鷦鷯

(重定向自Troglodytes troglodyte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k9v.jpg

鷦鷯

jiāo liáo

中文學名:鷦鷯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鷦鷯科

中文屬名:鷦鷯屬

中文俗名:巧婦、桃蟲、蒙鳩

拉丁文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英文名:Wren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目錄

雀形目鷦鷯

雀形目(Passeriformes)鷦鷯科(Troglodytidae)59種小型、短胖、淺褐色的鳥類。尤其指在極地附近溫帶區繁殖的鷦鷯(Troglodytes troglodytes,北美洲稱為冬鷦鷯),是本科的典型種,長約10公分(4吋),褐色,有暗條紋(雌雄相似),嘴短而稍下曲,翅短圓,尾短而翹。鷦鷯類在沼澤、多石的荒原或灌叢捕食昆蟲。許多種在洞中營巢,有些在灌叢或岩石突出部築圓頂巢。雌鳥用軟物墊在巢內,產卵2∼10個。一年可抱卵3或4窩。  

鶯鷦鷯

從加拿大到火地島各地常見的是鶯鷦鷯(T. aedon),灰褐色,有條斑,長12公分。美國最大的種類是西南部沙漠帶的棕曲嘴鷦鷯(Campylo

鶯鷦鷯(Troglodytes aedon)

rhynchus brunneicapillus),也是墨西哥的常見種。很小的林鷦鷯(Henicorhina屬)見於熱帶森林地帶,小型的沼澤鷦鷯(Cistothorus屬和Telmatodytes屬)在熱帶和溫帶濕地。此外,美國東部的皇猛鷦鷯(Thryothorus ludovicianus),乾旱的北美西部的峽谷鷦鷯(Catherpes mexicanus)以及南美洲的歌鷦鷯(Cyphorhinus arada)都是鳴聲優美的鳥類。美國唯一的胸部有條紋的普通岩鷦鷯(Salpinctes obsoletus)在大平原以西的岩石間營巢。一些無關連的小型鳥或外表似鷦鷯的鳥類亦稱為鷦鷯。  

外形特徵

體長約86毫米,兩性相似。上體棕褐色,下背至尾以及兩翅滿布黑褐色橫斑,眉紋淺棕白色;頭側淺褐,而雜以棕白色細紋。下體淺棕褐色,自胸以下亦雜以黑褐色橫斑。中國西北部的亞種tianshanicus色最淡,喜馬拉雅山脈亞種nipalensis色最深。棲息於灌叢中,夏天3900米的太白山頂也能見到,冬季遷到平原和丘陵地帶。性活潑,見人臨近就隱匿起來。棲止時,常從低枝逐漸躍向高枝。鳴聲清脆響亮。  

生長繁殖

繁殖期7~8月間。巢以細枝、草葉、苔蘚、羽毛等物交織而成,呈深碗狀或圓屋頂狀。每窩產卵4~6枚。卵白色,雜以褐色和紅褐色細斑。終年取食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農林害蟲,為農林益鳥。  

分布範圍

分布於全北界的南部至非洲西北部、印度北部、緬甸東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及日本。繁殖於中國東北、西北、華北、華中、西南、台灣以及青藏高原東麓的針葉林及泥沼地。7個亞種在中國有見--tianshanicus於西北;nipalensis於西藏中部;szetschuanus於西藏東南部及東部、四川、青海西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和湖北西部;talifuensis於雲南;idius於青海東部、甘肅北部、內蒙古西部、河北、湖南及陝西;dauricus於東北;taivanus於台灣。北方鳥冬季南遷至華東及華南的沿海省份。  

關於「鷦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