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怒
假怒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目前只有簡體版網站可以編輯(
轉到簡體網站
)。簡體版編輯後內容會同步到繁體版本網站上。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假怒]] jiǎ nù,意为佯作发怒。 ==生理学术语== 假怒,英文是sham rage,指哺乳动物如猫和猴,在实验性条件下,[[下丘脑]]脱离[[大脑皮质]]等上位脑结构控制而单独引起的一种类似于发怒时的身体和行为上的反应(也即“搏斗或逃走”反应)。以猫为例,假怒反应包括脊背上拱,[[体毛]]竖起,张牙舞爪,甩尾扩瞳,怒叫出汗,[[血压升高]]和心跳加速,等等;其中出汗、扩瞳、[[血压]]升、心跳快等是[[植物神经]]交感[[兴奋]]的特征性反应。 研究上的证据主要来自美国生理学家P.巴德和瑞士生理学家W.赫斯。巴德发现,当在下[[丘脑]]以上水平切断下丘脑与大脑皮质、丘脑之间的[[神经]]联络,实验动物夸大地表现出类似于“怒”的整套反应;赫斯对下丘脑的有些部位施加电刺激,同样引起上面描述过的[[交感神经]][[兴奋性]]的身体、行为反应。巴德对这些结果的总结是:下丘脑在不受大脑皮质控制的条件下,能够独立引起与“搏斗或逃走”有关的全部反应;而假怒的出现是由于排除了大脑皮质对下丘脑的经常性抑制作用,从而使相关的反应夸张地表现了出来。 假怒与真怒有三方面的不同。其一,假怒缺乏真怒的那种认知和感受的基础;其二,假怒对刺激极为敏感,任何微小刺激均可引起反应,刺激撤除则反应消失;其三,假怒没有方向性,反应可以针对自己。 假怒现象证明了人和哺乳动物的植物神经性的亢奋反应作为愤怒、恐惧情绪的基本反应模式,其实是受大脑皮质下的下丘脑结构支配的,大脑皮质只是对这类反应起抑制性的控制作用。这样就为科学地探索情绪的[[生理]]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分类:生理学]]
返回到
假怒
。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