莙薘菜

(重定向自Beta vulgaris var. cicla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莙薘菜
Jūn Dá Cài
別名 菾菜、甜菜、牛皮菜、石菜、杓菜、豬牳菜、光菜、菜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行瘀止血。治麻疹透發不快,熱毒下痢閉經淋濁癰腫傷折。
英文名  
始載於 嘉佑本草
毒性 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 肺經腎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莙薘菜

【出處】 《嘉佑本草》

【拼音名】 Jūn Dá Cài

【別名】 菾菜(《別錄》),甜菜(《日華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豬牳菜(《廣州植物志》),光菜(《中國蔬菜栽培學》)。

【來源】 為黎種植物莙薘菜莖、葉

【原形態】 一年或二年生草木,光滑無毛,莖高30~100厘米,至開花時始抽出。葉互生,有長柄;根生葉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可達30~40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尖或心形,邊緣波浪形,莖生葉菱形、卵形、倒卵形或矩圓形,較小,最頂端的變為線形的苞片;葉片肉質光沿,淡綠或濃綠色,亦有紫紅色者。花小,兩性;綠色,無柄,單生或2~3朵聚生,為一長而柔弱、開展的圓錐花序;苞片挾,短尖;花被5裂,裂片矩圓形,先端鈍,結果時基部變厚;雄蕊5。位於子房的周圍;子房半下位,花柱2~3。果通常聚生,由2或多花的纂部合生而成,且形成一極不規則的乾燥體(常誤稱為種子):每一種子即含於花盤及花被所形成的硬殼內。種子橫生,圓形或腎形。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 我國南方、西南地區常見栽培,四川以莖葉紅色的菾菜入藥,名紅牛皮菜

【性味】 甘,涼。

①《別錄》:"甘苦,大寒。"

②《日華子本草》:"冷,無毒。"

③《嘉佑本草》:"平,微毒。"

④《救荒本草》:"味咸,性平寒,微毒。"

歸經】 ①《滇南本草》:"入陽明經。"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行瘀止血。治麻疹透發不快,熱毒下痢閉經淋濁癰腫傷折。

①《別錄》:"療時行壯熱,解風熱毒。"

②《唐本草》:"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熱,又止熱毒痢。搗敷灸瘡,止痛。"

③《本草拾遺》:"搗絞汁服之,主冷熱痢。又止血生肌,人有傷折,敷之。"

④《日華子本草》:"炙作熱水飲,開胃,通心膈。"

⑤《嘉佑本草》:"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臟。"

⑥《隨息居飲食譜》:"清火祛風,殺蟲解毒,滌垢濁,稀痘瘡,止帶調經通淋治痢,婦人小兒尤宜食之。"

⑦《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熱行血。治肛門腫痛。"

⑧《四川中藥志》:"治麻疹初起,見點未透和顏色不紅,並治婦女經閉停瘀,血腫和肛門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4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注意】 脾虛泄瀉者忌服。

①《嘉佑本草》:"不可多食,動氣,先患腹冷,食必破腹。"

②《滇南本草》:"吃之動痰,有損無益。腹中有積不宜食,無積不宜多食。"

③《本草求真》:"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與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

【附方】 ①治成人及小孩出麻疹應期不透:紅牛皮菜、芫荽子、櫻桃核各3錢,煎水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吐血:紅牛皮菜、白芨,炖豬條口肉服。(《四川中藥志》)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莙薘菜

【出處】 出自《嘉佑本草》

【拼音名】 Jūn Dá Cài

【別名】 (艹忝)菜、甜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藜科植物厚皮菜及(艹忝)菜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eta vularis L.Var. cicla L.2. Beta vulgaris L.Var.Cruenta Alef.

採收和儲藏:根據不同的播種期,夏、秋季均可採收,收後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無毛,高30-100cm。根不肥大,有分枝。莖至開花時抽出。葉互生;有長柄;基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可達30-40cm,先端鈍,基部楔形或心形,邊緣波浪形;莖生葉菱形、卵形,較小,最頂端的變為線形苞片;葉片肉質光滑,綠色。花小,兩性,無柄,單生或2-3朵聚生,為一長而柔軟、展開的圓錐花序;花被片5,塞部與子房結合,果時包覆果實,變硬革質;雄蕊5,生於肥厚的花盤上。種子橫生,圓形或腎形,種皮紅褐色,光亮。花期5-6月,果期7月。

2.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肉質,肥厚,圓錐形或紡錘形,外皮紫紅色或黃白色。莖直立,有溝紋,光亮。基生葉有長柄,葉片長圓形,長20-30cm,寬12-18cm,全緣而呈波狀,葉面皺縮不平,略有光澤;下面有粗壯凸出的葉脈,先端鈍,基部楔形,截形或略呈心形;莖生葉較小,卵形或披外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花序圓錐狀;花小,黃綠色,通常2個或數個聚生;花被5裂,裂片背部有棱,基部與子房結合,果期變硬,包覆果實;雄蕊5,生於肥厚的花盤上;子房藏於花盤內,柱頭3枚。胞果聚生,球狀,褐色。種子扁平,雙凸鏡狀,種皮革質,紅褐色,光亮。花期5-6月,果期7月。

3.形態與(艹忝)菜基本相似,但根為紡錘形,肥厚,外皮白色,富含糖分。

【生境分布】 1.我國南北方及西北地區多有栽培,以南方栽培為主。葉供蔬菜用。

2.我國普遍栽培,以東北、內蒙古栽培較多。

3.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以北方栽培面積最大。

【栽培】 生物學特性 莙薘菜原產歐洲南部,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喜溫涼濕潤的氣候條件,適應性較強,既耐寒,又耐熱。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長更好,能耐肥、耐鹼。

栽培技術 分春、秋兩季栽培,以秋季栽培為主。春播從3~5月可陸續播種,多行直播,採收嫩株的多為撒播;剝葉採收多次的宜條播,行距25~30cm,問苗後株距20~25cm。也可先育苗然後栽培。一般採用種子繁殖,播種前應搓散果實的皮,便於均勻出苗。另外,播前浸種24h,宜在22~28℃溫度下播種,播後覆土,還需覆草保濕,才能保證發芽率高。育苗每1hm2下種的45~62.5kg。早播者播後30d左右定植株行距。

田間管理 春播後40~60d即可採收鮮葉,采後施上較濃厚的糞肥,促使植株不斷生長,如多次剝葉採收,一般採到中後期,應於中耕培土,促進發生新根,避免倒伏,保證豐產。秋後越冬栽培的手8月下旬至9月中旬播種育苗,苗令40d左右,霜降前後定植株行距各15~20cm。及次年返青後,4月即可採收。

【性味】 甘;苦;性寒

【歸經】 肺;腎;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行瘀止血。主時行熱病痔瘡;麻疹透發不暢;吐血;熱毒下痢;閉經;淋濁;癰腫;跌打損傷;蛇蟲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60~12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脾虛泄瀉者忌服。

1.《嘉佑本草》:不可多食,動氣,先患腹冷,食必破腹。

2.《滇南本草》:吃之動痰,有損無益。腹中有積不宜食,無積不宜多食。

3.《本草求真》: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與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

【附方】 ①治成人及小孩出麻疹應期不透:紅牛皮菜、芫荽子、櫻桃核各3錢,煎水服。②治吐血:紅牛皮萊、白芨,炖豬條口肉服。(選方均出《四川中藥志》)

【各家論述】 1.《別錄》:療時行壯熱,解風熱毒。

2.《唐本草》: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熱,又止熱毒痢。搗敷灸瘡,止痛。

3.《本草拾遺》:搗絞汁服之,主冷熱痢。又止血生肌,人有傷折,敷之。

4.《曰華子本草》:炙作熟水飲,開胃,通心膈。

5.《嘉佑本草》: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臟。

6.《隨息居飲食譜》:清火祛風,殺蟲解毒,滌垢濁,稀痘瘡,止帶調經,通淋治痢,婦人小兒尤宜食之。

7.《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熱,行血。治肛門腫痛。

8.《四川中藥志》:治麻疹初起,見點未透和顏色不紅,並治婦女經閉停瘀,血腫和肛門腫痛。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莙薘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