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基因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致死基因(lethal gene):導致個體或細胞死亡基因稱致死基因。

分為顯性致死基因和隱性致死基因。

基因的致死作用在這雜合體中即可表現的致死基因稱為顯性致死基因;致死作用只有在純合狀態或半合子時才能表現,即致死作用具有隱性效應,而與基因自身的顯,隱性無關,這類致死基因稱為隱性致死基因。

例如:決定小鼠黃色毛皮的顯性基因A,在雜合體中Aa表型為黃色,但純合體AA是導致小鼠胚胎期致死。其致死效應,類似於一個隱性基因的性質,故稱此顯性基因A為隱性致死基因。

當黃色Aa*Aa(黃色)雜交時,其子代AA:Aa:aa=0:2(黃色):1(灰色)。其中純合體AA致死。孟德爾表型比率3:1修飾為0:2:1。

關於「致死基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