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中氣(Qi of Middle Jiao),中醫學術語,有多種含義:

①泛指脾胃等臟腑對飲食的消化轉輸、升清降濁等生理功能。又稱「脾胃之氣」。臨床上常見的中氣不足證,即脾胃之氣虛弱,運化失常,可見面黃少華、唇淡或黯、食欲不振、食後腹脹眩暈聲低氣短、倦怠乏力便溏舌嫩苔厚、脈虛等症状。治宜補益脾胃。

②指脾主升清的功能。脾居中焦,其氣主升。若飲食勞倦傷脾,或久病脾虛,皆可使脾氣不足清氣不升,形成虛陷證候,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小兒囟陷等,稱為中氣下陷。治宜補中益氣、昇陽舉陷。

運氣學說用語,指中見之氣。標本中氣是運氣學說的治療原則之一。風、熱、濕、燥、寒、火,在天之六氣,為本氣;少陽、太陽、陽明、少陰、太陰厥陰三陰三陽六氣之標。本氣之下是中見之氣,中氣之下即為標氣。標本中氣的治療原則是:病生於本,則求之於本;病生於標,則求之於標;生於中氣,則求之於中氣;既生於本,又生於標,就須標本兼顧。

④病證名。又名「氣中(音zhòng)」。多由七情氣結,或怒動肝氣氣逆上行所致。證見忽然仆倒、暈厥不省人事、牙關緊急、手足拘攣等。其症状極似中風,但身涼不溫、口內無涎聲,多見於癔病等病證。治宜理氣散結降逆。

關於「中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