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清熱 中醫名詞。指清除邪熱或虛熱的各種治法。由外感溫邪引起的一般稱為實熱。邪在氣分的宜用辛涼清熱;熱毒熾盛或夾濕的宜用苦寒清熱;熱盛傷津的宜用甘寒清熱;熱在營血的宜用涼血清熱法等。由陰虛而生的內熱,稱為虛熱,宜用養陰以清熱。養陰有滋養肺陰.肝陰.腎陰養血.滋液等多種方法,須根據具體情況配合應用。在熱病傷陰階段,也可參合養陰清熱法。另有氣虛而致的發熱,宜用甘溫補氣藥治療,不屬清熱範圍。

凡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叫做清熱藥;以清熱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叫做清熱劑

清熱藥和方,性屬寒涼,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等功效,主要用於熱病高燒,熱痢,癰腫瘡毒等所呈現的各種里熱證候。

熱證中有熱在氣分、營分、血分、以及虛熱、實熱等證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為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解毒清熱燥濕藥四種;別附;清虛熱清臟腑熱法。

本類方藥性多寒涼,易傷脾胃,對脾胃虛弱的患者,宜適當輔以健胃的藥物;熱病易傷津液,清熱燥濕藥,又性多燥,也易傷津液,對陰虛的患者,要注意輔以養陰藥,祛邪不忘扶正。

對脾胃虛弱、胃納不佳、腸滑易瀉的慎用。

藥方:

竹葉石膏湯

【成份】 竹葉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麥門冬20克,人蔘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主治】 傷寒溫病、暑病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嘔,口乾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虛數。(本方常用於流腦後期、夏季熱中暑等屬餘熱未清,氣津兩傷者。糖尿病的乾渴多飲屬胃熱陰傷者,亦可應用。)


涼膈散

【成份】 川大黃、朴消、甘草各600克,山梔子仁、薄荷葉(去梗)、黃芩各300克,連翹1200克。

【主治】 上、中二焦積熱,煩躁多渴,面熱頭昏、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涕唾稠粘,睡臥不寧,譫語狂妄,大便秘結,小便熱赤,以及小兒驚風舌紅苔黃脈滑數。


普濟消毒飲

【成份】 黃芩15克,黃連15克,陳皮6克,甘草6克,玄參6克,柴胡6克,桔梗6克,連翹3克,板藍根3克,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蠶2克,升麻2克。

【主治】 大頭瘟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灼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淋巴結炎淋巴管迴流障礙等屬風熱邪毒為患者。)


左金丸

【成份】 黃連180克,吳茱萸30克。

【主治】 肝火犯胃證。脅肋疼痛,嘈雜吞酸,嘔吐口音,舌紅苔黃,脈弦數。(本方常用於胃炎、食道炎、胃潰瘍等屬肝火犯胃者。)


瀉白散

【成份】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主治】 肺熱喘咳證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哺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可用於小兒麻疹初期、肺炎支氣管炎等屬肺中伏火鬱熱者。)


清胃散

【成份】 生地黃6克,當歸身6克,牡丹皮9克,黃連6克,升麻9克。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疼,面頰發熱,其齒喜冷惡熱,或牙宣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腮頰腫痛,口氣熱臭,口乾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本方常用於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經痛等屬胃火上

參看

關於「清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