礙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依賴型人格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感情無關。依賴型人格的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趣味、人生觀,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依賴型人格的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由於處處委曲求全,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這種壓抑感阻止著他為自己干點什麼或有什麼個人愛好。

這些患者不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獨自作決定,則需要被人反覆指導和做保證;有時他們甚至聽任別人為他們選擇職業、住所、朋友或作出重大決定。這種過分依賴導致他們難以獨自開始做一件事;他們竭力避免獨處,如不得已獨處時也感到不舒服,孤獨和無助。他們一心害怕被別人拋棄,當親密關係終結時,感到異乎尋常地絕望。

由於將自己依附於他人,這類患者也容易遭到因受批評和不理會所傷害。有時他們明知道別人是錯誤的,也要迎合別人的意思;為討別人的喜歡,他們情願做不令人愉快或降低自己身份的事情。這種情形導致他們的社會關係局限於他們依賴的少數人,如果從事高度獨立性的工作,對他們而言就非常困難。  

目錄

個性特徵

1、這是一種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患者缺乏獨立性,經常感到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遺棄,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他人,過分順從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

2、當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終結時有被毀滅的體驗,有一種將責任推給他人來對付逆境的傾向。患者對親近和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情感無關。

3、他們會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興趣,人生觀,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

4、由於處處委曲求全,他們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從而使他漸漸放棄自己的追求和愛好。  

表現特徵

依賴型人格障礙是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人格障礙。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將依賴型人格的特徵定義為:

1、深感自己軟弱無助,總是感覺「我真可憐」。當需要自己拿主意時,便感到一籌莫展。

2、在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之前,不能對日常事務做出決策。

3、讓他人為自己做大多數的重要決定,如在何處生活,該選擇什麼職業等。

4、無意識地傾向於以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5、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幹。

6、缺乏獨立性,很難單獨展開計劃。

7、過度容忍,為討好他人甘願做低下的或自己不願做的事。

8、害怕被他人忽視,明知他人的錯誤也隨聲附和。

9、很容易因為沒有得到讚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

10、經常被遭人遺棄的念頭所折磨。

11、當親密的關係中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

12、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或竭盡全力以逃避孤獨。、

如果日常行為中有符合上述狀態中的七項,那麼就很可能患有依賴型人格障礙。  

形成原因

依賴型人格源於人類發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總伯失去了這個保護神。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成年以後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總是依靠他人來作決定,終身不能負擔起選擇採納各項任務、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極具代表性。有一對夫婦晚年得子,十分高興,把兒子視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飛,含在口裡怕化,什麼事都不讓他干,兒子長大以後連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婦要出遠門,怕兒子餓死,於是想了一個辦法,烙了一張大餅,套在兒子的頸上,告訴他想吃時就咬一口。等他們回到家裡時,兒子已經餓死了。原來他只知道吃頸前面的餅,不知道把後面的餅轉過來吃。這個故事譏諷得未免有些刻薄,但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現象也不能說沒有,特別是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視之為寶貝,孩子的日常生活嚴重依賴親人,造成長大以後生活自理能力極差。某報曾載有個學生考取了出國留學生,但該生一想到出國後沒人給他洗衣,沒人照顧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懼,最後只好放棄出國機會的事。據天津市少工委對1500名中小學生的調查,其中51.9%的學生長期由家長整理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具;有74.4%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只有13.4%的學生偶爾做些簡單家務,情況實在令人堪憂。從以上分析可知,目前獨生子女教育如果不抓緊抓好,有些孩子很可能會形成依賴型人格,從小的方面講影響了個人的前途,從大的方面講則是影響一代人的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的命運。  

治療方法

對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治療,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習慣糾正法

依賴型人格的依賴行為已成為一種習慣,治療首先必須破除這種不良習慣。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為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哪些是白作決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記錄,記滿一個星期,然後將這些事件按自主意識強、中等、較差分為三等,每周一小結。

對自主意識強的事件,以後遇到同類情況應堅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願穿鮮艷衣服上班,那麼以後就堅持穿鮮艷衣服上班,而不要因為別人的閒話而放棄,直到自己不再喜歡穿這類衣服為止。這些事情雖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習慣的突破口。

對自主意識中等的事件,你應提出改進的方法,並在以後的行動中逐步實施。例如,在訂工作計劃時,你聽從了朋友的意見,但對這些意見你並不欣賞,便應把自己不欣賞的理由說出來,說給你的朋友聽。這樣,在工作計劃中便摻人了你自己的意見,隨著自己意見的增多,你便能從聽從別人的意見逐步轉為完全自作決定。

對自主意識較差的事件,你可以採取詭控制技術逐步強化、提高自主意識。詭控制法是指在別人要求的行為之下增加自我創造的色彩。例如,你從愛人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歡玫瑰花,你為她買一枝花,似乎有完成任務之嫌。但這類事情的次數逐漸增多以後,你會覺得這樣做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你如果主動提議帶愛人去植物園度周末,或帶愛人去參觀插花表演,就證明你的自主意識已大為強化了。

依賴行為並不是輕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習慣,你會發現要自己決定每件事畢竟很難,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回到老路上去。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簡單的方法是找一個監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賴的個人。

重建自信法

如果只簡單地破除了依賴的習慣,而不從根本上找原因,那麼依賴行為也可能複發。重建自信法便是從根本上加以矯正。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跡。依賴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識十分低下,這與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關。你可以回憶童年時父母、長輩、朋友對自己說過的具有不良影響的話,例如:「你真笨,什麼也不會做。」、「瞧你笨手笨腳的、讓我來幫你做。」等,你把這些話語仔細整理出來,然後一條一條加以認知重構,並將這些話語轉告給你的朋友、親人,讓他們在你試著干一些事情時,不要用這些話語來指責你,而要熱情地鼓勵、幫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氣。你可以選做一些略帶冒險性的事,每周做一項,例如:獨自一人到附近的風景點做短途旅行;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或一周規定一天「自主日」,這一日不論什麼事情,決不依賴他人。通過做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氣,改變你事事依賴他人的弱點。

關於「依賴型人格障礙」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