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1缺乏病

(重定向自硫胺素缺乏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Confusion grey.png提示:本條目的主題不是腳氣

維生素B1缺乏病(thiamine deficiency)是由於機體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不足或缺乏所引起的全身疾患,臨床上習慣稱本病為腳氣病硫胺素是參與體內糖及能量代謝的重要維生素,其缺乏可導致消化神經心血管諸系統的功能紊亂。腳氣病臨床有三種類型即「干型」神經腳氣。後者多發生成年長者,伴有消耗症状,以神經系統異常為主。「嬰兒型」嚴重,表現為急性心血管症状,不及時救治可引起死亡。

目錄

病因病理

病因學

硫胺素在穀物在外皮和胚芽中含量很豐富,穀物中的硫胺素約90%存在於該部分。如加式過度,去淨外皮和碾掉胚芽為主食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我國南方數省亦有類似報導,至今仍不斷有新的病例發生。誘髮腳氣病的病因除谷的的加工不當外,淘米過分,烹調加熱時間過長,或加入蘇打都會造成硫胺素的損失及破壞。長期攝取大量碳水化物為主食而缺乏肉食及豆製品的不均衡膳食亦易致病。多種慢性疾病厭食、哎呀使硫胺素攝入減少;慢性泄瀉、腸道寄生蟲症可降低硫胺素在十二指腸小腸的吸收;肝功能有損害時干擾硫胺素在體內的利用;甲狀腺功能亢進、感染、或高溫、劇烈運動、孕婦、授乳等條件下皆增加體內對硫胺素的需求,如無適當硫胺素的補充內對硫生腳氣病。常生食魚及貝類者則因其含硫胺素酶,可分解硫胺素亦為致病因素。醫源性硫胺素缺乏可見於靜脈營養而未補充硫胺素,有報告三周後可因硫胺素缺乏而產生頑固性乳酸血症。  

病理改變

硫胺素在體內先經磷酸化成焦磷酸硫胺素,後者作為輔酶參與糖代謝丙酮酸、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脫羧作用,亦參與磷酸戊糖旁路的酮基移換作用。硫胺素的缺乏不僅影響糖代謝,亦涉及脂肪酸及能量代謝,使組織中出現丙酮酸、乳酸的堆積。此外腦細胞內丙氨酸產生過多而天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生成減少皆為各系統導致功能障礙生化基礎。

病理病變可見多發性周圍神經炎,有節段性變性和髓鞘脫失。下肢最長的神經如坐骨神經最先受累。有雪旺(Schwann´s)細胞水腫、空泡變性甚至崩縮。顱神經(第Ⅲ、Ⅵ對)、迷走神經喉返神經)也有變性。軟腦膜充血小動脈周圍有針尖樣出血間腦延腦附近有神經細胞消失,膠質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心臟則因心功能不全擴張肥大,尤以右室更甚。顯微鏡下見心肌纖維細胞及間質水腫,重者細胞變性壞死肺動脈、全身周圍毛細胞血管和小動脈亦見擴張。

硫胺素缺乏時,增多的丙酮酸可抑制膽鹼醯化酶的活性,使乙醯膽鹼合成減少。又由於焦磷酸硫胺素生成減少,膽鹼酯酶活性加強,乙醯膽鹼的水解也加速,使神經傳導受影響。因此胃腸疲乏蠕動變慢,消化液分泌減少。糖代謝的障礙又使細胞功能下降,乃出現各種消化道症状。病理可見腸道充氣擴張、粘膜出血濾泡腫脹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此外,肝和腎臟瘀血脂肪變性。  

臨床表現

腳氣病分為乾性腳氣病濕性腳氣病嬰兒腳氣病3種,分別要有以下症状:

神經系統 中樞與周圍神經系統損害,稱為乾性腳氣病(dry beriberi)。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周圍神經系統病變典型表現為上升性對稱性的感覺,運動及反射功能受損。起病多從肢體遠端開始,下肢多見於上肢,可有灼痛或異樣感覺,呈襪套型分布,逐漸向肢體近端發展,原來感覺過敏處漸趨遲鈍,甚則痛覺溫覺及振動感覺依次消失。伴肌力下降,肌肉酸痛,以腓腸肌為著,上下樓梯困難。繼而足、趾下垂,肌肉攣縮,臥床不起。腱、膝等反射功能少數初期亢進,但一般以後均減退或消失,部分患者治癒後反射仍不能完全恢復。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可累及迷走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外展神經聽神經,喉返神經,膈神經等。表現為Wenicke-Korsakoff症候群。症状包括嘔吐眼球震顫(水平多於垂直震顫),眼肌麻痹發熱共濟失調,神志變化,進而昏迷,亦可伴有記憶缺失,學習能力下降及虛構症等。

心血管系統 心血管系統損害稱為濕性腳氣病(wet beriberi)。表現為心臟擴大,周圍血管擴張,靜息時心動過速,氣促,胸痛,水腫。如不及時治療,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往往突然發生,病情危急,呼吸極度困難,心率加速,心濁音界向二側明顯擴大,心音呈鐘擺音,心前區有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動脈壓稍低,脈壓差大,靜脈壓顯著升高,頸及股動脈搏動增強。肝臟腫大,全身浮腫,少尿心電圖示心動過速,P-R間期縮短,T波雙相或倒置,低電壓,Q-T間期延長。嬰幼患兒以心臟累及為主,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煩躁不安失眠,發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張抽搐,心力衰竭,可致死亡。患兒母親常系隱性或有臨床表現的腳氣病患者。

嬰兒腳氣病

1、嬰兒腳氣病發病常很突然,以神經系統症状為主者稱腦型;突發心力衰竭者稱心型。年長兒症状近似成人,以水腫和多發性神經炎為主。年長兒患周圍性神經炎者呈現蹲踞時起立困難、膝反射消失、擠壓腓腸肌疼痛。

2、常有乏力、精神萎倦、食欲不振、嘔吐、腹瀉便秘,伴腹痛腹脹體重減輕生長發育滯遲等。可早期出現下肢踝部水腫,甚至延至全身,或伴發心包、胸腔、腹腔積液。

3、常先表現煩躁不安、哭聲嘶啞,以至失音,繼而神情淡漠、反應遲鈍、餵食嗆咳、嗜睡,嚴重時發生昏迷驚厥。有時昏迷驚厥可突然發生。

4、常突發心力衰竭,嬰兒煩躁不安、尖叫、嗆咳、氣促、出冷汗、唇指(趾)青紫。

5、孕母缺乏維生素B1,新生兒可患先天性腳氣病,表現為哭聲無力、神情萎靡、吸吮力弱、水腫、嗜睡。  

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維生素B1負荷試驗尿中排出量減少。

2、血液丙酮酸、硫胺素檢查。血丙酮酸、乳酸濃度增高;紅細胞轉酮酶活性降低。

3、心電圖檢查。  

治療

1、一般治療:調整飲食,供給乳母和病兒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喂母乳的嬰兒應同時治療乳母,必要時暫停母乳餵養。

2、維生素B1治療

(1)輕症患者:給予口服維生素B1。

(2)重症(如心型、腦型)及消化道功能紊亂者:應注意靜脈注射忌用葡萄糖溶液稀釋,以免因血中丙酮酸增加而加重病情。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過量的煙酸葉酸均妨礙維生素B1的利用,均應避免。

3、對症治療:如糾正心力衰竭、抗驚厥治療等。

一般維生素B1缺乏者可用口服硫胺素片5~10mg,每日3次。如不能口服,或腸道吸收不良,可肌肉注射10mg,每日~2次。對病情危重者,應立即給予50~100mg硫胺素靜脈或肌肉注射。以後每4小時注射20~40mg,心衰水腫明顯可輔以利尿劑,直至心力衰竭症状消失為止。一般24~96小時內症状可緩解,然後改為口服硫胺素10mg,每日3次。同時給予酵母片復方維生素B,可預防或補充體內其他B族維生素不足。對誘發本病的疾病,如傷寒,消化道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亦應積極治療。  

腳氣病的預防保健

腳氣病應該如何預防 : 

體內不能製造硫胺素,貯備量也有限,人的腸道細菌雖能合成硫胺素,但數量很少而且主要為焦磷酸酯型,腸道不易吸收。故必須每日從食物中攝入維生素B1。 預防腳氣病重要措施之一為加強糧食加工的衛生監督和指導,防止穀物輾磨中硫胺素的過程耗損。另外應加強營養衛生的宣教,尤於產米地區及以米為主食者,強調儀器品種多樣化及平衡性膳食的重要意義。 天然食品中硫胺素含量每100克中以豬肉最高0.5~1.2mg(其它肉類為0.1~0.2mg),豬肝0.4mg,黃豆0.8mg,糙0.34mg,止白粳0.13mg。蔬菜、果品、蛋類每100克中含硫胺素不大於0.1mg。故肉類、豆製品皆為硫胺素很好的來源。對孕婦、乳母、青少年、體力勞動者宜增添這類食品。腳氣病流行地區可分發預防劑量的維生素B1日常服用。 維生素B1的每日需要量為嬰兒0.5mg,兒童1~1.5mg,孕婦和乳母2~3mg。 腎上腺皮質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能對抗硫胺素的生理作用,阻礙丙酮酸的氧化。過多量的葉酸或煙酸都會阻礙硫胺素在肝內的加磷作用。利尿劑可使硫胺素的排泄增加。上述情況應予注意以避免醫源性腳氣病的發生或加重。  

相關歷史

1630年,一位叫邦突斯的荷蘭醫生首先發現了腳氣病。按照他的解釋,當時「腳氣」的意思是指綿羊,因為「患這種疾病的人,在走路時像綿羊一樣膝部搖動和腿抬高」。1882年,日本的一位將軍觀察到許多船員發生腳氣病。並注意到食物的質量對此病具有重要的影響。他在給船員每日的白米口糧中添加肉、蔬菜及麵包後,發病者的數量大大減少。

現已研究證實,腳氣病是由於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一種以消化、循環和神經系統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  

腳氣和腳氣病的區別

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一般是指足部的黴菌感染,可出現水泡糜爛、脫皮、乾裂、瘙癢等症状。腳氣病是一種由於人體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發生在長期以精白米為主食,而又缺乏其他副食補充的人群身上。患者早期表現為胃部不適、便秘、易激動、易疲勞、記憶力減退、失眠、體重下降等。病情進一步發展可發生以肢端麻木、感覺異常、站立困難等為主要表現的多發性周圍神經炎,以及腳氣性心臟病和腳氣性精神病。治療腳氣病以改善飲食營養為主,多食粗糧、豬肉、動物內臟,避免食物加工過度。戒除大量飲酒、飲咖啡等生活習慣,必要時口服維生素B1片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於維生素B1缺乏病的相關提問

關於「維生素B1缺乏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