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草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鶴草芽
別名  
功效作用 驅蟲。用藥絛蟲病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鶴草芽 又名:龍芽草(仙鶴草) Agrimonia pilosa Ledeb. 雙子葉植物薔薇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具白色長毛。根莖橫走,圓柱形。莖直立,單一或叢生,通常分枝。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有大小2種,相見排列,長圓形,葉緣鋸齒狀,2面被有稀疏柔毛,下面有較多的黃色腺點,具柔毛;托葉卵形。果實倒圓錐形。

【藥材形狀】 莖基部圓柱形,木質化,淡棕褐色,上部莖方形,四邊略凹陷,綠褐色,有縱溝和稜線,莖節明顯,體輕,質硬,易折斷,斷面中空。葉灰綠色,皺縮而捲曲,質脆,易碎。氣微,味微苦。

【主要成分】有效成分為鶴草酚

【藥材來源】為植物龍牙草(仙鶴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地下冬芽。於地上部分枯萎後採集(9~11月)直至翌年春植株萌發前(3~4月),挖出根部,取下冬芽,去掉地下根部,但可留冬芽上的鬚根,洗淨晒乾或於55℃以下烘乾。

性味歸經】苦、澀,涼。歸肝、小腸大腸

【功能主治】驅蟲。用藥絛蟲病

【用法用量】 0.3~1兩。

【使用注意】不宜入煎劑,有效成分幾乎不溶於水。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關於「鶴草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