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性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泛性論pan-sexualism)過分強調性的生命本質與身心活動地位的觀點和理論。泛性論把性慾視為高於—切、決定一切的根本因素。漢語中男女之異的性(sex)和生命與事物本質的性(nature)是同一個詞,隱含有泛性論觀念。  

發展過程

泛性論在西方源遠流長,古希臘人的哲學思想中已顯露泛性淪痕迹,德國哲學家A.叔本華在《愛和生的苦惱》中稱:「性愛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世襲君主,它已意識到自己權力的偉大,倨傲地高坐在那世襲的寶座上,以輕蔑的眼神統馭著戀愛,當人們盡一切手段想要限制它、隱藏它,或者認為它是人生的副產品,甚至當做不足取的邪道時,它便冷冷地嘲笑他們的徒勞無功。」繼而F.尼采把藝術創造與性活動關聯一起,認為:「藝術家按其本質來說恐怕難免是好色之徒……一個人在藝術構思中消耗的力和一個人在性行為中消耗的力是同一種力。」

S. 弗洛伊德是泛性論的集大成者,他創造「力比多」(libido ,漢語譯為原欲)等一系列新詞。大多出自發揮泛性論思想的需要。他認為力比多是包含在「愛」字里的所有本能力量,這種性本能力量必須獲得施展,若受到壓抑,就會導致人得精神疾病。這種性本能力量可以轉移或升華,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文化創造,全是性本能喬裝打扮向外發泄的方式。發展到弗洛伊德的泛性論已成了性慾決定主義。他甚至把人世間的社會關係,如各類社團、教會、軍隊,更不用說親屬關係,均認為是由力比多做紐帶聯結起來的,無限地泛化性活動,把人際關係和社會活動均性化歸宿。  

歷史影響

泛性論對於歷史上的禁欲主義有巨大的衝擊力,除此之外,它明顯地不合乎科學的理性判斷而有很大片面性和危害性。西方在20世紀出現的性自由、性濫用,以及離奇古怪的超現實荒誕藝術,不少方面是受到泛性論的影響。形成泛性論有兩個思想根源:①禁慾觀念,使人們的性感受特別過敏,長期處於飢餓中的人,易誘發無窮的性聯想,任何一個物體的性狀、形態及功能均可與男女性器相關聯。②把感情世界的愛與男女之異的性混為一談,把一切快感均與性快感混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正是遵循這條思路。

關於「泛性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