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足目

(重定向自Embioptera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arb.jpg

Embioptera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昆蟲綱(Insecta)

紡足目中小型昆蟲,通稱「絲蟻」。體長而扁,行動活潑。咀嚼式口器。複眼發達,無單眼。雌蟲無翅,狀如若蟲;雄蟲一般有翅,前後翅相似。前足第一跗節膨大,有紡絲腺開口於此,故名。能分泌絲,結成絲管,棲息其中;常見於石塊、樹皮裂縫間。種類甚少,分布於熱帶地區,我國見於廣東、福建,在桉樹皮下縫裡營隧道生活。

紡足目昆蟲通稱足絲。體色多為暗色、黑色,部分種類有金屬光澤,也有蒼白色的。體小,體長4~6毫米。細長而扁平。頭較小,無蛻裂線。雌蟲複眼小,雄蟲複眼較發達,呈腎形;無單眼。觸角絲狀或念珠狀,15-32節,口器為咀嚼式。

前胸較頭窄,比中、後胸小,有1橫凹溝,中、後胸相似。雄性有2對大小相似的膜質翅,翅脈少而簡單,翅的外形與等翅目相似。雌蟲無翅。有些種類雄蟲分為有翅與無翅二型。前足第1跗節極為膨大,有特化的紡絲腺,能紡絲織網;中足退化,後足腿節粗大;跗節3節。

腹部胸部近等長,可見10節,雄蟲第10腹節背板裂為2瓣,不對稱。尾須1或2節。雌蟲產卵器不明顯,雄性外生殖器不對稱,若蟲外形似雌蟲。

變態類型為漸變態,一生經過卵、若蟲、成蟲3個階段,幼期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雌蟲無明顯變態。若蟲期4齡。1年代或數代。卵長圓柱形,一端有蓋,產於絲巢內,雌蟲有護卵習性。雌雄若蟲形態相似,僅在雄蟲出現翅芽後形態才明顯不同,雄蟲的翅芽包藏於體壁之內,在末齡時外露,因此,有人認為雄蟲最後一齡若蟲與全變態昆蟲的蛹期相當。有些種類能行孤雌生殖

足絲蟻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僅有少數分布於溫帶,喜溫暖、潮濕,生活於樹皮縫隙的白色薄膜狀絲造隧道中,一些種類棲息於蟻或白蟻巢中。喜隱蔽,有群居性。晝伏夜出,性情活潑、行動迅速。雄蟲有趨光性。植食性,以枯死或腐爛的植物質及菌類為其主要食料,但對植物很少有明顯危害。

紡足目昆蟲已知有2亞目、8科、200多種,我國已知僅有5種。

關於「紡足目」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