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兩極性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情感兩極性(bipolarity of feeling),情感所具有的兩極對立的特性,即每種情感都可以找到與它相對立的情感。C.達爾文在研究人類和動物的表情時,於1872年就提出了一個對立性原理──相反的情感引起相反的表情。
  人的情感和他的需要、態度密切聯繫著,情感的兩極對立性多由這一基本特點決定。例如,人的情感可分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大類。凡外部事物與人的需要和願望相一致時,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如愉快、愛慕、興趣等。反之,外部事物與他們的需要和願望不一致,或需要的滿足受到阻礙時,就會產生消極的情感體驗,如憤怒、悲傷、痛苦等。
  情感具有4種基本狀態或4個維度:快感度、緊張度、激動度和強度。這 4個維度都有對立的兩極。如快感度有愉快和不愉快;緊張度有緊張和輕鬆;激動度有激動和平靜;強度有強有弱。情感的每個維度的兩極之間有一個不同程度的序列。4種維度之間的不同程度的組合,構成人類無限紛繁、極其多樣的情感體驗。例如,愉快可以是十分激動的,但也可以是平淡而恬靜的;憤怒可以很強烈,也可以只是微慍;痛苦的情感可以強烈而激動,也可以強烈而沉靜。懼怕主要表現在緊張這一維度上,但它可以有強度和激動度各種水平上的組合。每種情感的兩極,也不是絕對互相排斥的,它們可以在一定情境的條件下互相轉化。「樂極生悲」、「破涕為笑」等等就是情感由一個極端轉化為另一個極端的例子。
  中國古代的「六情說」把情感列為喜、怒、哀、樂、愛、惡 6種,兩兩成對,體現了情感的兩極對立的特性。西方心理學對情感的分類不很一致。W.馮特主張情感具有兩極性或對抗性。他於1896年提出情感三度說,即把情感分為愉快和不愉快、興奮和沉靜、緊張和鬆弛 3個維度。每個維度代表一對感情元素沿相反兩極的不同程度變化,3個維度相交於零點。每一種具體的情感體驗就可按照這3個維度而確定它所處的位置。
  E.B.鐵欽納否定馮特的情感三維學說,主張情感只有一個維度,即愉快-不愉快;而興奮-沉靜,緊張-松馳兩個維度不能象愉快-不愉快那樣,構成心理上截然相反的過程。如輕鬆只是處在緊張的零點上,而不是處在與緊張對立的一極上。鐵欽納認為,興奮-沉靜或緊張-松馳更多地是機體感覺,而不是單純的情感元素。
  20世紀50年代,H.施洛斯貝格把情感分為 3個維度,並用以測量面部表情,即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絕和激活水平。他認為各種情感都是這3個維度的不同結合。
  近年來,電生理學的研究證明,情感的引起和定向在很大程度上與丘腦下丘腦邊緣系統的功能聯繫著。J.奧爾茲用埋藏微電極的方法在動物身上進行「自我刺激」的實驗中發現,在下丘腦、邊緣系統及其臨近部位存在著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中樞,即「快樂」中樞和「痛苦」中樞,初步揭示了「快樂」和「痛苦」的生理機制。「痛苦」中樞在區域上比較集中,「快樂」中樞分散在大腦不同的部位,相互比較獨立。這兩種神經中樞的發現有助於解釋情感的兩極性。

關於「情感兩極性」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