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結主義心理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聯結主義心理學(connectionism psychology),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一個學派。它產生在機能心理學之後,行為主義心理學之前,是美國心理學家E.L.桑代克在對動物進行實驗研究的過程中提出來的一種學習心理學理論。「聯結」原指實驗動物對籠內情境感覺和反應動作的衝動之間形成聯繫或聯想,桑代克稱它為聯結,以便與觀念聯想區別開,認為動物沒有觀念和觀念的聯想,而聯結不僅動物有,人也有。1911年他在《動物智慧》中提出:動物由多次「嘗試錯誤與偶然成功」形成聯結是學習(練習律);一個成功動作得到滿意效果印入機體加強聯結,也是學習(效果律)。A.培因說過,兒童學說話,散亂動作偶然得到滿意結果便被保持,不滿意動作中止;重複多次,滿意動作便形成有意動作。動物學家L.摩根曾用培因的聯結思想解釋動物行為,提出「嘗試錯誤」術語,設想過動物實驗。桑代克在學習方面幾乎全用培因的理論而首創迷籠實驗,總結出以「試誤-偶成」方法和聯結概念為核心的學習理論聯結主義心理學體系。1905年他確定心理學對象為「心理行為」,其基本單位是情境(刺激)或心理狀態和反應動作的聯結。

聯結有天生本能的和獲得習慣的兩大類,每類又有動作之間、觀念之間以及動作和觀念之間等等聯結,一切聯結的總和就是心理行為整體。它表明人和動物的心理有連續性,兩者差別只是聯結的複雜程度不同,這就抹殺了人的心理特點。桑代克用神經聯結解釋心理聯結,認為兩者一一對應。神經心理學家D.O.赫布支持這種觀點,K.S.拉什利則用腦局部損傷實驗證明,損壞與心理聯結相應的腦區,其他區域有補償作用,否認聯結一一對應和腦功能定位說。И.Π.巴甫洛夫以神經暫時聯繫說反對拉什利的觀點,支持桑代克。

桑代克的聯結主義以經驗論為理論基礎,又稱新聯想主義。他不同意理性主義者說他是原子論和機械論者,將他與行為主義者J.B.華生並列,而自稱是機能主義者。其實,他是在W.詹姆斯、J.杜威的實用主義心理學之後,使機能心理學向華生行為主義和心理學生物學化的過渡者。他應用聯結主義於學習理論和教育心理,影響極大,也引起許多批評和爭論,促使他提出「相屬原則」(意義聯繫)修訂練習律,用獎賞補充效果律。新行為主義者B.F.斯金納將他的獎賞和試誤法同巴甫洛夫的強化和條件反射相結合,提出應答性條件作用和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學說,形成操作主義的行為主義。

關於「聯結主義心理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