鱅
鳙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目前只有簡體版網站可以編輯(
轉到簡體網站
)。簡體版編輯後內容會同步到繁體版本網站上。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鳙'''(Aristichthys nobilis),[[硬骨鱼]]纲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鲢[[亚科]](Hypophthalmichthinae)鳙属。又名花鲢、胖头鱼、大头鲢,古称。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与[[鲢鱼]]、[[草鱼]]、[[青鱼]]合称为四大家鱼。自然分布于除黑龙江外的中国各大江河和湖泊。 ==形态== 体延长,侧扁。腹鳍前方的[[腹部]]圆平,腹棱自腹鳍后方伸达[[肛门]]。头大,体长仅约为头长的 2.9~3.1倍。眼小,位于头侧中轴线下方。口宽大,前位,略上斜。鳃耙细长密列,但不愈合。具咽上器官。咽齿一行,4/4,齿形相似,均为鞋底形,齿面光滑。鳞片细小,侧线鳞95~ 115。胸鳍长,远超过腹鳍基部。[[生殖]]期雄鱼胸鳍前面数[[鳍条]]的上缘各生有向后倾斜的[[骨质]]棱突,似刀刃,有割手感觉,雌鱼完全光滑。体[[背部]]及上侧面呈暗色,具不规则黑色斑块,下侧面及腹面银白色,各鳍灰褐色,上具许多黑色小斑点。(见彩图) ==[[生物学]]特性== 鳙喜栖息于水域的中上层,性温顺,易捕捉。巡游速度低,但猝发速度高。成熟个体于冬季湖水下降时,渐从湖泊到江河干流河床深处越冬;未成熟个体则多数仍留在湖泊深处。水中含氧量低于1.55毫克/升时呼吸受抑制,低至0.40~0.23毫克/升时开始[[窒息]]死亡。适温范围为20~32℃,繁殖最适温度为22~28℃,生长最适温度为25~32℃,最适pH为7.5~8.5。能在浮游生物丰富的肥水中生活,且[[耐受性]]大。当水体[[盐度]]为5‰时,生长不受明显抑制,但繁殖受到不利影响。终生主食[[浮游动物]]。鱼苗长至 8毫米左右时开始吞食轮虫、无节幼虫和小型枝角类。15毫米时,摄食方式由吞食向滤食过渡,此时的适口饵料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少量无节幼虫,也食大型浮游植物;16~20毫米时摄食机能大大加强。 雌鳙在长江流域一般5龄成熟。此时体长约850毫米,体重约10千克。在珠江流域提早1龄成熟。生殖季节一般为5月上旬至7月。长江的鳙[[产卵场]]以宜昌至道士袱(黄石市)江段为主,[[产卵]]一般在江水快速上涨且涨幅大时进行;当水位下落、流速变缓、流态平顺时产卵即告停止。怀卵量每千克体重约10万粒;池塘养殖的鳙怀卵量每千克体重平均为12.4万粒。卵漂流性。[[卵膜]]薄而透明,无粘性。[[卵黄]]淡青而稍带黄色。卵径1.5~2.0毫米,卵吸水[[膨胀]]后可增大到5.0~6.5毫米,这是因为卵黄周隙扩大所致,卵黄本身的体积变化甚微。[[受精卵]]在水温19.4~21.2℃时约经40小时孵出。初孵仔鱼长7~8毫米。雌鳙的体长绝对增长以2龄最快,从4龄开始增长量急剧下降;体重的绝对增重以3龄最迅速,此后几年增重仍较显著。满1龄的鳙一般体长为200毫米,体重0.25千克左右。生长最快的体长可达500毫米、体重1千克。已知最大个体重达49千克。 ==生产== 鳙由于食物鲢较短、生长快速,且少病,历来是池塘、湖泊的优良养殖种类;同时因温顺易捕也适于在大、中型水库中放养。养殖用鱼苗过去依靠捕捞天然苗,常受自然条件限制。自1958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鳙的人工繁殖以后,苗源已趋充足。在江河自然生长鱼类的捕捞量中,鳙约占6%,产量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水域。 [[鳙鱼头]]肥大,其[[软腭组织]]和唇部松软肥厚,为一佳肴。 [[分类:鱼类]]
返回到
鳙
。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