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 導航, 搜索

(mutism),受某些生理缺陷或疾病的影響而不能說話。啞常和聾聯繫在一起,稱為「聾啞」。聾者之所以不能說話,是因為不能接受外界的語言信號,因而,在學語期前患病則無法仿效及學習說話,在學語期後不久患病,則很快會把剛學會的發音及單詞字音忘掉。這類患者不一定一點殘餘聽力都不剩,但是,凡語言緊要聽力區的聽力完全損失者,即不能接受一般人類語言頻率的聲響刺激,都可能發展為啞。少數幼兒的聽力正常或稍低,能接受語言聲音信號但不能說話,稱為單純性啞。這是因為患兒的語言中樞傳導徑路有病變。

治啞必須先治聾(見耳聾)。聽力未恢復者則需進行聽覺-語言訓練。凡是語言聽力區聽力損失小於80分貝時,即有可利用的價值。可借電器裝置幫助,提高患兒對各種日常語言聲音的辨別及理解能力,並結合讀唇進行交談,以提高其社會交流能力。

聾啞兒童的教育是一個社會問題。現在中國各地均設有聾啞學校,在學校中常用多感覺法進行教學,即充分利用其殘存聽力,結合學習手語、手勢、漢語拼音及文字等進行訓練。在低年級教學中,先教啞童學會手語(見圖)。然後結合課本,使其掌握漢字。在教學中常用兩種方法:①單手語法。用單手按漢字拼音法進行拼字。②雙手語法。用一手表示漢字拼音的韻母,另一手則表示聲母,兩手同時發出拼音符號,構成漢字拼音。這種方法可加快拼音的速度。另一種用手來進行思想交流的方法是手勢。手勢的內涵包括日常生活的習俗內容,如用手指捋自己下巴的鬍子,表示「爸」。用手勢進行思想交流的優點是速度快。手勢是約定俗成,相互都能理解。必要時用手語法進行拼音。所以,社會上的啞人均愛用手勢及手語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思想交流。

可視音調裝置能把語音和語句音調變化以曲線顯示出來,聾者按曲線所表現的音調變化進行摹仿;利用小型計算機說話訓練系統可以從聲波中提出母音的聲道形狀加以顯示以利摹仿;所以用不同的彩色圖像來顯示語音和語句的韻律,啞人可以按照圖像所表示的情況進行訓練。也可用微機可視語言訓練系統提出語言信號的聲母、韻母、四聲、發聲器官動作的聲道面積及其振峰等成分,然後按不同要求,將其中的某些參量以圖形、彩色和殼變的形式顯示在螢幕上,以便啞者綜合上述參量,改進自己的發聲方法。

關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