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

(重定向自Saccharum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甘蔗
Gān Zhe
甘蔗
別名 紅甘蔗、薯蔗、干蔗、接腸草、竿蔗、糖梗
功效作用 清熱生津潤燥和中;解毒。主煩熱消渴;嘔噦反胃虛熱咳嗽大便燥結癰疽瘡腫
英文名 Sugarcane
始載於 名醫別錄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肺經
藥性
藥味

甘蔗是甘蔗屬(Saccharum)的總稱。中國最常見的食用甘蔗為竹蔗(Saccharum sinense)。甘蔗適合栽種於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冬夏溫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製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甘蔗,最大的甘蔗生產國是巴西、印度和中國。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主要用於製糖,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福建省福州市西郊有地名——甘蔗街道。

目錄

植物介紹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屬植物,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甘蔗是一種高光效的植物,光飽和點高,二氧化碳補償點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強度大,因此甘蔗生物產量高,收益大。甘蔗是中國製糖的主要原料。

新植甘蔗採用栽種甘蔗苗繁殖,栽種後不久即生根,長出許多嫩芽,形成叢狀。收割時僅收割甘蔗莖,將根仍留在土壤內,即宿根,來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莖;因此,甘蔗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穫多的可達7~8次,在中國一般為3次,即三年後挖去宿根,重新種植。  

形態特徵

甘蔗全貌

甘蔗是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屬C4作物。甘蔗稈直立,粗壯多汁,表面常披白粉。葉為互生,邊緣具小銳齒狀,花穗為復總狀花序。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無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氣濕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時數在1195小時以上。甘蔗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廣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長,但以土壤pH值6.5~7.5為適宜。

甘蔗下半截甜。這是因為在甘蔗的生長過程中,它吸取的養料除了供自身生長消耗外,多餘的部分就貯存起來了,而且大多貯藏在根部。甘蔗莖稈所製造的養料大部分都是糖類,所以甘蔗根部的糖分最濃。除此之外,甘蔗的葉子和梢頭部分要積聚充分的水分,以供葉的蒸騰作用所需,根部的水分相對來說就很少,梢頭的大量水分沖淡了糖分,所以梢頭沒有根部甜。  

地理分布

甘蔗原產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還有古巴、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中國蔗區主要分布在廣西(產量佔全國60%)、廣東、台灣、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區)。

  

1.甘蔗的起源

甘蔗原產地可能是紐幾內亞或印度,後來傳播到南洋群島。大約在周朝周宣王時傳入中國南方。先秦時代的「」就是甘蔗,到了漢代才出現「蔗」字,「柘」和「蔗」的讀音可能來自梵文sakara。10到13世紀(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種植甘蔗;中南半島和南洋各地如真臘、占城、三佛齊、蘇吉丹也普遍種甘蔗製糖。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時,部下一位將領曾說印度出產一種不須蜜蜂就能產生蜜糖的草。公元6世紀伊朗薩珊王朝國王庫思老一世(不朽的靈魂)(Khosrau I Anushirvan)將甘蔗引入伊朗種植。8到10世紀甘蔗的種植遍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亞半島等地。後來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甘蔗帶到了美洲。

  

2.甘蔗的分布

目前,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緯33°至南緯30°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之間,面積比較集中。如以溫度線為世界蔗區的分布是年平均氣溫17~18℃的等溫線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達1500米。在我國雲南的滇西南蔗區,海拔已達1500米~1600米。我國地處北半球,甘蔗分布南從海南島,北至北緯33°的陝西漢中地區,地跨緯度15°;東至台灣東部,西至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跨越經度達30°,其分布範圍廣,為其它國家所少見。我國的主產蔗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台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個省、自治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蔗糖產區迅速向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轉移,至1999年廣西、雲南兩省的蔗糖產量已佔全國的70.6%(不包括台灣省)。

  

3.中國甘蔗的生產概況

我國是世界主要產糖國之一。1998~1999年世界原糖總產是1.287億噸,其中我國食糖總產893.4萬噸,成為世界第三產糖大國。

近50年來,我國蔗糖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甘蔗種植面積從1949年160萬畝發展到1998年2000萬畝;甘蔗總產量從1949年264.2萬噸發展到1998年的7890萬噸,至1998~1999年,全國蔗糖總產達到770.1萬噸,佔全國食糖總量的86.2%。  

栽培技術

蔗苗和宿根

田間甘蔗種植不由種子開始,一般都直接種植蔗苗。蔗苗來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莖,因為蔗節上會長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莖,分切成一段段雙芽苗,然後平植或斜植。近來為了節省人工,也有採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時,在將要採收的原料莖的梢頭上,採取二支雙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開工期,只能用於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還有分櫱切離苗及各種側芽苗等。另外還可以採用宿根方法,就是當原料甘蔗採收時,不挖蔗頭,採收後再經過切頭、開根、排土、施肥即可。  

植期

甘蔗生長期主要受氣溫和品種影響,在台灣大約 14 ~ 18 個月,不過宿根的可以縮短,只需要 12 個月。生長期不足的甘蔗,不只產量低,而且糖度也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為種植適期,因為製糖開工期從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夠生長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後採收來配合。  

間作

幼蔗生長緩慢,土地沒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這時可以間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長,趕在蔗苖長大之前收穫完畢,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個條件需要遵守,就是間作的作物不能對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響。適宜的作物有甘薯落花生、豆類、玉米、西紅柿、大蒜馬鈴薯瓜子西瓜等。  

糊仔甘蔗

在輪作制度中,通常是一期新植,接著二期或三期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後又回到新植。而在末期水稻未收穫前,把新植甘蔗種植在水稻株間糊狀泥土中,稱為糊仔甘蔗。它的優點是既不影響水稻生長,又可使後作甘蔗提早種植,還可節省整地築畦等作業費用。和第一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一期糊仔甘蔗,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和第二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二期糊仔甘蔗,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  

綠肥

預備秋新植的蔗田,可以利用前作收穫後的休閒時間播植綠肥,而在種蔗前犁翻入土,以供應土壤中的有機肥。常用的綠肥作物有太陽麻、田菁和虎爪豆等。

病害:白葉病、崁紋病、葉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甚麼病,一律無藥可醫,只能整株拔除,燒掉,再好好禱告,祈盼不會傳染開來,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發現,迅速撲滅。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種,不怕病毒來襲。  

甘蔗育種

1887年Soltwedel在爪哇,J.B.Harrison和J.R.Bovell在巴貝多看到甘蔗產生種子可以萌芽成幼苗,這一發現揭開了甘蔗有性雜交育種史的序幕。此後,各產蔗國家無不以有性雜交育種為改良甘蔗品種的主要方法,尤其以種間雜交更為重要,創造出許多優良品種,為世界甘蔗育種事業奠定了基礎。爪哇以熱帶種與割手密雜交,通過3次高貴化育成一系列大莖、高糖、高產、抗病的優良品種,其中以POJ2878最為著名,稱為世界第一號蔗王。印度以熱帶種、割手密和印度種3個種雜交,育成Co213、Co281等優良品種。美國夏威夷以熱帶種、割手密、印度種、大莖野生種和中國種5個種雜交,育成H32-8560、H49-5等良種。世界各國都不惜巨資從事甘蔗雜交和新品種選育,並選育出一批產量高、品質優、抗性強的甘蔗新品種,促進了各國蔗糖業的發展。

自1953年在海南建立雜交育種場以來,我國大陸各地甘蔗科學研究單位相繼開展了甘蔗新品種的選育和研究,迄今已育成100多個甘蔗品種供生產使用,推動了我國蔗糖事業的發展。如廣東的粵糖57-423、86-368,廣西的桂糖11號、桂15,福建的閩糖70-611,雲南的71-388、89-151等。1998~1999年全國面積最大的五個品種為:桂糖11、新台糖10號、選三、粵糖63-237、新台糖16,分別佔全國總面積21.04%、9.27%、8.72%、6.77%和6.53%。

甘蔗育種需要有性雜交,而繁殖則是無性繁殖。品種內的每株甘蔗都是相同的基因型,除非偶然發生突變,否則非常一致。目前,世界各國育成的品種大多是3~5個甘蔗原種的雜交後代,繼而進行品種間雜交和回交育成,基本上是同質遺傳型組成品種的再組合,故導致甘蔗品種近親繁殖,遺傳基礎狹窄,血緣相近,致使近30年來甘蔗育種在產量、糖分和抗性等方面一直難有較大突破。因此,世界甘蔗育種界十分注重甘蔗種質資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以期擴大血緣,豐富遺傳基礎,創造有突破性的親本材料和優良品種。  

食用價值

  

營養分析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此外,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甘蔗不但能給食物增添甜味,而且還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天門冬素、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正這氨酸、賴氨酸、羥丁氨酸、谷氨醯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種胺基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蘋果酸、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酸及維生素B1、B2、B6、C。榨去汁的甘蔗渣中,含有對小鼠艾氏肉瘤180有抑制作用的多糖類

甘蔗汁的營養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83.1 能量(千卡) 64
能量(千焦) 268 蛋白質(克) 0.4 脂肪(克) 0.1
碳水化合物(克) 16 膳食纖維(克) 0.6 膽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4 維生素A(毫克) 2 胡蘿卜素(毫克) 10
視黃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01 核黃素(毫克) 0.02
尼克酸(毫克) 0.2 維生素C(毫克) 2 維生素E(T)(毫克) 0
a-E 0 (β-γ)-E 0 δ-E 0
鈣(毫克) 14 磷(毫克) 14 鉀(毫克) 95
鈉(毫克) 3 鎂(毫克) 4 鐵(毫克) 0.4
鋅(毫克) 1 硒(微克) 0.13 銅(毫克) 0.14
錳(毫克) 0.8 碘(毫克) 0

  

各種用途

還可製成蔗糖酯、果葡糖漿等。蔗渣、廢蜜和濾泥等可製成紙張、纖維板、碎粒板、糠醛、飼料、食用品培養基酒精、乾冰、酵母、檸檬酸、賴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蔗梢、蔗葉、蔗渣糠、廢糖蜜或酒精廢液作牛、羊等可作反芻動物的飼料;把糖蜜、濾泥摻到穀物類飼料中可製成顆粒飼料;糖廠排出的廢渣、廢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甘蔗是我國製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總產量中,蔗糖約佔65%,我國則佔80%以上。糖是人類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飲料等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同時,甘蔗還是輕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發展甘蔗生產,對提高人民的生活、促進農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虛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甘蔗是能清、能潤,甘涼滋養的食療佳品,古往今來被人們廣為稱道,就連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們對其也情有獨鍾。唐代詩人王維在《櫻桃詩》中寫道:「飲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而大醫學家李時珍對甘蔗則別有一番見解,他說:「凡蔗榕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將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盡致。

  

製作指導

竹蔗有兩種,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稱黑皮蔗,性質較溫和滋補,喉痛熱盛者不宜;皮色青的青皮蔗,味甘而性涼,有清熱之效,能解肺熱和腸胃熱。

  

食療作用

甘蔗味甘、性寒、歸肺、胃經;

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嘔、滋陰潤燥等功效;

主治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結消化不良反胃嘔吐呃逆高熱煩渴等。

  

藥用附方

1,甘蔗萊菔湯:甘蔗200g,鮮蘿卜150g。切碎,加水煮至蘿卜爛熟,去渣取汁,隨量服用。

源於《山清家供》。本方取其「蔗能化酒、蘆菔能化食也。」二者同用,可奏清熱除煩、解酒毒和化食下氣之效。用於酒食過度,煩熱面赤,嘔逆少食。

2,甘蔗生薑汁:甘蔗250~500g,生薑15~30g。分別切碎,略搗絞汁,和勻服用,或煎熱服。可分3~4次服。

源於《梅師集驗方》。本方用蔗汁益胃和中,生薑下氣止嘔。蔗汁雖寒,薑汁雖溫,但合用則性較平和。用於陰液不足,胃氣上逆,反胃嘔吐,或噎膈飲食不下。

3,蔗漿粱米粥:甘蔗500g,切碎略搗,絞取汁液,加粟米青粱米)60g,加水適量,煮成稀粥食。

源於《董氏方》。本方取甘蔗汁益胃生津、潤肺燥,取粟米益脾胃;二者又皆能除熱。用於脾肺不足,陰虛肺燥,煩熱咳嗽咽喉不利

4. 民間常用蔗汁、葡萄酒各50克,混合服,早晚各一次,對治療慢性胃炎、反胃嘔吐有很好的療效。  

名家論述

1.《別錄》。

2.孟詵:蔗有赤色者,名崑崙蔗,白色者名荻蔗。竹蔗以蜀及嶺南者為勝,江東雖有,而劣於蜀產。會稽所作乳糖,殊勝於蜀。

3.《綱目》:蔗皆畦種,叢生,最困地力,莖似竹而內實,大者圍數寸,長六、七尺,根下節密,以漸而疏。抽葉如蘆葉而大,長三、四尺,扶疏四垂,八、九月收莖,可留過春,充果食。按王灼《糖霜譜》雲,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綠嫩薄皮,味極醇厚,專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淺。曰竻蔗,亦名蠟蔗,即荻蔗也,亦可作沙糖。曰紅蔗,亦名紫蔗,即崑崙蔗也,止可生啖,不堪作糖。凡蔗榨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雋永也。

4.《隨息居飲食譜》:甘蔗,榨漿名為天生復脈湯

  

用藥忌宜

脾胃虛寒者慎服。

①《本草經疏》:「胃寒嘔吐,中滿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匯言》:「多食久食,善發濕火,為痰、脹、嘔、嗽之疾。」

皮色青黃的黃皮蔗,俗稱黃皮果,則味甘而性涼,有清熱之效,能解肺熱和腸胃熱肺熱咳嗽,痰多且痰色黃稠濃濁的人士,大可用竹蔗汁配梨子汁,增強潤燥清肺熱的功效。竹蔗加生蓮藕榨汁也有同效。至於肺熱咳,咳至吐血之人,飲用後可得以舒緩。此外,據說此方對於泌尿系統感染,俗稱(赤尿)也有療效。

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稱黑皮蔗,性質溫火,喉痛熱盛者不宜。

蔗汁本身帶涼,體質虛寒人士不宜多飲,若寒咳(痰白而稀)者誤飲,病情有可能實時加重。相傳將蔗蒸熟後才榨汁可免此弊端,但確實功效如何,仍有待驗證。倒是竹蔗配白茅根、紅蘿卜煮水確有清熱的功效,小朋友多眼屎兼脾氣暴躁時最適宜。若再加荸薺(馬蹄),可於小兒出水痘或麻疹時,當水常飲,清熱解毒,既可幫助病毒透發,亦可加快痊癒。作為食糖的主要來源,甘蔗營養價值之豐富,實在毋須置疑。若嫌蔗汁單調,可用蔗汁煮飯,能夠和胃寬中,令你胃口大開。

好處,敗火鍵脾。

壞處,如果吃到瓤紅色的甘蔗,會中毒

如果是很好的甘蔗,吃吧,沒問題的。

甘蔗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水分比較多,水分佔甘蔗的84%。甘蔗含糖量最為豐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達12%。此外,經科學分析,甘蔗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其他物質,如蛋白質0.2克、脂肪0.5克、鈣8毫克、磷4毫克、鐵1.3毫克。另外,甘蔗還含有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等多種有利於人體的胺基酸,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和維生素C等等。甘蔗的含鐵量在各種水果中,雄踞「冠軍」寶座。

中國古代醫學家還將甘蔗列入「補益藥」。中醫認為,甘蔗入肺、胃二經,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補肺益胃的特殊效果。甘蔗可治療因熱病引起的傷津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引發的咳嗽氣喘。引外,甘蔗還可以通便解結,飲其汁還可緩解酒精中毒

甘蔗雖是果中佳品,但亦有不適合它的人群,比如患有胃寒、嘔吐、便泄、咳嗽、痰多等症的病人,暫時不吃或少吃甘蔗,以免加重病情。另外還必須注意:若保管欠妥易於霉變。那種表面帶「死色」的甘蔗,切開甘蔗,其斷面呈黃色或豬肝色,聞之有霉味,咬一口帶酸味、酒糟味的甘蔗誤食後容易引起黴菌中毒,導致視神經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害,嚴重者還會使人雙目失明,患全身痙攣性癱瘓等難以治癒疾病。甘蔗渣屬於粗纖維質,人類的腸胃並無法消化這種纖維,還有可能會造成消化道受傷。  

用藥配伍

蔗漿煎煉:與魚筍之類同食,皆不益人《本草綱目》。配萊菔:清熱解酒。配生薑:溫中降逆。配粟米:補脾潤肺。  

選蔗要素

1. 優質甘蔗選擇

鑒別甘蔗時應掌握「摸、看、聞」的原則,摸就是檢驗甘蔗的軟硬度;看就是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新鮮(新鮮甘蔗質地堅硬,瓤部呈乳白色,有清香味);聞就是鑒別甘蔗有無氣味。霉變的甘蔗質地較軟,瓤部顏色略深、呈淡褐色,聞之無味或略有酒槽味;  

2. 不能食用變質的甘蔗

不能選被真菌感染甘蔗。否則,吃後會引起嘔吐、抽搐昏迷等中毒症状;  

參看

關於「甘蔗」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