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溶法
A+醫學百科 >> 膠溶法 |
向新鮮沉澱中加入適量膠溶劑或洗去體系中過多的電解質時,沉澱可自動的分散變成膠體。這種使沉澱轉變成膠體的方法叫做膠溶法。
膠溶法的原理:
膠溶法是把暫時聚集在一起的膠體粒子重新分開而成溶膠。許多剛形成的沉澱試劑上都是剛形成的聚集體。由於製備時缺少穩定劑,故膠體質點聚集在一起而成沉澱。若加入少量電解質,膠體質點因吸附離子而帶電並變得穩定,沉澱在攪拌下會重新分散成溶膠。有時質點聚成沉澱是因為電解質過多,設法洗去過量的電解質也會使沉澱轉成溶膠。膠溶作用只發生於新鮮的沉澱,如果沉澱放置較久,小粒子經老化作用出現粒子間的連接或變成大粒子,就不能利用膠溶作用來達到重新分散的目的。
出自A+醫學百科 「膠溶法」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83%B6%E6%BA%B6%E6%B3%95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膠溶法」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