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體的檢查、培養和分離
病原体的检查、培养和分离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目前只有簡體版網站可以編輯(
轉到簡體網站
)。簡體版編輯後內容會同步到繁體版本網站上。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病原体的检查、培养和分离'''(examination,culture and isolation of pathogen),[[传染病]]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在病人体内及其[[排泄物]]中找到病原体,对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早期诊断意义更大,因为在病程早期,病人体内的病原体多,检测的阳性率高,病程后期,人体产生免疫力,病原体被消灭,检测的阳性率降低。但要注意[[标本]]来源不同,病原体阳性的诊断意义也不同。如从[[发热]]病人血中培养出[[伤寒杆菌]],即可确诊[[伤寒]];而从其粪便中培养出伤寒杆菌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肯定为伤寒,因为伤寒杆菌的[[携带者]]也可由其他疾病而引起发热。此外,病原体检测对指导治疗也非常重要,可以根据检测结果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尤其是培养阳性者,[[药物敏感试验]]可指导医生选用有效药物。检测病原体的方法包括直接检查、培养和分离。 ==直接检查== 简单易行、快速、准确。可将标本制成[[涂片]],[[染色]](或不染色)后,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病原体。但只有在病原体较大时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查到,如[[病毒]]太小,普通显微镜看不到,不能用这种检查方法。有些病原体即使在普通显微镜下能见到,但单纯从形态上很难与其他[[微生物]]相鉴别,必须用特殊染色方法,如[[白喉杆菌]]与[[类白喉杆菌]]只有用特殊染色(庞德氏染色等)才能区别。引起[[猩红热]]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形态上无法与其他[[链球菌]]鉴别,而又无特殊染色,因此不能用直接检查法进行检查。[[免疫荧光检查]]就是一种特殊染色法,原理是将[[特异性抗体]]标记[[荧光素]],涂片上若有相应的病原体,带荧光素的特异性抗体就与之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便可以看到发黄绿色荧光的病原体。应用免疫染色法检查粪便中的[[痢疾杆菌]],可将其与[[大肠杆菌]]鉴别,这也是一种直接检查法。 ==培养和分离== 虽较直接检查法为慢,且较为复杂,但更准确,应用范围也更广,几乎可用于所有的病原体。一般除病毒、[[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外,都可用无生命的[[培养基]]培养和分离。培养基的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加以选用。培养分离病原体后,还可进行各种试验,如发酵试验、[[毒力]]试验等,这对病原体的进一步鉴定非常重要。病毒、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缺乏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各种酶,不能像[[细菌]]那样从培养基中摄取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酶来合成自己所需的各种成分,不能用无生命的培养基培养,而必须[[接种]]到有生命的机体内,利用机体的酶来合成它们所需的各种成分。这种方法称“病毒分离”、“衣原体分离”或“立克次氏体分离”。分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①[[组织培养]]。最简单常用;②动物[[胚胎]](如鸡胚、鸭胚)接种;③动物接种,如接种[[小白鼠]]、[[豚鼠]]等。不同的病毒、衣原体或立克次氏体常需要不同的分离方法,分离阳性后也常需进行各种试验(如[[血清学]]试验等)才能最后判定其种类。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常与病原体的培养分离同时进行。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例如对怀疑为[[狂犬病]]的人或动物可取其脑组织检查特异性[[包涵体]]([[内格]]里氏小体)确诊;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可用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放射免疫试验(RIA)等方法;检查粪便中的[[甲型肝炎病毒]]可用[[免疫]]电镜等。还可应用[[分子杂交]]或[[核酸]]分析的方法来检验病人[[血液]]、组织或排泄物中的病原体核酸以协助诊断,如血液中及肝组织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就可用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可用核酸分析的方法来检测等。由于病原体的各种[[抗原]]和病原体的核酸都是病原体的特异性成分,因此如果它们出现阳性也就表示病原体阳性,故这些方法也具有很大的确定诊断的意义。
返回到
病原体的检查、培养和分离
。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