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草

(重定向自Rhaponticum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鹿草
Lù Cǎo
別名  
功效作用 益氣健脾安神。主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神經衰弱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種中文名:鹿草

種拉丁名:Stemmacantha carthamoides (Willd.) Dittrich

種別名 :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漏蘆

屬拉丁名:Stemmacantha

國內分布:分布新疆西北部(塔城、富蘊)。生於山坡草地、萆甸,海拔2000—2700米。

國外分布:蘇聯西伯利亞、中亞(塔爾巴哈台山地)、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西伯利亞。

海 拔:2000-2700

命名來源:(新疆)[Candollea 39: 46. 1984]

中國植物志:78(1):185

亞族中文名:矢車菊亞族

亞族拉丁名:CENTAUREINAE O.Hoffm.

族中文名:菜薊

族拉丁名:CYNAREAE Le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根狀莖粗厚。莖直立,不分枝,被稀疏的蛛絲毛,直徑1厘米。中下部莖葉較大,全形長橢圓形,倒針形或披針形,長13-16厘米,寬約7厘米,羽狀深裂或幾全裂,有短柄或幾無柄;側裂片5-8對,披針形或長披針形,頂裂片較大,全部裂片邊緣有鋸齒。向上的葉及接頭狀花序下部的葉漸小,披針形,無柄,邊緣有鋸齒或不規則羽狀分裂,即僅基部或近基部有3-4對淺裂或深裂的羽片。全部葉質地薄,兩面綠色,兩面僅沿脈有極稀疏的蛛絲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總苞半球形,直徑5-6厘米。總苞片通常12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與中層不包頂端膜質附屬物卵形或長卵形,長5-10毫米,寬4-5毫米,上部紅紫色,頂端有寬大的褐色膜質附屬物,附屬物卵形,寬三角形或近菱形,長寬可達?毫米,兩面被稠密的白色長柔毛;內層及最內層披針形及線狀披針形,不包括頂端附屬物長1.5-1.8厘米,寬2-3毫米,頂端附屬物長卵形,褐色,兩面被稠密的白色長柔毛,長6-8毫米,寬2-5毫米。小花全部為兩性,紫紅色,花冠長2.5厘米,細管部長1.4厘米,花冠裂片長?毫米,線形。瘦果長橢圓形,長7毫米,寬2毫米,褐色,有4棱,棱間有明顯的間肋,頂端有果緣,果緣邊緣有細尖齒,側生著生面。冠毛多層,向內層漸長,長達1.8厘米,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剛毛短羽毛狀。花果期7月。  

用 途

鹿草的根狀莖供藥用,有健腦,補氣之效,蘇聯用作氣力衰竭時提氣之藥。

產地分布:分布新疆西北部(塔城、富蘊)。生於山坡草地、萆甸,海拔2000—2700米。蘇聯西伯利亞、中亞(塔爾巴哈台山地)、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西伯利亞。

【拼音名】 Lù Cǎo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鹿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mmacantha carthamoides (Willd.) Dit-trich [Rhaponticum carthamoides (Willd.) Iljin]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晒乾。

【原形態】鹿草 多年生草本,高60-80cm。根狀莖粗厚。莖直立,不分枝,被稀疏的蛛絲毛,直徑1cm。中下部莖葉較大,有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全形橢圓形、倒針形或披針形,長13-6cm,寬約7cm,羽狀深裂或幾全裂;側裂片5-8對,披針形或長披針形,頂裂片較大,全部裂片邊緣有鋸齒;向上的葉及接頭狀花序下部的葉漸小,無柄,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不規則羽狀分裂;全部葉質地薄,兩面綠色,兩面沿脈有極稀疏的蛛絲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總苞半球形,直徑5-6cm,總苞片通常12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附屬物卵形、寬三角形或近菱形,長寬可達7mm,兩面被稠密的白色長柔毛;內層及最內層披針形及線狀披針形,不包括先端附屬物長1.5-1.8cm,寬2-3mm,先端附屬物長卵形,褐色,兩面被稠密的白色長柔毛,長6-8mm,寬2-5mm;小花全部為兩性,紫紅色,花冠長2.5cm,細管部長1.4cm,花冠裂片長7mm,線形。瘦果,長橢圓形,長7mm,寬2mm,褐色,有4棱,棱間有明顯的間肋;冠毛多層,向內層漸長,長達1.8cm,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剛毛短羽毛狀。花果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2700m的山坡草地、草甸。

資源分布:分布於新疆。  

化學成份

1.全草含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土大黃氧甙(rhapollticoside)A、B、C、D。E、F、G、H,地上部分還含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zoic acid),原地茶酸(protocatechuic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新綠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異鼠李素(isorhamnet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根中含異綠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α-(反式5-庚烯-l,3-二炔-l-基)-2′-(1,2-二羥基乙基)噻吩[α-(trans-5-heptenel,3-diyn-1-yD-2′-(1,2-dihydroxyethyl)thiophene),鹿草甾酮(rapisterone),蛻皮甾酮-20,22-單丙酮化物(ecdysterone-20,22-monoacetonide),蛻皮甾酮-2,3-單丙酮化物(ecdysterone-2,3-monoacetonide),槲皮素5-O-葡萄糖甙(quercetin 5-O-glu-coside),異鼠李素5-O-葡萄糖甙(isorhamnetin 5-O-glucoside),槲皮素、3,3′-二甲基醚(quercetin-3,3′-dimethyl ether),槲皮萬壽菊素(quercetag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山柰酚(kaempferol),蛻皮甾酮(ecdysterone)。

2.花中含木犀草素,槲皮素3-O-甲醚(quercetin-3-O-methylether),芹菜素-3-O-甲醚(apigenin-3-methyl ether),矢車菊甙(chrysanthemin),矢車菊雙甙(cyanin)。另外,還從本品中分得羥基桂皮酸(hydroxy cinnamic acid)及咖啡酸酯(caffeic acidester)和奎寧酸酯(quinic acid ester)。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益氣健脾安神。主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神經衰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製成酊劑

關於「鹿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