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病名。體表癰、疽、瘡、疥、癬潰爛者統稱之名。《說文解字》:「瘍,頭瘡也。」《左傳》襄公十九年:「生瘍於頭」,此之謂頭部創傷為瘍;《周禮.曲禮》:「身傷為瘍。」則指的是身體傷者,均可稱之為瘍;《周禮.天官篇》鄭注文:「瘍,創癰也,」如此,瘍又泛指一切膿腫;《釋名》:「禿,無發沐禿也。毼,頭生創也,頭有創為瘍,毼亦然也。」此處更強調了頭部感染中之禿瘡亦稱之為瘍;《素問.風論》:「肌肉憤(月真)而有瘍。」考憤字作積,(月真)字作脹,而憤(月真)是積結腫脹,意即積結腫脹者皆可稱之為瘍。因此,中醫外科學也曾被稱之為瘍醫科。外科著作也有瘍科為名者,如《瘍科心得集》,外科醫生也被稱之為瘍醫者。

關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