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

(重定向自第一军医大学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o8z.jpg

   南方醫科大學是一所全國重點大學。北校區地處廣州市風景秀麗的白雲山東麓,南校區地處廣州市東南(新會展中心附近),08年建新校區位於順德區馬崗大道33號。佔地面積近百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愈百萬平方米。校園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是廣東省一級園林式院校。學校於2006年將隊制更改為學院制,進一步趕上了國內高校改革的進程,現設有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中醫藥學院、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護理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生物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研究生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醫學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2008年成立)等十五大學院。  

目錄

學科建設

專業學科門類齊全。設有臨床醫學八年制、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預防醫學(食品衛生方向、衛生檢驗檢疫方向)中醫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病理、臨床心理、中藥學、藥學(大藥學方向、臨床藥學方向、藥物製劑方向)、醫學影像學、生物醫學工程(影像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醫學信息工程)、醫學檢驗(醫學實驗技術)、醫學檢驗(臨床檢驗)、護理學、法學(衛生監督與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應用心理學(醫學心理學)經濟學、生物統計學等26個本科(方向)5個專科(三年臨床專科06年停止招生)。

學科理、工、醫、文、管、法、經濟等7大領域,形成了以理工醫結合、中西醫結合、熱帶醫學、生物高技術等為代表的優勢學科群。擁有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臨床藥理基地和1個國家級中醫藥理基地,1個全軍重點建設學科,9個全軍重點實驗室,1個涉外醫療中心,4個全軍醫學專科研究所,10個全軍醫學專科中心,擁有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65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2151名,其中,正副教授700多名(博士生導師98多名,碩士生導師250多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00多名,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國家學位評議組成員4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名,軍隊重大貢獻獎、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全國骨幹教師9名,有54人次先後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有100多名專家教授分別擔任全軍和全國性學術組織理事、常委以上職務。南方醫科大學,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不斷發展壯大。如今已集聚了一大批以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為代表的優秀學者,他們秉承先賢的優良傳統,成為南方醫科大學的棟樑。在民主、和諧的校園中,南方醫科大學的教學、醫療、科研等整體水平穩步提高。  

交流合作

南方醫科大學有著良好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尤其注重人才培養的國際化,致力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實施辦學的開放化、國際化和規模化,積極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哈佛醫學院、韓國培才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聯合辦學,建立了與海外著名大學交換學生的制度。充分發揮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生物醫學工程等特色名牌專業的優勢, 並緊密圍繞廣東經濟建設、衛生保障、科技發展的需求,以醫學學科建設為重點,帶動與醫學相關學科的協調發展,將學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研究教學型多科性醫科大學」。

2008年4月26日,教育部「第六次對發展中國家教育援助人才培訓工作會議」暨教育部援外基地授牌儀式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行。章新勝副部長為貴州大學等10個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授牌。基地將配合教育部教育援外任務,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開展工作,承擔來華、出國培訓項目,選派援外教師、建立援外教師人才庫以及商務部等其他部委委託的援外項目。據悉,此次獲得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的10所院校為浙江師範大學、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南京農業大學、雲南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貴州大學和瓊州學院。  

相關歷史

南方醫科大學自從04年改制以來,由原本的第一軍醫大學更名為南醫大,但是校東門仍然掛著葉劍英題詞的第一軍醫大牌匾,可見學校各將校對軍制的依依不捨.05年3月更是將隊制改成學院制,準確來說是學員隊制,這是希望能向地方學校靠攏,活潑學園生活.在學風方面,秉承重點大學優良學風,自習室時常爆滿,必須佔位才能取得自習空間,考試前尤甚.學生工作方面,雖然對外宣稱軍事管理,但是不少行政管理層為了使學校更加充滿活力紛紛放棄各種苛刻權力,對學生教育採取任由發展,伺機調整的戰略,所以養成了學園學生尊校規敬師長的優良品德和各人自覺意識,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軍校,能如此逐步捨棄傳統卻是難能可貴。  

設施建設

Bko90.jpg

硬體建設方面,學校23層公寓樓男女生混編居住的形式,不僅反應了醫學院校拋棄舊道德的決心,也表現出重點大學應有的氣魄,與時俱進的信心.而作為國內少見的高層美形公寓樓,在設計方面也是頗花心思.宿舍允許學生安裝空調,並且採取4人通過制,不但促進校內民主還能提高學生忍讓和爭取利益的能力,是培養社會性優勢發展人才的重大舉措.還有東區的紅樓和食堂西面的研究生樓,也是環境幽雅,有著許多空室供學生活動的優質宿舍樓.教學樓分列9層,都安裝國家先進的教學設備和生活設備,而教學樓距宿舍樓僅僅2-7分鐘路程,讓學生和老師不需要浪費時間在無謂的步行上,從而經常可以看見上課期間同學們紛紜沓至,一片莘莘學子競相聚的景象.  

四大優勢學科群

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建成了以院士為龍頭、博士後流動站為基地、藥品研究基地為平台、重點實驗室為支撐、優秀中青年人才為骨幹的理工醫結合、中西醫結合、生物高技術、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等四大優勢學科群。 2003 年,在廣東省組織的重點學科評審中,全省參評學科綜合評分的前 15 名學科中,學校就有 8 個,佔全省的 53.3% 。

理工醫結合學科群 ,擁有 1 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1 名「 973 」項目首席科學家,是中國醫學圖像學會理事長單位和《中國醫學物理學》、《中國臨床解剖學》 2 個核心期刊主編單位,建有全軍醫學圖像重點實驗室、全軍大型醫療設備質量保證和檢測中心,是大型醫療儀器國家軍隊標準的制定單位。其中的生物醫學工程為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在 2002 年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理工類一級學科評估中,綜合實力就已經達到了全國第八,「科學研究」得分名列全國第三,近兩年來又取得了重大發展。

中西醫結合學科群 ,學校是華南地區唯一一所同時擁有西醫和中醫藥學院的醫科大學,軍隊唯一的中醫藥學院和中醫藥研究所,擁有 2 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中西醫結合和中藥學 ) 、 3 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中藥和西藥國家級臨床藥理基地,擁有 2 名院士候選人, 2 名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和 4 名中央保健組專家等大批知名專家學者。「十五」以來,在中醫中藥方面獲得的國家自然基金 18 項,在全國 28 所中醫藥大學中名列第 4 位。

生物高技術學科群 ,擁有 1 名科學院院士, 1 名「 973 」項目首席科學家。在鼻咽癌分子機制、腫瘤靶向生物治療、應用型基因晶片、地中海貧血早期基因診斷瘧疾免疫基因工程疫苗等醫學前沿領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居國內領先水平。學校是 國家五大生物晶片研究中心之一,也是華南地區最具規模的生物晶片研究中心。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群 ,是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全軍「 2110 」重中之重建設學科,是全軍指定的南方戰區核、化、生等突發衛生事件應急和救護中心,是我軍國際維和部隊醫療隊的專門培訓機構,是廣東省熱帶醫學理事長單位、廣東省預防醫學領域的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 20 世紀 60 年代參加國家「兩彈一星」和「三防」(防核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醫學科技攻關的一批專家調入學校,奠定了該學科「三防」醫學的基礎。該學科匯聚了我國防生物戰部分創始人,擁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專家、「 863 計劃」主題專家、國家科技評審專家等一批知名學者。建成了國家第一家數字化人體熱氣候模擬室、廣東省最早的 P3 實驗室(廣東省 4 個之一)和廣東省首家生物技術中試基地等一批國內一流的公共衛生研究實驗室。在 SARS 肆虐期間,被指定為流行病調研組組長單位和心理治療組組長單位,並承擔了全國第 1 列 SARS 患者屍體的解剖工作。  

輝煌校績

「九五」以來( 1996-2003 年),在粵所有高校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3 項(均沒有獲得一等獎),其中學校就有 10 項,佔全省各類高校和醫療機構獲獎總數的 43.5% ,位居全國醫科大學第一。 「十五」期間,學校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30 項,名列廣東省內高校首位。近幾年國家公布的年度科技十大新聞中學校有 4 項成果入選,是廣東省入選「十大新聞」最多的高校。

「十五」以來 (2001-2003 年底 ), 共承擔國家和省市基金課題 643 項,總經費 1.38 億多元,是全省獲得由各級政府設立的基金課題經費最多的醫科院校 , 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各 3 項,位居廣東省醫科院校的首位 ( 原中山醫科大學分別為 2 項 ) 。目前在粵所有高校共承擔了 5 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 973 」 )項目,學校就佔了 2 項。學校承擔的「 973 」 項目「炎症細胞信號轉導網路及其調控機制研究」和「臨床醫學信息處理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是廣東省生命科學領域中僅有的 2 項「 973 」 項目,填補了廣東省生命科學領域 「 973 」 首席科學家的空白。

裴國獻 教授完成的「雙前臂異體移植術」,是亞洲第 1 、 2 例,世界第 3 、 4 例; 舒斯雲 教授在世界首先發現的人腦內與學習記憶功能有關的新區域,被國際學術界命名為「舒氏區」;由鍾世鎮院士牽頭開展的「數字化人體研究」,是國家重大科技攻關計劃(「 863 」)正式立項項目, 2003 年底面世的「數字化虛擬中國人數據集」,使我國成為繼美國、韓國之後第三個掌握虛擬可視人技術的國家。該課題組承擔著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太空員著陸保障系統主要研究任務,這是廣東省科研單位承擔的唯一一項有關「神六」的科研技術方面的工作,該研究還將延續到「神七」,主要是通過數字人技術來研究太空人太空漫步中宇宙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和防護。

尹炳生 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符合參比系唯一性的頭胸心電導聯理論,國內學者讚譽該理論是心電學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被寫入國內最權威的心電研究領域專著《心電學》,稱為「尹氏導聯」。

張漢承 教授在國際上率先開闢了淚液學研究領域,創造了「淚液學」的英文單詞名稱並得到國際學術界公認,被譽為「淚液學之父」。

車小燕 教授研製的 SARS 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是國際上首個針對 SARS 病毒血清抗原的檢測試劑產品,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在發病的第一天就能從血液中檢出 SARS 病毒的檢測試劑,敏感度達到 90% 以上,特異度高達 99% 。與其他檢測試劑產品相比,具有檢測速度最快、檢出率最高、特異性最強、最適合基層單位推廣等優勢。在鍾南山院士主編的《 SARS 診治指南》中,已把該試劑檢測結果作為最重要的早期 SARS 檢測指標之一。

根據國家科技部 2004 年底公布的發表論文全國高校排名中,學校位居第 24 位,在廣東省高校中名列第 2 位;學校有 5 種期刊是國內本專業領域內的權威學術期刊,《學報》是廣東省唯一一家同時被國際權威醫學情報檢索機構 IM 、 CA 、 AJ 同時收錄的學術期刊,在全國 92 家醫科大學學報類位列第二。

在 2005 年的 中華醫學科技獎頒獎大會上,廣東醫學界拿下全國 8 個一等獎研究課題中的 3 個,分別是學校第二臨床醫學院(珠江醫院)的 舒斯雲 教授關於大腦記憶區域的研究課題、 車小燕 教授關於非典快速診斷試劑的研究課題,以及中山眼科中心 楊培增 教授關於葡萄膜炎發病機制、治療的研究課題,學校佔了三分。  

附屬醫院

直屬附屬醫院

第一附屬醫院 南方醫院

第二附屬醫院 珠江醫院

第三附屬醫院 華瑞醫院

江都醫院

中西醫結合醫院

北滘醫院  

非直屬附屬醫院

序號 單位名稱
1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
2 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
3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4 北京海軍總醫院
5 廣東省人民醫院
6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7 廣東省口腔醫院
8 萍鄉市人民醫院
9 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
10 茂名市人民醫院
11 惠州市中醫醫院
12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13 解放軍181醫院
14 咸陽市中心醫院
15 滄州市人民醫院
16 衡陽市中心醫院
17 柳州市柳鐵中心醫院
18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
19 中山市博愛醫院
20 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
21 佛山市南海區人民醫院
22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
23 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
24 江門市人民醫院
25 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
關於「南方醫科大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