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腸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病因病機:

(1)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嗜食生冷、油膩,損傷脾胃,導致腸道功能失調,糟粕積滯,濕熱內生,積結腸道而成癰。

(2)飽食後急劇奔走或跌仆損傷,致氣血瘀滯,腸道運化失司,敗血濁氣壅遏而成癰。

(3)寒溫不適,外邪侵入腸中,經絡受阻,郁久化熱成癰。

(4)情志所傷,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憂思傷脾,氣機不暢,腸內痞塞,食積痰凝瘀結化熱而成癰。


①初期:腹痛多起於臍周或上腹部,數小時後腹痛轉移並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續性、進行性加重。約70%~80%的病人有轉移性右下腹痛的特點,但也有一部分病例發病開始即出現右下腹痛。右下腹壓痛是本病常見的重要體征,壓痛點通常在麥氏點。兩側足三里、上巨虛穴附近(闌尾穴)可有壓痛點。一般可伴有輕度發熱,噁心納減,舌苔白膩,脈弦滑或弦緊等。(瘀滯證)

②釀膿期:若病情發展,漸致化膿,則腹痛加劇,右下腹明顯壓痛、反跳痛,局限性腹皮攣急;或右下腹可觸及包塊;壯熱不退,噁心嘔吐,納呆,口渴。便秘或腹瀉。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濕熱證)

⑨潰膿期:腹痛擴展至全腹,腹皮攣急,全腹壓痛、反跳痛;噁心嘔吐,大便秘結或似痢不爽;壯熱自汗,口乾唇燥。舌質紅或絳,苔黃糙,脈洪數或細數等。(熱毒證)


六腑以通為用,通腑瀉熱是治療腸癰的關鍵。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法及早應用可以縮短療程。初期(急性單純性闌尾炎)、釀膿期輕證(輕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及右下腹出現包塊者(闌尾周圍膿腫),採用中藥治療效果較好。反覆發作或病情嚴重者,應及時採取手術和中西醫結合治療。

(1)內治

①瘀滯證

證候:轉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續性、進行性加劇,右下腹局限性壓痛或拒按;伴噁心納差,可有輕度發熱;苔白膩,脈弦滑或弦緊。

治法:行氣活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通腑瀉熱。

方藥:大黃牡丹湯合紅藤煎劑加減。氣滯重者,加青皮、枳實、厚朴;瘀血重者,加丹參、赤芍;噁心加姜半夏、竹茹。

②濕熱證

證候:腹痛加劇,右下腹或全腹壓痛、反跳痛,腹皮攣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塊;壯熱,納呆,噁心嘔吐,便秘或腹瀉;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通腑瀉熱,利濕解毒。

方藥:復方大柴胡東加減。

③熱毒證

證候:腹痛劇烈,全腹壓痛、反跳痛,腹皮攣急;高熱不退或惡寒發熱,時時汗出,煩渴,噁心嘔吐,腹脹,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紅絳而干,苔黃厚乾燥或黃糙,脈洪數或細數。

治法:通腑排膿,養陰清熱。

方藥:大黃牡丹湯合透膿散加減。若持續性高熱或往來寒熱,熱在氣分者加白虎湯,熱在血分者加犀角地黃湯;腹脹加厚朴、青皮;口乾舌燥加生地、玄參、石斛、天花粉;若見精神萎頓,肢冷自汗,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或體溫不升反降,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等,此為陰損及陽,治宜溫陽健脾,化毒排膿,方用薏苡附子敗醬散合參附東加減。病情較重時,易生變證,要嚴密觀察,中藥最少每日2劑,分4~6次服,若病情發展,應及時手術。

(2)外治

無論膿已成或未成,均可選用金黃散、玉露散或雙柏散,用水或蜜調成糊狀,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黃酒或加醋調敷;如闌尾周圍膿腫形成,可先行膿腫穿刺抽膿,注入抗生素(2~3天抽膿1次),用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

還可採用通里攻下、清熱解毒等中藥肛滴,如大黃牡丹湯、復方大柴胡湯等煎劑150~200ml,直腸內緩慢滴人(滴入管插入肛門內15cm以上,藥液30分鐘左右滴完),使藥液直達下段腸腔,加速吸收,以達到通腑瀉熱排毒的目的。

(1)手術療法:西醫治療急性闌尾炎的原則是早期行手術治療。對急性單純性闌尾炎還可經腹腔鏡行闌尾切除。

(2)一般療法:

①輸液:對禁食或脫水或有水、電解質紊亂者,靜脈補液予以糾正。

②胃腸減壓:闌尾穿孔並發瀰漫性腹膜炎伴有腸麻痹者,應行胃腸減壓,目的在於抽吸上消化道所分泌的液體,以減輕腹脹,並為灌人中藥準備條件。③抗生素:腹膜炎體征明顯或中毒症状較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可選用廣譜抗生素。

(3)針刺療法:可作為輔助治療方法,具有促進腸蠕動、促使停滯物的排出、改善血運、止痛、退熱、提高人體免疫機能等作用。主穴:雙側足三里或闌尾穴。配穴:發熱加曲池、合谷或尺澤放血;噁心嘔吐加內關、中脘;痛劇加天樞;腹脹加大腸俞、次髎.均取瀉法,每次留針0.5~1小時,每隔15分鐘強刺激1次,每日2次。加用電針可提高療效。

關於「中醫外科學/腸癰」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