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神經管畸形
小儿神经管畸形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目前只有簡體版網站可以編輯(
轉到簡體網站
)。簡體版編輯後內容會同步到繁體版本網站上。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小儿神经管畸形]](deformity of neural tube,DNT)是指患儿[[颅脑]]或[[脊柱]]的[[畸形]],当妇女[[怀孕]]3个月内,[[胚胎发育]]时[[神经管]]闭合过程受到影响即产生[[胎儿]]脑或[[脊髓]][[发育异常]],便会形成小儿神经管畸形。DNT是造成孕妇[[流产]]、[[死胎]]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婴儿]]死亡和患者终身[[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又威胁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DNT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已知的DNT高发国家。目前DNT的防治已被高度重视。 ==小儿神经管畸形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研究DNT病因,有必要搞清楚[[神经胚]]胎发育的正常过程。在人类[[胚胎发育]]第16天[[脊索]]上方[[外胚层]]增厚形成[[神经板]],然后两侧神经板增高形成[[神经褶]]并向中线靠拢,融合形成[[神经管]]。神经管融合最初出现在第22天,位于第3[[体节]]水平,即未来[[脑干]]形成区域,融合是从视[[原基]]部位开始,并自脑干和视原基部位向头和尾两个方向发展。前神经管于胚胎发育第23~26天闭合,若闭合不全则形成[[颅裂]]及[[无脑畸形]]。而后神经管于胚胎发育第26~30天闭合,若闭合不全则形成[[脊柱裂]]。 (二)发病机制 DNT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机制是极其复杂的,是多方面的,许多因素的干扰都会影响发病过程,根据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研究认为DNT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子宫内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在DNT发病机制研究中,很难把[[多基因]]作用与复杂的环境因素作用区别开来,如某些家族可能与共同生活的环境有关。这样,在发病机制中通常把某些特征归结为[[基因]]因素作用的结果,比如不同地区和种族人群DNT[[发病率]]的改变,[[近亲婚配]]DNT发病率高,DNT家族内的复发危险度高等。 家系研究表明,有DNT家族史的孕妇,其DNT[[婴儿]]的出生概率比一般人群高。Cater及Evans的研究认为,只要父母一方有过DNT病史,则其后代DNT的发病率为3%,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有过2次及以上DNT生育经历的母亲再生育DNT婴儿的危险性则提高10%。另外,[[双胎]]中DNT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要高,且单卵双胎又比双卵双胎DNT发病率高。 这些研究结果均支持遗传因素对DNT的作用。有关DNT的[[遗传学]]研究结果不能用[[孟德尔遗传]]法则的单基因[[突变]]来解释,而是有多对基因[[遗传]]的基础,即[[微效基因]]。各微效基因间无隐性或[[显性]]差别,其作用是累积的,效应累加和环境因素作用达到一定[[阈值]]即可发病。因而DNT的发生是[[多基因遗传]]所致,至于遗传因素对于DNT发生有多大作用,则尚未定论。 2、环境因素:环境致畸因子在[[妊娠]]早期,通常在3个月内作用于母体,导致神经管发育过程中出现障碍而发生[[畸形]]。与DNT有关联的常见环境因素包括母亲孕早期[[叶酸]]和其他多种维生素缺乏,锌和其他[[微量元素]]缺乏,严重[[妊娠反应]],[[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药物,酗酒,[[放射线]]照射,以及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 (1)[[叶酸缺乏]]:研究较多的是母亲孕早期叶酸和其他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B1、B2、C、D、E、[[烟酸]]等)的缺乏与DNT发生的关系,尤其是叶酸与DNT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已确定妇女[[怀孕]]早期叶酸缺乏是DNT发生的主要原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代谢障碍]]或需要增加等多种原因都可导致叶酸缺乏,致使DNk合成障碍,从而影响[[细胞]]分裂与[[增殖]]。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胎儿]]早期[[神经]]发育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怀孕早期正值[[胚胎]][[分化]]、[[胎盘形成]]阶段,细胞生长、分裂十分旺盛,如果孕妇叶酸缺乏,将影响胎儿[[神经系统]]雏形-神经管的正常发育,以后则将使[[颅骨]]或[[脊椎骨]]融合不良,出现DNT,而引起[[自发性流产]]、[[死胎]]。 (2)[[锌缺乏]]:母亲孕早期锌缺乏也是引起胎儿发生DNT的一种环境因素。其他微量元素如铜、钙、[[硒]]等的摄入不足也可诱发DNT,但其确切作用尚不清楚。 富含锌的食物有:瘦[[牛肉]]、[[猪肉]]、[[羊肉]]、鸡心、鱼、[[牡蛎]]、蛋黄、[[脱脂]]奶粉、[[小麦胚芽]]、[[芝麻]]、[[核桃]]、豆类、花生、小米、[[萝卜]]。 (3)严重妊娠反应:至于严重妊娠反应诱发DNT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严重[[呕吐]]使水分丢失引起一时性[[脱水]],造成微量元素(如锌)或[[维生素]](如叶酸)缺乏所致。 在妊娠早期([[停经]]六周左右)孕妇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多,胃酸分泌减少及[[胃排空]]时间延长,导致[[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喜酸食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一系列反应,统称为妊娠反应。这些[[症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妊娠12周后随着体内HCG水平的下降,症状多自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严重妊娠反应:少数孕妇反应特别严重呈持续性呕吐,甚至不能进食、进水,称为“[[妊娠剧吐]]”。呕吐出食物外,还有粘液性泡沫,也可能有胆汁或血性物。由于呕吐频繁,孕妇处于[[失水]]状态。如果病情继续恶化,将发生[[抽搐]]、[[昏迷]]、[[黄疸]]等严重症状,甚至造成死亡。一旦发病,需到[[医院]]及时就诊。 (4)病毒感染:[[病毒学]]研究表明,母亲孕早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或甲型[[流感病毒]]可以引起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可发生DNT。 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yns,CMV)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分布广泛,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 甲型流感病毒为常见流感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 (5)[[弓形体感染]]:妊娠早期弓形体感染也可能导致DNT。 任何动物食入弓形虫的包囊,卵囊或活体,都能受到感染而患[[弓形虫病]]。猫科动物的粪便中,常带有卵囊。可以污染草原、牧场、[[蔬菜]]、水果等。猫的身上和[[口腔]]内常常有弓形虫包囊和活体。直接接触猫易受感染。狗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也可以传染弓形虫,但是它的粪便和[[排泄物]]却都没有[[传染性]],所以单纯和狗接触不会感染弓形虫病。其他家畜、家禽,如:鸡、鸭、鹅、猪、牛、马、羊等动物体内有时带弓形虫包囊和活体。所以食用肉、蛋奶也可能感染,鱼肉体内有时也有弓形虫包囊或活体。鱼也是一个[[传染源]],另外某些[[吸血昆虫]],叮咬人时也可以感染。 人和人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染。怀孕妇女,可以把弓形虫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患弓形虫病的妇女,在怀孕期如果有血播期(即[[弓形体]]、燕形体、尖形体活动)胎儿一定被感染。所有胎儿80%为隐伏性的慢性弓形虫病患者,携带终生。还有一部分成为多病型体质,实际是多病型弓形虫病患者。很少一部分成为死胎畸形、[[弱智]]。在[[哺乳期]],因婴儿成为“带病[[免疫]]”者,所以尽管母乳中带有弓形虫,婴儿并无大碍,每喂一次奶,便[[接种]]一次[[活疫苗]]。婴儿可以照常发育成长。但症状轻重不一。 (6)服用[[抗癫痫药物]]:患有[[癫痫]]的孕妇服用[[丙戊酸]]、[[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其后代容易发生DNT。 (7)服用[[避孕药]]:孕早期口服避孕药,服用某些[[抗肿瘤药物]]如[[氨甲蝶呤]]、[[腺嘌呤]]和[[巯基嘌呤]]等,以及大量或持续应用[[可的松]]或[[泼尼松龙]]([[强的松龙]]),均可以诱发DNT。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干扰叶酸[[代谢]]有关。 (8)放射线照射:母亲孕早期[[腹部]]或[[盆腔]]接受[[射线]]照射,其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往往受到影响,有的发生DNT。 ==小儿神经管畸形的症状== [[小儿神经管畸形]]DNT是一组具有多种不同临床[[表型]]的[[先天畸形]],主要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及[[脑膨出]]等。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DNT: 1、无脑畸形:无脑畸形(anencephalia)是一种严重的DNT,主要表现为脑的全部或大部缺失。头颅的缺损从顶部开始,可延伸到其与[[枕骨大孔]]的任何部位。患儿因[[颅骨]]穹隆缺如造成[[面部畸形]]外貌,如前颅窝缩短和[[眼眶]]变浅,使[[眼球]]向前突出,下颌紧贴[[胸骨]],口半张开,[[耳郭]]很厚,[[前突]]出于头的两侧,呈非常奇特的“蛙状脸”。可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畸形]],如[[腭裂]]、[[颈部]]脊柱裂、[[胸腔]]狭小、上下肢比例失调、[[胫骨]]和[[拇指]]缺如等。孕期几乎都伴有母体[[羊水过多]]。 2、脊柱裂:脊柱裂的缺损大都在后侧,后侧脊柱裂可分为以下几类: (1)脊柱裂伴有[[脊髓]][[脑脊膜膨出]](meningomyelocele):多发生于腰[[骶]]部,亦可见于[[背部]]。肿物为圆形,可能大如橘子,里面除[[脑脊膜]]和[[脑脊液]]之外,还有[[神经组织]]。外面盖有很薄的[[皮肤]],在中心区可能只盖有半透明的脑脊膜。在[[新生儿]],有时只有[[肉芽组织]],很容易有[[溃疡]]形成。脊髓组织进入肿物的上部,[[神经纤维]]广泛分布于肿物,然后由其下部又回到[[椎管]]内的脊髓部分。发育不良的脊髓、[[神经]]、脊髓膜、[[椎骨]][[肌肉]]常和皮肤连在一起。有些患儿脊髓突出处既无[[包膜]],又无皮肤覆盖,呈脊髓[[外翻]]畸形。这类病人几乎都有[[下肢]][[瘫痪]]和[[大小便失禁]],有些病人并发[[脑积水]]。骶部脊髓脑脊膜膨出发生在[[腰骶丛]]出口之下,下肢就没有瘫痪,但大小便仍失禁,新生儿啼哭时可见滴尿,在男婴则不能正常[[射尿]]。 (2)[[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这一类畸形很多见,只有[[脊椎]]管缺损,脊髓本身正常,因此没有[[神经系统]][[症状]],对健康没有影响。以往曾认为本病与[[遗尿]]或其他[[泌尿道疾病]]有关,但实际上隐性脊柱裂的发生率在正常小儿与有泌尿道疾患的小儿中是相仿的。缺损部位的皮肤上面常有一些异常现象,如一撮毛、小窝、[[痣]]、[[色素沉着]]、皮下脂肪增厚等。缺损上面可能有先天性[[囊肿]]或[[脂肪瘤]]。通过[[X线]]检查可以确诊。 (3)脊柱裂伴有脑脊膜膨出(meningocele):在[[脊柱]]缺损部位有囊状物,较多发生在腰骶部。肿物为圆形,可能长得很大,里面只有脑脊膜和脑脊液,没有脊髓及其他神经组织。单纯脑脊膜膨出的病儿没有瘫痪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囊壁外面如为正常皮肤,肿物很少[[继发感染]]。如囊壁很薄或已破溃,则往往形成[[脑脊液漏]]或合并[[感染]]。 (4)其他畸形:脊柱裂可能伴有一些少见的畸形如: ①脊髓内[[积水]]:多发生于[[胸椎]]部、胸[[腰部]]或腰骶部,很多液体积留在[[脊髓中央管]],囊内只有[[萎缩]]的脊髓组织。 ②无脊髓:脊髓未发育常伴有无脑畸形,出生后很快即死亡。 ③[[皮样囊肿]]、[[脂瘤]]或[[畸胎瘤]]组织:可能侵入[[硬脑膜]]或脊髓。 3、[[颅裂]]、[[脑膜]]膨出与脑脑膜膨出: 颅裂(cranioschisis)纯属先天颅骨[[发育异常]],表现为组织、[[脑血管]]及硬脑膜组织信号的肿物,并可见颅内其他结构的改变及畸形。颅裂与脊柱裂的性质相同,但很少见,其发生率仅为脊柱裂的1/10或更少,多发生于[[枕骨]]。其次是[[额骨]],也可发生于面部,在[[鼻骨]]附近,甚至从[[鼻孔]]脱出,错误地认为是[[息肉]]而进行[[活组织检查]]以致形成[[颅内感染]]。一般都发生于中线,但少数可沿着任何一个骨缝发展,基地较大的肿物往往包含脑组织,颅骨X线片可以显示颅裂与颅骨缝以及主要颅内静脉窦的关系。[[CT]]及[[MRI]]可显示囊内容物。颅骨裂可能是隐性的,但很少见。颅裂也可能并发脑膜膨出(meningocele)或[[脑膜脑膨出]](meningoencephalocele)。膨出多伴有其他脑畸形,常发生[[智力低下]]、[[惊厥]]、脑积水、[[失明]]及[[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单纯脑膜膨出经过切除后可以治愈,但有重度[[神经症]]状者预后差。 4、神经系统症状与脊髓及[[脊神经]]受累程度有关。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为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如病变部位在腰骶部,出现下肢迟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感觉和[[腱反射消失]]。下肢多表现温度较低、青紫和[[水肿]],容易发生营养性溃疡,甚至[[坏疽]]。常有[[肌肉挛缩]],有时有[[髋关节脱位]],下肢常表现马蹄[[足畸形]]。常有大小便失禁。有些轻型病例,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很轻微。 随着病儿年龄的增大神经系统症状常有加重现象。这与椎管增长比脊髓快,对脊髓和脊神经的牵扯逐渐加大有关。 [[脊膜膨出]]与[[脊髓脊膜膨出]]的诊断是依据患儿出生后即发现背部中线有膨胀性的包块,并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以及相应的神经损害症状。 根据上述表现、病史和辅助检查可确诊。 ==小儿神经管畸形的诊断== ===小儿神经管畸形的检查化验===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显著增高,提示并发[[感染]]。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白细胞显著增高,提示[[颅内感染]]。 二、辅助检查 1、[[颅骨]][[X线]]片可以显示[[颅裂]]与颅骨缝以及主要颅内静脉窦的关系。 2、[[CT]]及[[MRI]]可显示囊内容物。CT、MRI扫描可发现[[脊髓]]、[[脊神经]]及脊膜的膨出情况,以及局部粘连等病变。 3、[[脊柱]]X线平片显示椎板[[棘突]]缺如,[[椎弓根]]间距增宽,[[骨质]]缺损部位与软组织肿物相连接。 ===小儿神经管畸形的鉴别诊断=== [[颅裂]]如发生在面部,若从[[鼻孔]]脱出,易错误认为是[[鼻息肉]],应注意鉴别。 鼻息肉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前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的[[新生物]],如新鲜[[荔枝]]状或去皮[[葡萄]]状或呈储水橡皮袋状。[[触诊]]时柔软,可移动,不易[[出血]],不感[[疼痛]],根据上述典型发现,诊断较易。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诊断一般不难。颅裂多发生于中线,但少数可沿骨缝发展,[[颅骨]][[X线]]片可助鉴别。 ==小儿神经管畸形的并发症== 可发生[[无脑畸形]],可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畸形]],如[[腭裂]]、[[颈部]][[脊柱裂]]、[[胸腔]]狭小、上下肢比例失调、[[胫骨]]和[[拇指]]缺如等。几乎都伴有母体[[羊水过多]]。 正常[[妊娠]]时的[[羊水]]量随孕周增加而增多,最后2~4周开始逐渐减少,妊娠足月时羊水量约为1000ml(800~1200ml),凡在妊娠任何时期内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polyhydramnios)。最高可达20000ml。通常羊水量超过3000ml时才出现[[症状]]。根据[[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 与脊柱裂同时存在的畸形较常见的有[[脑积水]]、[[畸形足]]、[[颅骨]]腔隙、[[脑膜]]膨出、[[脑膨出]]、[[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等。容易发生营养性[[溃疡]]、[[坏疽]],[[肌肉挛缩]],[[髋关节脱位]],马蹄[[足畸形]],常有[[大小便失禁]]。 脑积水: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而致脑脊液量过多,压力增高,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脑积水主要表现为[[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后头颅快速、进行性增大。正常婴儿在最早六个月头围增加每月-1.3cm,本症则为其2-3倍,头颅呈圆形,额部[[前突]],头[[穹窿]]部异常增大,[[前囟]]扩大隆起,[[颅缝]]分离,颅骨变薄,甚至透明,[[叩诊]]可出现“破壶声”(Maceen)征。 ==小儿神经管畸形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神经管]][[畸形]](包括[[脊柱裂]])一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虽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妇女在妊娠前到[[妊娠]]3个月期间每天服用400μg[[叶酸]]能减少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1、增补叶酸 迄今为止,对DNT的研究已经历了30多年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及[[遗传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对叶酸预防DNT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妇女[[怀孕]]早期体内[[叶酸缺乏]]是DNT发生的主要原因;妇女如果能在怀孕前和怀孕早期及时增补叶酸,便可有效地预防大部分DNT的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MTHFR的[[酶活性]]降低,可引起体内一种[[胚胎]][[毒性]]物质[[同型半胱氨酸]]蓄积,可能是DNT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妇女在怀孕前和怀孕早期服用叶酸可以弥补MTHFR酶活性的缺陷,使体内的5-甲基四氢叶酸(活性叶酸)增多,达到预防DNT发生之目的。我国[[卫生部]]决定从1995年10月起,在全国实施妇女增补叶酸预防DNT工作。至于我国育龄妇女体内叶酸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摄入叶酸量较少,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水果等摄入量不足,另外由于烹调习惯的关系,使得食物中的叶酸大部分受到破坏。 增补叶酸方法是妇女从怀孕前1个月至怀孕后3个月天服用一粒叶酸增补剂,可以减少70%以上DNT的发生。当前市场上叶酸制剂有两类:一类是单纯的叶酸制剂,为孕妇生产的每片含400μg,如斯利安片。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用普通的药用叶酸代替,因为那种片剂每片含叶酸5mg(5000μg),如果天天服用,由于剂量过大,可能反而影响[[胎儿]]发育。另一类为复合制剂,专为孕产妇设计,其中不仅包含叶酸,同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玛特纳片]],其中包括叶酸在内,共含有13种[[维生素]]和另外13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这类制剂能够补充孕、产妇的全面营养,除能预防DNT外,还有利于胎儿和[[婴儿]]营养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母婴的均衡营养。 2、[[遗传咨询]] DNT的遗传咨询主要包括婚前、孕前及孕期咨询,了解夫妇双方的家族史、孕妇既往的妊娠史、此次妊娠的饮食、服药情况和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等情况,对孕妇进行卫生保健以减少DNT患儿的发生。 3、[[产前检查]] DNT的产前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羊水]]、母亲[[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及[[B超]]检查等。胎儿有DNT可使羊水AFP水平明显升高,同时母亲血清AFP水平也升高。B超可扫描胎儿的头颅形状及大小或[[脊柱]]部位的结构,如无脑畸形胎儿表现为胎头圆形光环消失,[[脑膜]]膨出的胎儿在胎头的[[颅骨]]壁缺损处可见一囊性肿物与其连接。脊柱裂的胎儿可发现脊柱裂口,[[脊膜膨出]]的胎儿可在[[脊椎]]部发现边界规则而清晰的囊性膨出物等。一旦产前检查发现,应立即终止妊娠,以减少DNT患儿出生。 一、[[巨细胞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应积极预防其发生。 (1)进行有意识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及抗病能力,特别是育龄期妇女,以减少巨细胞病毒对胎儿的严重危害。 (2)对于孕妇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等患者要注意保护,使她们远离[[传染源]]。 (3)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 二、预防[[流感]],除[[接种]][[流感疫苗]]外,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1、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不要共用毛巾、口杯等日常用品,做到不随地吐痰,以防[[接触传播]][[流感病毒]]。 2、居室和办公室,都要经常通风,减少室内聚集的[[细菌]]和[[病毒]]数,保持室内清新的空气。 3、疾病流行期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比如商场、电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与[[打喷嚏]]的人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4、到[[医院]]看病,最好戴[[口罩]]。[[呼吸道]]疾病大多由[[空气传染]],医院就诊者多为各种疾病的患者,易被传染。戴上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挡细菌和病毒。同时勤洗手对预防流感有一定作用。 5、一定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当地增减衣服,防止因[[感冒]]着凉引起的免疫力低下。 6、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定时定量,多喝水,不吸烟,少嗜酒。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7、要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坚持户外运动,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尤其是过集体生活的大中小学的师生,要多到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劳逸结合,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尽量减少在室内活动和集会。 三、弓形虫的预防方法是: 1、避免与猫、狗等动物的亲密接触。 2、避免动物尤其是猫的粪便污染水源,蔬菜等。 3、要熟食、不生食动物性食物。 4、厨房里要生、熟食品分离,生、熟食分别加工,如用两块[[菜板]],两把刀具等。 5、饭前便后要养成洗手的习惯。 6、妇女月经期对经血应很好的处理。 ===小儿神经管畸形的中医治疗=== [[脊柱裂]]:对脊柱裂所致的[[下肢]][[瘫痪]]与[[肌肉萎缩]],可试用[[针灸]]、[[按摩]]等[[康复]]对症治疗,但最终效果不满意。 ===小儿神经管畸形的西医治疗=== 1、[[无脑畸形]]:无脑畸形患儿不能[[外科手术]]治疗,无脑畸形预后较差,极少能存活一个星期以上。 无脑畸形患儿预后极差,绝大多数于出生时即为[[死胎]],仅25%的患儿为活产,但极少能存活1周,多数于生后数小时死亡。 2、[[颅裂]]、[[脑膜]]膨出与脑脑膜膨出:单纯颅裂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当合并脑膜膨出或脑脑膜膨出时,一般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时间过去认为在生后6~12个月为宜,近年来主张尽早手术,可在生后数天或数周内进行。手术目的是切除膨出的囊,还纳膨出的脑组织等内容物,封闭[[颅骨缺损]],防止发生进一步[[神经]]功能损害。如巨大脑膜膨出或脑脑膜膨出,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智力低下]]及明显的[[脑积水]]者,无需手术治疗。 注意保护[[囊肿]],不使其破裂。表面[[皮肤]]不完全者,需注意清洁[[消毒]]。没有神经系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的病儿可切除囊肿。一般应等出生6个月以后切除;如囊肿壁极薄容易破裂,可在生后不久手术。 单纯的脑膜膨出,经过手术治疗后,一般效果较好,可减少或缓解神经系统的损害症状,降低[[死亡率]]。而脑脑膜膨出一般均合并有神经[[功能障碍]]、智力低下和其他部位[[畸形]],手术不能解决此类问题,预后差。 单纯的[[脊膜膨出]],手术治疗疗效好,可以达到临床治愈。而[[脊髓脊膜膨出]]者,手术治疗疗效差,一般预后不良,易发生[[大小便潴留]]或失禁等术后[[并发症]],即使病人能够存活下来,也是终身[[残疾]]。 3、[[脊柱裂]]:对脊柱裂所致的[[下肢]][[瘫痪]]与[[肌肉萎缩]],可试用[[针灸]]、[[按摩]]等[[康复]]对症治疗,但最终效果不满意。 [[隐性脊柱裂]]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的治疗原则是早期手术治疗。切除脊膜膨出囊和修补软组织缺损,单纯性脊膜膨出经此手术可以治愈。脊髓脊膜膨出手术时,通常需要向上、向下扩大椎板切开范围,以探查[[脊髓]]与神经向脊膜囊内膨出的情况,有利于膨出的[[神经组织]]还纳于[[椎管]]内。 ==小儿神经管畸形吃什么好?== 一、富含[[叶酸]]的食物 绿色[[蔬菜]][[莴苣]]、[[菠菜]]、西红柿、[[胡萝卜]]、青菜、[[龙须菜]]、花椰菜、油菜、小白菜、[[扁豆]]、豆荚、[[蘑菇]]等 新鲜水果橘子、[[草莓]]、[[樱桃]]、香蕉、[[柠檬]]、[[桃子]]、李、杏、[[杨梅]]、海棠、[[酸枣]]、[[山楂]]、[[石榴]]、[[葡萄]]、[[猕猴桃]]、梨、[[胡桃]]等 动物食品动物的[[肝脏]]、[[肾脏]]、禽肉及蛋类,如[[猪肝]]、[[鸡肉]]、[[牛肉]]、[[羊肉]]等 豆类、坚果类食品黄豆、豆制品、[[核桃]]、腰果、[[栗子]]、[[杏仁]]、松子等 谷物类[[大麦]]、米糠、[[小麦胚芽]]、糙米等 核桃油里也含有叶酸 二、富含锌的食物 锌元素主要存在于海产品、动物[[内脏]]中,其中以[[牡蛎]]含锌最为高。据化验,动物性食品含锌量普遍较多,每一百克动物性食品中大约含锌3-5毫克,并且动物性[[蛋白质]]分解后所产生的[[氨基酸]]还能促进锌的吸收。植物性食品中锌较少。每一百克植物性食品中大约含锌1毫克。各种植物性食物中含锌量比较高的有豆类、花生、小米、[[萝卜]]、大白菜等。 ==参看== *[[儿科疾病]] <seo title="小儿神经管畸形,小儿神经管畸形症状_什么是小儿神经管畸形_小儿神经管畸形的治疗方法_小儿神经管畸形怎么办_A+医学百科" metak="小儿神经管畸形,小儿神经管畸形治疗方法,小儿神经管畸形的原因,小儿神经管畸形吃什么好,小儿神经管畸形症状,小儿神经管畸形诊断" metad="A+医学百科小儿神经管畸形条目介绍什么是小儿神经管畸形,小儿神经管畸形有什么症状,小儿神经管畸形吃什么好,如何治疗小儿神经管畸形等。小儿神经管畸形(deformity of neural tub..." /> [[分类:儿科疾病]]
返回到
小儿神经管畸形
。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