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知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言語知覺(speech perception),人對言語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人的言語知覺不僅受語音的物理特性的制約,而且言語的總的環境(包括上下文)強烈地影響著與特定的聲波相聯繫的詞的聽辨。
  語音知覺  語音刺激的聲源是人類發音器官的運動。語音的成分有母音和輔音,特殊的語音如漢語的還有聲調成分。語音是複合聲,與其他複合聲一樣可用頻率、強度和時間等變數加以描述。語音的這些聲學特性直接影響著對它的感知。通過聲譜分析,可以看到母音是周期性的。一個母音有好幾個共振峰。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母音的第1、第2共振峰是聽辨母音的有效成分。輔音是非周期性的,具有連續的頻譜。其聲學參量比母音複雜得多。它不能離開母音自成音節,總是同前後鄰接的母音一起構成聽辨上能區別意義的信息。輔音除了本身固有的聲譜特性外,還要靠它在時變程序上的聲學特徵起信息作用。因此,發音的輕重和延續時間的長短,以及鄰近音的影響也是構成語音知覺的重要因素。漢語普通話輔音的音長和強弱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如清擦音,都是先弱後強,如果把開頭一段切去或減弱,就可能聽成同部位的塞擦音,例如把s聽成z。
  人對語音的感知除了受聲學物理特性制約外,還受音位的影響。能區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叫做音位。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方言都有自己的音位系統。在特定語音里,屬於不同音位的音素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即使它們之間的物理特性差別很小,使用這種語言的人也能辨別清楚。相反,屬於同一音位的不同音素,不管差別多大,由於沒有區別意義的作用,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就往往難於辨別。例如漢語普通話中「腦」和「老」,其聲母分別為n和l,它們屬於兩個音位,熟練掌握普通話的人對「腦」和「老」的發音區別得很清楚。可是在蘭州方言里n和l不分,講蘭州方言的人,往往就不能區分普通話的「腦」和「老」的發音。人們除了通過母音和輔音音質的不同區別意義外,聲調在許多語系中也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如漢語普通話中,相同的聲韻母結構,由於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可以形成幾種不同的意義,如媽(mā)、麻(má)、馬(m姖)、罵(mà)。漢語普通話的聲調是一般西方語言和拉丁語系所沒有的。
  言語知覺  20世紀20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為了評價通話系統,用測定清晰度的實驗方法進行了言語知覺數量化的研究。後來,這種實驗方法又大量用於臨床,以言語可懂度作為言語感知效果的指標。根據言語可懂度的實驗研究,得到了言語知覺方面的幾個重要事實:①言語強度的變化對言語知覺的影響:用漢語普通話單音節詞表作測試材料,正常人的言語接受閾(可懂度為50%時的言語聲壓級)約為20~30分貝(以0.0002微巴為參照),增至50~60分貝,可懂度可達90~95%;從50分貝上升到140分貝時,可懂度的變化很小。②言語聲譜的變化對言語知覺的影響:日常會話的語音聲譜約為100~7000赫,通過傳聲系統將語音作高通和低通濾波的結果表明,高於1800赫或是低於1800赫的語聲通過,對於無意義音節可懂度都可達到67%,如果是日常會話則完全可以聽懂。還可以看到,截去低於250赫和高於3500赫的語聲對音節清晰度幾乎沒有影響。另外,用儀器改變波形的振幅,將峰波上下峰值切除,幾乎不影響言語可懂度。③噪聲對言語知覺的掩蔽作用:連續噪聲比脈衝噪聲對言語感知有較大幹擾。連續的寬頻噪聲接近20分貝時,言語可懂閾提高很少,噪聲大於40分貝時,言語可懂閾與掩蔽噪聲級成正比變化。另外,干擾聲的頻率越低,掩蔽作用越大。在日常生活條件下,為了使言語能夠順利的交流,語聲信號必須超過噪聲約6分貝。但是在言語強度低於噪聲的情況下,特別是對於聯貫性語言也往往可以覺察(見聽覺)。
  人在言語交際過程中,不是簡單地反應語言的聲音特點,而是理解言語的含義。人在產生言語時,受到語法規則和理解言語的各種規則的約束,而在知覺言語時又受到這些規則的幫助。例如上下文在言語知覺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實驗表明,同一段話,在相同的噪聲掩蔽條件下,如果事先不告訴被試這段話的主要內容,他將完全聽不懂這段話的意思,但一旦告知他大致的內容,或從上下文可以估計它的內容,就能完全聽清楚這段話。因此,語音的感知和言語的理解是密切聯繫著的。
  參考書目
 高名凱、石安石主編:《語言學概論》,中華書局,北京,1963。
 H.H.Clark and E.V.Clark,Psychology and 'Lan'guage,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New York,1977.

關於「言語知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