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向自红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棗(學名:Ziziphus jujube)是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棗樹,也是棗樹的成熟果實。原產於中國,在中國南北各地都有分布。花小多蜜,是一種蜜源植物。果實棗,長圓形,未成熟時黃色,成熟後褐紅色。可鮮食也可製成乾果或蜜餞果脯等。營養豐富,富含鐵元素和維生素。棗的品種繁多,大小不一,果皮和種仁藥用,果皮能健脾,種仁能鎮靜安神;果肉可提取維生素C及釀酒;核殼可制活性炭

目錄

植物介紹

著名品種有金絲小棗,果實小,含糖量多,主要產地在山東省的樂陵市、慶雲縣、河北省的滄州市

北京密雲等地。另外有晉棗,又名「吊棗」,主產陝西彬縣,果實大,重達30~40克,長圓形,皮薄、肉厚,核小,味甜,九月下旬成熟。江蘇泗洪的泗洪大棗,經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林廳及中國棗研究所專家的論證,在全國目前已知的700餘個棗品種中,以泗洪大棗果型最大。該品種對棗瘋病表現免疫,對縮果病、炭疽病的抗性優於其它品種。

棗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歷史悠久。大棗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在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複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因此,大棗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

我國栽培棗樹範圍極廣,北邊達到遼寧的錦州、北鎮一帶,以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安徽、浙江產量最多。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小枝成之字形彎曲。有長枝(棗頭)和短枝(棗股),長枝「之」字形曲折。葉長橢圓形狀卵形,先端微尖或鈍,基部歪斜。花小,黃綠色,8-9朵簇生於脫落性枝(棗吊)的葉腋,成聚傘花序核果長橢圓形,暗紅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鋸齒緣,基出3脈;托葉成刺,長刺直伸,短刺鉤曲。腋生聚傘花序;花小,黃綠色;萼片5,較大;花瓣5,條形;雄蕊5枚,和花瓣對生;心皮2,合生,子房上位,2室,每室1胚珠。核果長圓形,果核兩端尖,通常僅1枚種子發育。花期5~6月,果期9月。我國特產,主產黃河流域沖積平原,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為我國主要果樹和木本糧食樹種。

習性

《辭海棗部》中寫到:「棗,果木名,屬李科,落葉喬木,有直立或鉤狀刺。葉長卵形,基部廣而偏斜,三出脈。托葉呈刺狀,永存枝上。聚傘花序,生於葉腋內,花小黃綠色,有花盤,多蜜。核果長圓形,鮮嫩時黃色,成熟後紫紅色。用分株,嫁接等繁殖。  

地理分布

原產中國,以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山西等地最多。品種頗多,如

第一大棗

山東樂陵『金絲小棗』,河北滄縣和山東慶雲『無核棗』以及浙江『義烏大棗』等。早在戰國時期已盛產於燕南、渭北,以後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  

品種分類

(1) 按地區分

一般以年平均氣溫15度等溫線為界,分為南棗和北棗兩個生態型。  

(2) 按果實大小和果形分

①按果實大小分為大棗和小棗兩類。大棗如靈寶大棗、灰棗、贊皇大棗、阜平大棗等等;

棗的形態

小棗如金絲小棗、無核小棗、雞心蜜棗等等。②將果大小與果形等 性狀結合起來分為6類。小棗型,如金絲小棗、無核小棗、雞心蜜棗、密雲小棗等;長棗型,如郎棗、壺瓶棗、駿棗、贊皇長棗、灌陽長紅等;圓棗型,如贊皇圓棗、圓鈴棗、緩德圓棗等;扁圓型,如冬棗、花紅棗等;縊痕棗,如羊奶棗、葫蘆棗、磨盤棗等;宿萼棗,如柿頂棗、五花棗等。  

(3) 按用途分類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分類方法:①制干品種。特點是,肉厚,汁少,含糖

棗加工

和干制率均高如金絲小棗、贊皇大棗、婆棗、靈寶大棗、郎棗、相棗等。②鮮食品種。特點是皮薄,肉質嫩脆,汁多味甜。如冬棗、臨猗梨棗、大白鈴、蜂蜜罐等。③兼用品種。可鮮食也可制干或加工蜜棗等產品。如鳴山大棗、駿棗、灰棗、晉棗、壺瓶棗、板棗等。④蜜棗品種。特點是果大而整齊,肉厚質松,汁少,皮薄,含糖量較低,細胞空腔較大,易吸糖汁。如義烏大棗、宣城尖(圓)棗、灌陽長棗等。  

生長習性

暖溫帶陽性樹種。喜光,好乾燥氣候。耐寒,耐熱,又耐旱澇。對土壤要求不嚴,除沼澤地和重鹼性土外,平原、沙地、溝谷、山地皆能生長,對酸鹼度的適應

範圍在pH5.5-8.5之間,以肥沃的微鹼性或中性砂壤土生長最好。根系發達,萌櫱力強。耐煙熏。不耐水霧。  

繁殖培育

繁殖以分株和嫁接為主,有些品種也可播種。  

食用價值

(1)營養分析

1.棗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並可抑制癌細胞:藥理研究發現,紅棗能促進白細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護肝臟,紅棗中還含有抑制癌細胞,甚至可使癌細胞向正常細胞轉化的物質;

營養

2.經常食用鮮棗的人很少患膽結石,這是因為鮮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使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膽固醇少了,結石形成的機率也就隨之減少;

3.棗中富含鈣和鐵,它們對防治骨質疏鬆貧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經常會骨質疏鬆,正在生長發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發生貧血,大棗對他們會有十分理想的食療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藥物不能比擬的;

4.對病後體虛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補作用;

5.棗所含的蘆丁,是一種使血管軟化,從而使血壓降低的物質,對高血壓病有防治功效;

6.棗還可以抗過敏、除腥臭怪味、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慾。  

(2)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3)食物相剋

棗忌與蝦皮、蔥、鱔魚、海鮮、動物肝臟、黃瓜蘿卜等同食。

辨別

  

(4)製作指導

1.棗皮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炖湯時應連皮一起烹調;

2.紅棗配鮮芹菜根同煎服,對降低血脂膽固醇有一定效果。  

(5)食療作用

棗味甘、性平,入脾、胃經;

有補益脾胃,滋養陰血,養心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

食療

用於治療脾氣虛所致的食少、泄瀉,陰血虛所致的婦女臟躁證,病後體虛的人食用大棗也有良好的滋補作用。

大棗歷來是益氣養血、安神的保健佳品,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失眠、貧血等病人都很有益。

大棗果肉肥厚,色美味甜,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因此大棗歷來是益氣、養血、安神的保健佳品,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失眠、貧血等病人都很有益。大棗不僅是養生保健的佳品,更是護膚美顏的佳品。

1、防治心血管病 大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P,對於健全毛細血管、維持血管壁的彈性,抗動脈粥樣硬化很有益。大棗中含有環-磷酸腺苷,能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2、抗腫瘤——

大棗中含有能抗癌的三萜類化合物和含有使癌細胞向正常細胞轉化作用的環-磷酸腺苷。

3、抗過敏——

取大棗15-25枚生食或煮熟食,一日三次,可以治療過敏性紫癜。這也是由於當人體攝入足量的環-磷酸腺苷後,免疫細胞中環-磷酸腺苷的含量也升高,由此會抑制免疫反應,達到抗過敏效應。

4、解毒保肝——

大棗中含有豐富的糖類和維生素C以及環-磷酸腺苷等,能減輕各化學藥物對肝臟的損害,並有促進蛋白合成,增加血清總蛋白含量的作用。在臨床上,大棗可用於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輔助治療。

5、養血美顏——

每日吃大棗三次,每次枚,有養血美顏的功效。大棗配銀耳炖食或煮粥食用,效果更佳。這也是由於大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鐵等礦物質,能促進造血,防治貧血,使膚色紅潤。加之大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P和環-磷酸腺苷能促進皮膚細胞代謝,使皮膚白晰細膩,防止色素沉著,達到護膚美顏效果。

另外,食大棗對婦女更年期潮熱出汗、情緒不穩有控制和調補作用。還有,大棗具有增強人體耐力和抗疲勞的作用。無怪乎我國民間一向把棗當作補氣健身的佳品。

6、增強人體免疫力——

大棗含有大量的糖類物質,主要為葡萄糖,也含有果糖、蔗糖,以及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低聚糖、阿拉伯聚糖及半乳醛聚糖等;並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核黃素硫胺素胡蘿卜素尼克酸等多種維生素,具有較強的補養作用,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棗茸糕

7、增強肌力增加體重——

實驗小鼠每日灌服大棗煎劑,共3周,體重的增加較對照組明顯升高,並且在游泳試驗中,其游泳時間較對照組明顯延長,這表明大棗有增強肌力和增加體重的作用。

8、保護肝臟——

有實驗證實,對四氯化碳肝損傷的家兔,每日餵給大棗煎劑共1周,結果血清總蛋白與白蛋白較對照組明顯增加,表明大棗有保肝作用。

9、鎮靜安神——

大棗中所含有黃酮--雙- 葡萄糖甙A有鎮靜、催眠和降壓作用,其中被分離出的配質C糖甙類有中樞抑制作用,即降低自發運動及刺激反射作用強直木僵作用,故大棗具有安神、鎮靜之功。

10、抗癌,抗突變——

大棗含多種三該類化合物,其中燁木酸、山植酸均發現有抗癌活性,對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棗中所含的營養素,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對於防抗癌和維持人體臟腑功能都有一定效果。  

(6)食用須知

1.好的紅棗皮色紫紅,顆粒大而均勻,果行短壯圓整,紋少,痕迹淺;如果皺紋多,痕迹深,果行凹癟,則屬於肉質差和未成熟的鮮棗製成的干品;如果紅棗蒂端有穿孔或粘有咖啡色或深褐色粉末,說明已被蟲蛀;

2.過多食用大棗會引起胃酸過多腹脹

3.腐爛的大棗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產生果酸和甲醇,人吃了爛棗會出現頭暈視力障礙等中毒反應,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要引起注意;

4.生吃時,棗皮容易滯留在腸道中而不易排出,因此吃棗時應吐棗皮;

5.棗子吃多了會漲氣,孕婦如果有腹脹現象就不要吃棗了,如果只喝紅棗湯就不要緊。  

相關知識

棗為中國原產,我國早已栽培,而且吃棗歷史也很久了。《詩經》已有「八月

詩經

剝棗」的記載了。《禮記》上有「棗栗飴蜜以甘之」;並用於菜肴製作。《戰國策》有「北有棗栗之利……足食於民」,指出棗在中國北方的重要作用。《韓非子》還記載了秦國飢荒時用棗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間一直視棗為「鐵杆莊稼」「木本糧食」之一。棗作為藥用也很早,《神農本草經》即已收載,歷代藥籍均有記載,對其養生療病的認識不斷深化。至今,棗都被視為重要滋補品,有「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之說。現在,棗仍是中國烹飪中的主要乾果原料之一。

中國棗約於公元1世紀經敘利亞傳入地中海沿岸和西歐,19世紀由歐洲傳入北美。  

參考

關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