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檢測理論
A+醫學百科 >> 信號檢測理論 |
信號檢測理論(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為心理學、數學、信息科學中是針對反應偏差問題的一種系統研究方法。1954年,由心理學家威廉·丹拿(Wilson P. Tanner)和約翰·斯威特John A. Swets發表[1]。
信號檢測論並不完全嚴格的關注機體感覺過程,而是著重於強調刺激事件出現與否的決策判斷過程。
分類
其則區分出感覺覺察的兩個獨立的過程:
- 最初感覺,為觀察者對刺激強度的感受性;
- 獨立決策,為觀察者的反應偏差。
參考文獻
- ↑ Tanner Jr., Wilson P.; Higashi, M; Otsubo, R; Sakuma, T; Oyama, N; Tanaka, R; Iihara, K; Naritomi, H et al.; John A. Swets. A decision-making theory of visual detec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954-11, 61 (6): 401–409 [2009-06-24]. doi:10.1037/h0058700. ISSN 0195-6108. PMID 17296997.
參考來源
出自A+醫學百科 「信號檢測理論」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4%BF%A1%E5%8F%B7%E6%A3%80%E6%B5%8B%E7%90%86%E8%AE%BA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信號檢測理論」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