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

(重定向自脚气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Confusion grey.png提示:本條目的主題不是腳氣病
腳氣引起的腳趾間的破損

腳氣足癬,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見皮膚病, 古籍稱之為臭田螺田螺皰,俗稱腳癬腳濕氣香港腳運動員腳等。

中醫稱腳氣為腳弱。《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風毒腳氣方》:「然此病發,初得先從腳起,因即脛腫,時人號為腳氣。深師云:腳弱者,即其義也」。

據估計, 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

注意腳氣病(一種因維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是另一種疾病, 不要跟腳氣(足癬)混淆。

目錄

北京電視台視頻:根治腳氣 刻不容緩

腳氣的病因

腳氣是由皮膚癬菌(真菌)所引起的。真菌喜歡潮濕溫熱的環境,當皮膚一直保持在潮濕的狀況,表皮尤其是腳掌最容易孳生真菌,當真菌大量繁殖併入侵皮層,便誘髮腳氣。

腳掌潮濕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腳掌容易出汗;洗完澡或游完泳,沒有確實把腳掌特別是趾縫擦乾;穿著包得緊緊的鞋子如高筒運動鞋;穿著吸汗力差或透氣不好的襪子;身處炎熱或潮濕的環境。

皮膚癬菌常通過污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

腳氣的症状

常見感染部位為腳趾之間,症状表現為局部瘙癢、皮膚起泡、剝落或龜裂,皮膚破損還會導致暴露的皮下組織腫脹和感染。感染還可能擴展到全身其它部位,如腋下、腹股溝等。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 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 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 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腳氣的預防

腳氣感染最容易在黑暗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發生。所以,當心公共更衣室等消毒不良的場合、勤換洗鞋襪、改穿透氣性好的鞋子等都有利於防止腳氣。

腳氣的治療

足癬(腳氣)的治療應該根據不同的臨床類型及不同的皮膚損害採用不同的藥物。足癬(腳氣)以局部治療為主。

局部治療

  1. 鱗屑角化型:復方苯甲酸軟膏3%克霉唑霜1%益康唑霜1%聯苯苄唑霜2%咪康唑霜
  2. 水皰型:0.2%醋酸鉛浸泡,乾燥後再塗擦上述外用藥;
  3. 浸漬糜爛型:先用1%依沙吖啶溶液、1:5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然後撒足癬粉,乾燥後外用上述霜劑和軟膏。

內服治療

足癬嚴重者可口服灰黃黴素酮康唑氟康唑每周150mg或每日50mg頓服,連用2-6周。伊曲康唑每日200mg頓服,連續1-2周。特比萘芬每日250mg頓服,連服2周。

注意事項

中醫

腳氣,病名。即《肘後備急方》卷三。古風緩風壅疾,又稱腳弱。因外感濕邪風毒,或飲食厚味所傷,積濕生熱,流注腿腳而致病。其證先見腿腳麻木,酸痛,軟弱無力,或攣急,或腫脹,或萎枯,或發熱,進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嘔吐不食心悸胸悶氣喘神志恍惚,語言錯亂等。治宜宣壅逐濕為主,或兼祛風清熱,調血行氣等法。《醫學正傳.腳氣》:「故為治者,宜通用蒼朮白朮之類以治其濕,知母黃柏、條芩之類以去其熱,當歸芍藥生地黃之類以調其血,木瓜檳榔之類以行其氣,羌活獨活以利關節而散風濕,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類引藥下行及消腫去濕。」常用方劑雞鳴散、濟生檳榔湯、防己飲等。《肘後備急方》、《備急千金要方》等方書中,有大豆、烏豆、赤豆治腳氣的記載,可用作輔助療法。腳氣有干腳氣濕腳氣之分。濕腳氣中又有寒濕腳氣濕痰腳氣濕熱腳氣濕毒腳氣等。此外,還有風毒腳氣瘴毒腳氣腳氣衝心腳氣入腹腳氣迫肺等多種類型。又有按六經分類者。詳見各條。

參看

參考文獻

健康問答網關於腳癬的相關提問

關於「腳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腳氣攻心會引起全身性體臭嗎?

--183.224.2.88 2015年10月28日 (三) 10:01 (CST)

留言:腳氣攻心會引起全身性體臭嗎? 好像我是以前有腳氣然後就有了穿鞋腳臭(可是我自己聞不見)後來就引發了全身性體臭(還是自己聞不到)氣味能傳播很遠,甚至能傳播十幾米。有讓人咳嗽、打噴嚏及頭暈等症状。這些會是腳氣病引起的嗎?如果是要怎麼治療呢?

給腳氣條目的留言

--42.237.130.155 2018年3月6日 (二) 20:57 (CST)

留言: 腳氣寧怎麼樣?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