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灶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病灶指機體上發生病變的部分。如的某一部分被結核菌破壞,這部分就是肺結核病灶。一個局限的、具有病原微生物的病變組織,就稱為病灶。

致病機理

人體中的病灶除自身給人體造成損害外,還經常惹事生非,引發遠隔器官的病變。這在醫學上稱為「病灶感染」。病灶一般是以慢性炎症的形式存在,它可以是靜止的,也可能是活動性的感染「基地」。

在醫學科普文章中,讀者經常會遇到一個名詞:「病灶」。這個病灶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一個局限的、具有病原微生物的病變組織,就稱為病灶。它們就像「匪穴」一樣,隱藏在體內的某一個「角落」或部位,裡面窩藏著致病的細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

人體中任何組織器官的病變都會成為病灶。如牙周病、牙齦炎、牙根周圍炎、骨髓炎、慢性扁桃體炎、鼻竇炎、膽囊炎、慢性闌尾炎等,都是經常惹事生非的病灶。

病灶裡面雖然有病原體,但是平時也僅能危害所在部位的組織。但是當拔牙手術、上呼吸道感染、過度勞累,即人體抵抗能力下降的時候,它們就興風作浪,開始出擊。 它們出擊的路線有兩條,一是通過「水路運輸」,即通過血液及淋巴液,於是病原體順著血管和淋巴管「飄洋過海」,來到遠隔的器官和組織,在那裡「安營紮寨」,造成新的感染;它們「出擊」的另一條路線是「施放毒素」,這一招更厲害。病灶中病原體產生的毒素及代謝產物,成為「抗原」,然後刺激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抗原和抗體之間的反應也會給人體帶來嚴重的損害。

治療原則

病灶引發的常見疾病有亞急性心內膜炎、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多形紅斑、慢性腎炎等。臨床上許多疾病找不到確切的病因時,醫生經常要通過會診的形式,經過各種檢查或化驗手段,尋找體內隱藏的病灶,並對可疑的病灶進行相應的處理。例如,患有急性腎炎時,可能的起源是扁桃體發炎,所以醫生在治療急性腎炎的同時,也要給病人注射青黴素,控制咽喉附近的炎症状,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治療這些病灶可能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但是對於它已經惹下的禍端,治療起來並不容易。所以對於像牙痛、扁桃體發炎之類的疾病也不可掉以輕心,總是應該積極治療才是。

關於「病灶」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