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香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傳統黑膏藥盆香姜,由白朮、山藥、丹參、黃柏、澤瀉、赤芍、牡丹皮、懷牛膝、茯苓、梔子、敗醬草、薏苡仁、金銀花、蒲公英、老蒜、生薑、蔥白等多味名貴中藥材遵古法熬制而成。地道藥材、合理組方,又循正宗之法熬制之特點,方可保障其中醫名方治療盆腔炎之神效。


白朮,甘、苦,溫,歸脾胃經,以健脾、燥濕為主要作用,被前人譽之為「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本品既長於補氣以復脾之健運,又能燥濕、利尿以除濕邪,善治帶下諸症。


山藥,性味甘平,能補脾益氣,滋養脾陰。多用於脾氣虛弱或氣陰兩虛,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或脾虛不運,濕濁下注之婦女帶下。


丹參,苦,微寒,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緩,能祛瘀生新而不傷正,善調經水,為婦科調經常用藥。《婦科明理論》有「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之說。臨床常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及產後瘀滯、腹痛等。


黃柏,苦寒沉降,長於清瀉下焦濕熱,用治濕熱下注之帶下黃濁臭穢,氣滯血瘀等各種婦科炎症療效尤佳。《神農本草經》:「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澤瀉,味甘、淡,性寒,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濕;泄熱通淋。主小便不利、熱淋澀痛等,治療婦科炎症效果極佳。《藥性論》稱其可「治五淋,利膀胱熱,宣通水道。」 。


赤芍,苦寒入肝經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治血滯經閉、痛經、症瘕腹痛等效果顯著。《神農本草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


牡丹皮,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善治血滯經閉、痛經。清熱涼血、散瘀消癰,治熱毒熾盛效果佳。《本草綱目》:「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


懷牛膝,活血祛瘀力較強,性善下行,長於活血通經,其活血祛瘀作用有疏利降泄之特點,尤多用於婦科經產諸疾以及跌打傷痛。善治瘀阻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


盆香姜將以上諸藥合用,再配以茯苓、澤瀉、金銀花利水滲濕,敗醬草、薏苡仁、蒲公英活血化瘀,老蒜、生薑、蔥白等開通腠理,促進膏藥藥性之快速發揮、直達病所,真正做到安全、便捷、徹底治癒盆腔炎頑疾。

關於「盆香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