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支氣管炎

(重定向自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EB)是Glibson在1989年第一次定義的一種疾病,臨床表現為刺激性乾咳或咳少量粘痰,肺通氣功能正常、無氣道高反應性、峰流速(PEF)變異率正常(與哮喘病鑒別診斷的關鍵),誘導痰嗜酸粒細胞增高,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良好(治療與哮喘病/咳嗽變應型哮喘差不多)。EB占慢性咳嗽20%左右,是慢性咳嗽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錄

病因和發病機制

本病的病因並不十分明了。外周血和組織嗜酸細胞增高是變應性疾病的一個重要特徵。

病理變化

誘導痰細胞學檢查可以顯示嗜酸細胞比例增多,多在10%左右(正常為0.5-5%),個別可高達80%以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學檢查結果不一。國內外學者基本認為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與變異型哮喘是不同的疾病。

臨床表現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主要症状為慢性刺激性咳嗽,這也是多數患者唯一的臨床表現,少許有粘痰,可在白天咳嗽或夜間咳嗽,並無明確規律性。部分患者對油煙、灰塵、冷空氣等比較敏感,可誘發咳嗽。就診前患者多數有長達3個月以上的咳嗽病史。體格檢查無明顯異常。

輔助檢查

誘導痰細胞學檢查嗜酸粒細胞>3%,多數在10%-20%。外周血象正常。多數患者外周血總IgE增高,部分患者變應原皮試陽性。胸部X線檢查無明顯異常。肺通氣功能正常、支氣管擴張試驗、組胺或乙醯甲膽鹼激發試驗陰性(支氣管激發試驗),氣道峰流速變異率正常。 222.jpg

診斷

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臨床表現缺乏特徵性,部分患者有類似咳嗽變異型哮喘,體格檢查無異常發現,診斷主要靠誘導痰細胞學檢查,但目前大多數慢性咳嗽患者都沒有及時得到正規的診療計劃。具體診斷標準如下:

  1. 慢性咳嗽,多為刺激性乾咳,或少量粘痰;
  2. X線胸片正常;
  3. 肺通氣功能正常,氣道高反應性試驗陰性,PEF日間變異率正常;
  4. 排除其他嗜酸細胞增多性疾病;
  5. 口服或吸入糖皮質激素有效。

治療

EB對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良好。通常採用吸入激素治療。持續應用4周。若吸入無效,可採取口服激素治療,一般口服潑尼松20mg/天,持續5天左右。若有效,有診斷意義。本病是否可以徹底治癒尚不明確,所以什麼時候停藥至今仍未有定論。

預後

預後較好,大多數為咳嗽,通過激素治療一般效果不錯。

查看

參考文獻

關於「嗜酸性粒細胞支氣管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