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腦血栓
造成腦血栓的原因是什麼?腦血栓的發病原因多於動脈血管有關,而且一開始並沒有很明顯的預兆,往往發病很快,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多見於中老年人,無明顯性別差異,它是由於腦血管壁本身的病變引起的。腦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較緩慢,從發病到病情發展到高峰,多需數十小時至數天。這種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靜休息時發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沒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來時發現偏癱或失語,這可能與休息時血壓偏低、血流緩慢有關,但也有一些在白天發病的病人,常有頭昏、肢體麻木無力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前軀症状。
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病因是動脈硬化,由於腦動脈硬化,管腔內膜粗糙、管腔變窄,在某些條件下,如血壓降低、血流緩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強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內凝集成塊,形成血栓,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從而使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而發病。
腦血栓形成可發生在任何一段腦血管內,但在臨床上卻以頸內動脈、大腦前動脈及大腦中動脈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較常見。患者表現中樞性偏癱、面癱及對側肢體感覺減退。大多數病人神志清楚,頭痛、嘔吐者較少見,但若大腦前動脈或大腦中動脈主幹阻塞形成大面積腦梗塞時,病情較重,常伴有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的症状。椎基底動脈系統血栓形成,則多見眩暈、噁心、嘔吐、復視、交叉性運動及感覺障礙、構音障礙、吞咽困難、飲水發嗆等症状。
造成腦血栓的原因是什麼?
一、中斷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病理基礎是腦動脈粥樣硬化。在血栓消退後腦動脈硬化並未消退,腦血栓仍然可能重新形成。因此,不能中斷治療動脈硬化的藥物。
二、降壓過度:降壓過度是誘發腦血栓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正確應用降壓藥。用藥過程中要堅持定期測量血壓,調節劑量,切不可自己隨便加大劑量。
三、勞累過度或休息不好:勞累過度或休息不好易引起血壓波動或血液動力學發生改變,易引起腦血栓的形成。
四、生活不規律:道理同勞累過度一樣,是導致腦血栓複發的誘因之一。
五、嗜煙:煙毒可損害血管內膜,並能引起小血管收縮,管腔變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
六、酗酒:大量引用烈性酒,對血管有害無益。據調查,酗酒是引起腦血栓的誘因之一。
七、暴怒或憂鬱:情緒惡劣,尤其是暴怒或長期憂鬱、焦慮,可引起血管神經調節失常,或導致腦血管收縮,是誘發腦血栓的重要誘因。
八、受寒:寒冷的刺激,不僅可引起小血管收縮,還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易誘發腦血栓。
九、高脂肪、高熱量飲食:若連續長期進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可使血脂進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導致腦血栓複發。
十、劇烈嘔吐和腹瀉引起的脫水:由於脫水可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因而,各種原因導致的脫水,都可以誘發腦血栓複發,病人及其家屬應對此提高警惕,若出現脫水傾嚮應及早治療。
患過腦血栓的病人,應避免上述誘因,平時適當做一些體力活動,定期複查,預防該病的複發。
腦血栓易患人群那有些?
1、首先是有家族史,尤其是父母和祖父母患腦血栓的人。
2、患有高血壓病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嚴重高血壓病。
3、患有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率失常的中老年人,如果發生心房纖顫,更易形成腦血栓。
4、患有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的中、老年人。
5、曾經有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沒有充分重視及時治療的中、老年人。
6、血液粘稠度高,血流動檢查不正常的中、老年人。
7、經常發生頭痛、頭暈,四肢麻木無力或感覺異常,以及有煙酒嗜好的中老年人。
腦血栓形成的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言語、運動功能障礙,心理和情感障礙等。本病好發於中年以後,多見於50~60歲以上患有動脈粥樣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於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註意的前驅症状,如頭昏、頭痛等,少數患者病前曾患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史,多數患者在安靜、休息時發病。據臨床統計100例腦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出現偏癱者95例,佔95%;經過系統健康治療,生活能自理80例,占偏癱人數8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