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上所講的腰椎病,涵蓋了「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腰肌勞損、腰扭傷、腰椎退行性病

Bkgoq.jpg

變、風濕類風濕腰痛腰椎結核風寒濕性腰痛、瘀血性腰痛、濕熱性腰痛、腎虛性腰痛、頸椎病」等疾患。患了腰椎病可以用一些專業的藥物進行治療,療效比較顯著。  

目錄

預防腰椎病

出現疼痛後要到專科醫生處正確分辨身體的疼痛症状,而在預防方面,一些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奏效。

常見腰椎病示意圖

注意休息。休息能夠使身體各部位積聚的緊張壓力得以釋放,保證身體協調性,減少發生各種急性疼痛的機會。

鍛煉腰背肌肉。既然70%左右的病人都是脊椎椎間盤突出的,可以通過鍛煉腰背肌肉減少椎間盤突出。游泳是個非常好的鍛煉方式。此外,可以到健身房選擇那些專門鍛煉腰背肌的器械。另外,五點支撐法(平躺,以頭頂雙肘和後跟支撐體重成拱橋狀)和倒走法(充分鍛煉腰背肌肉)。如果腰背肌發達,那麼就等於在腰上纏上了一塊天然的護腰帶,可對腰背部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

工作中要保持正確的姿勢,可時而按摩腰腿部,或做一下體操,以緩解腰部肌肉的緊張。從下班後到晚上睡覺以前要注意久坐對腰不利,易引發腰痛,所以飯後少看電視。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

2、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鐘」,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

正常(左)與患病的(右)腰椎對比圖

3、鍛煉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4.、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產後預防腰椎病

(1)加強鍛煉 增強腰部肌肉。長期缺乏身體鍛煉,腰部肌肉力量減弱,不利於保護椎間盤。例如在睡覺前將腰部和臀部反覆抬高呈弓狀,可以達到一定效果。

預防腰椎病的保健操

(2)避免持重 新媽媽剛經歷生產,自己不要抬重物,動作不要過猛。拿東西時身體要靠近物體,避免閃腰

(3)休息。充分的睡眠可幫助產婦恢復體力,恢復肌肉的彈性。不能搬動較重的物體,減少腰部受傷的機會。

(4)適當控制體重。大多數產婦產後體重都有明顯的增加,過於肥胖腹部,增加了腰部負荷。當然,身體也不能過於瘦弱。所以,體重適度最好。

(5)保暖。產後產婦的體質非常虛弱,容易受涼,尤其是懷孕期間受力較重的腰部,更容易受到風寒侵襲,所以要做好保暖。  

腰椎病的治療方法

藥物療法

吃藥、打針、貼膏藥都屬於藥物療法,藥物療法主要有消炎消腫、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主要有:阿司匹

預防腰椎病的合理姿勢-上海西郊骨科

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安痛定扶他林解熱鎮痛抗炎藥),曲馬多強痛定度冷丁痛力克(鎮痛藥),地巴唑復方丹參注射液擴張血管藥),強的松地塞米松、(激素),維生素B1、B12、E、C、三磷酸腺苷肌苷維生素營養藥),中樞性肌肉鬆弛劑、利尿脫水藥等。 就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機理而言,藥物療法並非治本之法,只能緩解症状,暫時減輕病人的痛苦,在病早期或急性期,效果必較明顯。但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中醫可以標本兼治而達到根治的目的。  

物理療法

按摩推拿針灸、電療、拔罐、雷射超聲波石蠟療法等,此類療法也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為主,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封閉療法

將藥物注射於痛點神經根周圍稱為封閉療法。主要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手術治療

椎間盤鏡微創手術:為了避免常規開放性手術的大損傷問題,減少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的發生,在顯微外科關節內窺鏡輔助腰椎間盤手術,雖然是減少了手術過程中對正常骨關節的破壞,但微創手術一樣是手術,也有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另一個最主要問題在於手術視野變小之後,難以乾淨徹底摘除病變腰椎間盤髓核,增高了手術不成功的風險。

手術治療腰椎示意圖

手術治療主要用於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和休息者,經非手術療法無效者。手術改變了人體原有的組織結構,屬於創傷性療法。患者比較痛苦,手術破壞人體組織,造成人體組織結構的改變,容易增加其它組織的病變,比如,有些患者,在術後一段時間後,容易引發其它腰間盤的退變或造成不同程度的膨出或突出,還容易產生神經沾連或腿腳麻木,失去知覺,尤其容易引發骨質增生或椎骨不穩。所以手術療法只能在不得已時採用,腰突症在某種程度上屬於自限性或自愈性疾病,應盡量選用保守療法。  

牽引療法

牽引是治療腰椎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過力學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對腰椎施加牽引力,拉寬椎間隙從而達到:A、減輕椎間盤壓力,促使椎間盤迴納,解除對神經根等組織的刺激和壓迫。B、消除炎症,促進血液循環。C、解除肌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但傳統的牽引法是在床上進行的,只能是每日二次的間斷進行,每逢患者下床回家或運做,在上身重力的壓迫下,回納的髓核又會受壓再次突出,造成前功盡棄,反覆發作。  

順勢整骨療法

順勢整骨、深度理療、能量補充,矯正恢復人體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減輕椎間盤壓力,促進突出的椎間盤複位,祛除併發症,不留後遺症,五大功效環環緊扣、相互作用,根治腰疾,腰部更輕鬆。  

腰間盤突出與腰椎畸形應該鑒別

調查顯示:在正常的健康人群中,約有30%的人存在著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卻沒有臨床的症状表現,而部分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者,其影像學檢查卻顯示正常,這屬醫學上需要探討的問題。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不能因放射學或影像學檢查顯示某一椎間關節和椎間盤有病理改變,就認為此處是造成病痛的起源;反之,也不能因為影像學檢查未發現異常,就武斷地認為腰椎沒有問題,這時必須進行綜合的分析,才有可能細究出病痛的根由。

B超下腰間盤突出的影像

脊椎發育異常在脊椎的上、下端,即上頸部和下腰部多見,表現為:移行椎、鄰近脊椎相互融合、脊椎結構的左右不對稱,以及脊椎某一部位缺損(如脊椎裂)、多餘骨的出現等。他們多無症状,常因其他疾患行X線檢查時發現,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出現腰背痛神經症狀,此時應當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鑒別。現具體介紹如下。  

移行脊椎

在脊柱的頸、胸、腰、骶椎各節段的交界處可以互相「移行」,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椎胸化、胸椎腰化等,發生最多的部位是腰骶部,這在腰腿痛者的X線檢查中佔去了1/3左右。由日本骨病專家組聯合研發的高科技產品腰椎康組合,綜合多維方式在治療腰椎疾病方面獲得驚世突破,從根本上解決了腰椎病難治癒易複發的難題,被世界醫學界譽為「不用刀的大手術」。  

關節突畸形

兩側關節突的方向常有不對稱,多見於腰骶部、其次在L4、5間。關節突的方向及形狀對脊柱運動有很大關係,假如關節突關節的排列一致,則脊椎各方向的活動就會協調一致;若兩側不對稱,會使脊椎各方向的運動難以協調,造成關節突關節、韌帶、及周圍肌肉的勞損,進而引發腰腿痛,有時還會在畸形關節突的上一間隙伴發椎間盤突出。  

棘突畸形

棘突為次發化骨中心,大約在25歲時融合。最常見的變異有:1)接觸棘突。正常者,在腰部後伸時相鄰兩個棘突間仍保留有一定距離,而先天性棘突過長、腰椎過度前凸、骶骨呈水平位、或是椎間盤退變致椎間隙明顯狹窄時,會導致兩個相鄰棘突間的距離變小,當腰部後伸時,相鄰的棘突相互碰撞、不斷磨擦,進而形成假關節,即所謂的接觸棘突。隨著時間的延續,可造成滑膜炎或損傷性關節炎,引發腰痛,當腰後伸時疼痛會加重,此時應該控制腰部的後伸活動、調整不合理的姿勢,以減少病變棘突的撞擊,從而有利於局部充血水腫的消退。2)喙狀棘突。喙狀棘突多見於L5,其棘突細長、遠端向後下方彎曲成鳥嘴狀,故稱為喙狀棘突。在側位X線片上可見細長、彎向下的L5棘突,當腰部後伸活動時,喙狀棘突撞擊骶1椎板,引起局部充血、水腫、或形成滑囊,發生腰痛;壓迫骶1神經時,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若合併骶椎裂時,可引起腰痛、會陰部麻木、下墜感和排尿功能異常。治療是以腰部制動、限制腰部後伸等為主。3)杵狀棘突。骶椎隱性脊椎裂處的浮游棘突與L5棘突相融合,形似杵臼,故稱之,其病理改變和治療原則與喙狀棘突相類似。  

隱性脊椎裂

胚胎軟骨化中心或骨化中心發育障礙,兩側椎弓在後部不相癒合,椎板及棘突部遺留下不同程度的裂隙。好發於下部腰椎和上部骶椎。只累及骨骼時稱隱性骶椎裂;如同時伴有脊膜或脊髓膨出時,稱顯性脊椎裂。它一般只累及一個節段,輕者只有一條裂縫,嚴重者椎板完全缺如。隱性脊椎裂有纖維組織覆蓋,可有腰骶部皮膚色素沉著、生有毛髮或呈小脂肪瘤樣改變,一般無症状,但成年後腰骶部負重過大、活動多,其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有一部分缺乏附著點或附著不牢固,易形成腰骶部勞損。

治療原則,是調整好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姿勢,加強腰背肌的鍛煉,以便能夠代償其先天性的缺陷。  

腰椎骨質增生與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後,椎間盤變薄,椎體間

腰椎骨質增生

隙變窄,韌帶鬆弛,椎體間活動度增大,在椎體邊緣出現微小的、反覆的、積累性損傷,導致微小的局部出血滲出,出血及滲出逐步鈣化,從而在局部,也就是椎體上下緣出現骨的增生性反應,這就是骨刺,也就是骨質增生。腰椎骨質增生在X光片上表現多種多樣,一般多呈「唇樣骨質增生」,也可相互融合形成「骨橋」。

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脹疼痛、僵硬、易疲勞,甚至彎腰受限,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患側劇痛並向下肢放射,小腿麻木脹痛畏寒無力

腰間盤突出的有效鍛煉方法

腰椎骨質增生與腰椎退行性變、椎間盤突出、椎間盤變薄,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治腰椎間盤突出一定要能同時治療骨質增生,否則效果不佳是必然的。  

常見腰椎疾病產生的原因及臨床表現

椎間盤突出(膨出)症

在人群中發病率為15.2%。其發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在各種外力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使相鄰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痛,一側或雙側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  

骨質增生

隨著年齡增長,腰椎及周圍軟組織產生退行性病變。由於軟組織病變、肌肉的牽拉或撕脫、出血、血腫,日久便形成刺狀的骨質增生;骨刺的形成又對軟組織產生機械性的刺激,壓迫神經導致神經根水腫變形,產生腰腿痛等症状,如此惡性循環,病情不斷加重。雖有許多通常的治療措施,但療效皆不盡如人意。病情反覆,時好時壞,不能根治。  

腰椎管狹窄

腰椎管因某些原因發生骨性或纖維性結構改變,導致一個節段或多個節段的一處或多處管腔變窄,壓迫了馬尾神經或神經根而產生的臨床症候群。腰椎管狹窄的原因:主要有先天與後天的區別,所謂先天的椎管狹窄症是指椎管先天發育較窄,在同樣的組織退變、增生的情況下,容易引起症状。後天因素是由於退變、損傷等原因引起的黃韌帶肥厚、椎體骨質增生、小關節骨贅、硬膜外粘連、腰椎間盤突出等,導致腰椎管腔狹窄。其中以黃韌帶肥厚、腰椎間盤突出引起者最為多見。  

腰椎病的鍛煉方法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來說,是否能進行體育運動,要視患者的病情才能夠決定。一般來說,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發作期,一定要臥硬板床休息,並適當採取的治療,絕對禁止進行體育運動。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急性發作緩解期或已經緩解僅有輕微症状的患者,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但要緩慢地進行運動並適當控制活動量,循序漸進。切忌突然地、劇烈地運動,且要對運動項目進行選擇,初期應選擇腰部活動和負荷相對少一些的運動項目,並在運動時採取佩頻寬腰帶或腰圍等保護措施。

在眾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中,游泳運動較為適合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但應注意運用正確的游泳姿勢及游泳池水溫不宜過低,並在游泳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游泳的時間不宜過長,運動中有一定的時間間歇,以避免腰部過度疲勞

只要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状加重,就必須休息,待症状好轉後方可再進行體育運動,切不可盲目堅持活動。總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適當地進行一些體育運動,不僅可增強腰部血液循環而起到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加強腰背肌的力量,使腰椎穩定性增強,起到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症複發的作用。

自行車:騎自行車不僅和游泳、跑步、跳繩起著同樣的作用,對加強身體的平衡感也有很好的作用。鍛煉用的自行車應選擇騎上後上姿勢自然舒展的普通型自行車,車座的高度以腳底能平穩著地為好。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初愈的患者來講,休息日與親朋好友騎車到郊外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野餐一頓,舒展一下疲勞的身心,可以掃除疾病帶來的不悅,增強生活的信心。

預防性的自我按摩-搓腰眼

體力勞動者、司機、運動員、老年人可進行預防性的自我按摩-搓腰眼,兩手輕握拳,用拳眼或拳背輕輕扣打腰眼處,或用雙手握拳,用手背骨節按摩腰眼處,也可用雙手捏腰眼處肌肉,上從兩臀後盡屈處開始,往下捏至骶骨下端,往返10次;捏時兩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將腰肌捏起,大拇指從上往下推,下麵食、中指往下搬,讓肌肉滾動起來,每日捏1~2次。

關於「腰椎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