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腧穴按診
经络腧穴按诊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目前只有簡體版網站可以編輯(
轉到簡體網站
)。簡體版編輯後內容會同步到繁體版本網站上。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经络腧穴按诊'''(palpation of channels and points),[[中医]]用手在[[经络]]循行路线和[[腧穴]]部位进行按压、触摸或戳捏,探寻异常征象,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属经络[[诊法]](见[[四诊]])范畴。 经络内属[[脏腑]],外连肢体,是沟通人体内外的网络系统。腧穴是经络气血聚集于体表的特定部位。经络和腧穴有反映脏腑气血功能状态的作用。通过[[经络腧穴按诊]],可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和疾病性质,从而察明内在病变。 在疾病过程[[中经络]]腧穴出现的病变征象有:[[压痛]](包括酸、胀)、麻木、[[结节]]、条索状物、隆起、凹陷等。压痛、麻木,是病人在受按压、触摸后的自我感觉,多在腧穴局部发生,也可循经络走向放散。结节和条索状物,须通过医生的手感识别,又称为阳性反应物。根据病变情况,结节和条索状物有大小多少的不同,且质地亦有软、硬之别。用手循经触摸,高于正常[[皮肤]]的为隆起,多属实证、[[热证]];低于正常皮肤的为凹陷,有时局部皮肤[[肌肉]]虽无凹陷,但呈松弛状态,其意义与凹陷相同,多属[[虚证]]、[[寒证]]。 临床上,以压痛为常见。压痛有轻重程度的不同,主要出现在[[实热证]]时,其显著程度能反映病情的轻重。酸、胀、麻木,主要出现在虚证时,如[[脾虚]]可在[[脾俞穴]]出现酸、胀、麻木。结节和条索状物的出现,常见于脏腑气血严重失调时,为[[气滞血瘀]]所致。 对不同疾病的患者或不同的腧穴进行按诊,所得的征象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各种不同的[[病理]]征象,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出现,如松弛、凹陷和酸胀并见,结节(或条索状物)和压痛并见等。脾胃[[中气下陷]]之证,常在[[足三里穴]]出现条索状物,而在[[胃俞穴]]出现凹陷、松弛和酸胀麻木;[[胃癌]]则在[[胃俞]]出现结节样反应物。从而表明病位相同,在经络[[腧]]穴上可出现不同征象。 病理征象常与病情轻重和疾病发展趋向有关。病情轻,压痛轻,阳性反应物少,质软;病情重,压痛重,阳性反应物多,质硬。病情好转则各种征象逐步消失,病轻、[[实证]]则消失迅速,病重、虚证则消失缓慢。病情恶化则各种征象明显加剧或增多。 经络腧穴按诊的临床方法基本同于按诊(见[[切诊]])。临床上,尤其要着重对[[背俞穴]]、[[募穴]]、[[原穴]]、[[郄穴]]、[[合穴]]等[[特定穴]]位按诊,并循[[经脉]]走向进行。 [[分类:中医]]
返回到
经络腧穴按诊
。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