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十二時,古代計時單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每一時辰相當於二小時,子時相當於晚上11時至次日1時,丑時相當於1-3時,其餘依次類推。此外,又把子時稱為夜半或午夜、子夜;丑時稱雞鳴;寅時稱平旦;卯時稱日出;辰時稱食時;巳時稱隅中;午時稱日中;未時稱日昳;申時稱時或日晡所;酉時稱日入;戌時稱黃昏;亥時稱人定等(《左氏傳》昭公五年注)。這些命名與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習慣有關,且較符合黃河流域地區晝夜推移的特點。中醫在觀察證候時,有時與時辰相聯繫。如雞鳴時泄瀉為命火式微,屬腎瀉;日晡所潮熱陽明腑證等。

關於「十二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