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

(重定向自短脚亚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蚱蜢
Zhà Měnɡ
別名 螞蚱、油螞蚱、草蜢子、直螽、蠜、蛗螽、螽、蟅 蟒、蚮、百蜷、蛨虴、虴蛨、簸蝩
功效作用 祛風解痙止咳平喘。主小兒驚風破傷風百日咳哮喘
英文名 Grasshopper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有毒
歸經 肺經脾經肝經
藥性
藥味

全國中草藥彙編》:蚱蜢

【拼音名】 Zhà Měnɡ

【別名】 螞蚱、油螞蚱、草蜢子

【來源】 蚱蜢科昆蟲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以乾燥蟲體入藥。夏秋捕捉,開水燙死,晒乾。

【性味】 辛,平。

【功效與作用】 止咳平喘,定驚,消積。用於支氣管哮喘百日咳小兒驚風疳積

【用法用量】 每次~4錢,小兒0.5~1錢。焙乾研粉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蚱蜢

【出處】 《綱目》

【拼音名】 Zhà Měnɡ

【別名】 直螽(《詩經》),蠜(《爾雅》)。

【來源】 為蝗科昆蟲稻蝗等的乾燥全蟲。秋季捕捉,晒乾或風乾。

【原形態】 體長圓形,黃綠色。雌蟲頭至翅端長3.6~4.4厘米;雄蟲長3~3.3厘米。頭部成方形,在複眼後方各有一條褐色縱帶,由頭部側面伸至前胸背板的側面。複眼橢圓形,位於頭頂兩側,單眼3個,在複眼中間的頭頂部。觸角絲狀,有多數小節組成;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較大,中、後胸背板較小。翅2對,前翅狹長,灰褐色,後翅闊,半透明,翅長超過腹部的末端。足3對,灰褐色,跗節8節,具2爪,後肢的腿節特大,善於跳躍。腹部可見11節,第1節兩側有聽器,雌蟲腹部的末端有產卵管。

多生活於水稻、玉米、高梁、甘蔗等田中,以及潮濕近水的草灘和田埂上,食害稻穀、玉米等禾本科作物。

【生境分布】 分布幾遍全國。

【性味】 辛甘,溫。

①《本草拾遺》:"有毒。"

②《綱目》:"辛,有毒。"

③《隨息居飲食譜》:"辛甘,溫。"

【功效與作用】 治小兒急慢驚風,百日咳。

①《綱目拾遺》:"治咳嗽驚風,破傷(風),療折損,凍瘡斑疹不出。"

②《隨息居飲食譜》:"暖胃助陽,健脾運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隻;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附方】 ①治小兒驚風:蚱蜢不拘多少,煅存性,砂糖和服。(《綱目拾遺》)

②治急慢驚風:霜降後取蚱蜢風乾,用十個或七個,加鉤藤薄荷葉各一撮,煎湯灌下,渣再煎服。(《百草鏡》)

③治破傷風:霜降後蚱蜢,晒乾,用十數個,瓦上煅存性,酒下。(《救生苦海》)

④治鸕鶿瘟(其症咳嗽不已,連作數十聲,類哮非哮,似喘非喘,小兒多患此):蚱蜢十個。煎湯服。(《綱目拾遺》)

⑤治鸕鶿郁(小兒有之,其症如物哽咽,欲吐難出之狀,久之出痰少許,日久必死):干蚱蜢煎湯服。(《百草鏡》)

⑥治凍瘡:蚱蜢,風乾,煅研,香油和搽,撒亦可。(《養素園傳信方》)

⑦治痧脹:蚱蜢五、六個。煎湯溫服。(《養素園傳信方》)

⑧治三日瘧:盤螽,陰乾為末,臨發日,於五更時酒服方寸匕。(姚可成《食物本草》)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蚱蜢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1.《綱目》:蛗螽,在草上者曰草螽,在土中者曰土螽,似草盞而大者曰螽斯,似螽斯而細長者曰馨螽。數種皆類蝗,而大小不一,長角修股善跳,有青、黑、斑數色。亦能害稼,五月動股作聲,至冬入土穴中。

2.《綱目拾遺》:蚱蜢,性竄烈,能開關透竅。一種灰色而小者,名土磔,不入藥用,大而青黃色者入藥,有尖頭、方頭二種。《救生苦海》五虎丹中用之,治暴疾氣閉,大抵取其竄捷之功為引也。

【拼音名】 Zhà Měnɡ

【英文名】 Grasshopper

【別名】 蛗螽、蠜、螽、蟅 蟒、蚮、百蜷、蛨虴、虴蛨、簸蝩

【來源】 藥材基源:為蝗科動物飛蝗、中華稻蝗、稻葉大劍角蝗等多種昆蟲的成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2.Oxya chinensis Thunberg3.Acrida lata Motsch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鮮用;或用沸水燙死,晒乾或烘乾。

【原形態】 1.飛蝗,體長約5.4cm,黃褐色。頭頂色淡,複眼棕色,卵圓形。單眼3個,作鼎足排列。觸角絲狀,褐色。咀嚼式口器。前胸長大,綠色,中央有隆起的縱走線。前翅皮紙質,狹而長,灰黃色,有不規則的斑紋前、中足黃褐色,後足腿節綠色,內側有帶狀黑綠色斑3條。腹部由11節組成,在第1腹節上有聽器,在第2-8腹節上有氣門8 對,末端有尾毛。

2.中稻蝗,體長圓形,長3-4cm,黃綠色或綠色,有時黃褐色,有光澤,頭頂有圓形凹窩,顏面中部溝深。複眼灰色,橢圓形,觸角絲狀,褐色。前胸發達,中部有橫縫3條。前翅前緣部分呈綠色,余部褐色,腹黃褐色,雄體腹末端屈曲上。

3.稻葉大劍角蝗,體細長圓形,雄蟲長約5.4cm,雌蟲長約9cm,全體綠色,有時呈灰褐色。頭圓錐形,顏面尖形,顯著傾斜,咀嚼式口器,觸角劍形。雌蟲前翅的中央具有1列縱行的白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棲息於草地、農田。

2.活動於稻田、堤岸附近。

3.生活於草地、農田。

資源分布:1.分布於全國各地。

2.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3.分布於全國各地。

化學成份】 血淋巴含凝集素(agglutinin),2-氨基乙基膦酸(2-aminoethylphosphonic acid),卵黃蛋白原(vitellogenin),孕烯醇酮(pregnenolone),黃體酮(progesterone),睾酮(testosterone),5α二氫睾酮(5α-dihydrotestosterone),雌酮(estrone),雌二醇(estradiol),蛻皮素(ecdysone),血脂減少因子(hypolipidemic factor),反映糖蛋白(lipoglycoprotein),血淋巴蛋白(hemolymph protein),20-羥基蛻皮素結合蛋白(20-hydroxyecdysone binding protein),二醯甘油(diacylglycerol),磷脂(phospolipid)及聯結到蛋白上的保幼激素Ⅲ(junvenile hormoneⅢ),血管加壓素神經肽(vasopressin-like neuropeptide)。

頭含飛蝗利尿肽(locusta-diuretic peptide),飛蝗焦激肽(locustapyrokininⅡ)A,5-羥色胺(5-serotonin),飛蝗肌抑制肽(locustamyoinhibiting peptide),飛蝗激肽(locustakinin),利尿激素(diuretic hormone),促同素異形性激素(allato-tropin)I。

血含蛋白酶抑制劑(protease inhibitor)。

脂肪體含總脂肪酸(total fatty acid),脂肪動用激素,3-去氧-3-氟-D-葡萄糖(3-deoxy-3-fluoro-D-glucose)。

卵母細胞含磷脂( phospholipid),三醯甘油(triglyceride),三醯甘油合成酶(triglycerides synthase)。

卵含蛻皮甾體類腺苷磷酸酯(ecdysteroid adenylic acid ester),磷酸肌酸(phosphagen),組織蛋白酶(cathepsin)。

唾啐腺體含多巴胺(dopamine),5-羥色胺,腎上腺素(epinephrine),脫氧腎上腺素(synephrine)。

飛蝗雄性畏助腺體含飛蝗激肽,飛蝗磺胺激肽(locustasulfakinin),飛蝗親肌肽,肌刺激肽(myostimulating peptides),肌親肽(myotropic peptides),肌抑制肽(myoinhihiting peptides).腺肽含蛋氨酸-腦啡肽樣肽(met-enkephalin-like peptide)。其他腺體含蛻皮素(ecdysone),3-去氫蛻皮鬆(3-dehydroecdysone)。

飛蝗肌含牛磺酸(taurine),乙醯輔酶(acetyl-Co)A,肉毒鹼(carnitine),乙醯肉毒鹼(acetylcarnitine),肉毒鹼乙醯轉移酶(carnitine aceryltransterase),繭密糖酶(trehalase),核酸(nucleic acid),胺基酸,總脂肪酸,3-去氧-3-氟-D-葡萄糖。

分泌組織含促性腺神經激素(gonadotropic neurohormone),神經激素(neurohormone),胰島素相關肽(insulin-re-lated peptide),脂肪動用激素I,脂肪動用激素II。

腸含胰蛋白酶(trypsin),鞣質(tannin),血管加壓素樣神經肽。

心含促同素異形性激互助組I,抗利尿激素

中樞神經系統還含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黑素細胞刺激肽(melanophore-stimulating hormone),β內啡吠(β-endorphin),促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亮氨酸-腦啡肽(leucine-enkephaline),真蛸胺(octopamine),血管加壓素樣神經肽。

組織含脊椎動物型甾體(vertebrate-type steroid)飛蝗含黃嘌呤脫氫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甲過質酶(chit9inase),殼二糖酶(chitobiase),甲殼質(chitin),鞣酸(tannic acid),脂肪動用激素IV,岩藻甾醇24,28-環氧丙酸(fucosterol24,28-epoxide propionate),膽甾醇(cholesterol),N-乙醯多巴胺(N-acetyldopamine),卵黃磷蛋白(vitellin),印楝子素,骨膠原(collagen),蛻皮甾體類脂肪酸酯(ecdysteroid fatty acid ester),苯酚(phenol),愈創木酚(guaiacol),藜蘆醚(veratrole),異黃蝶呤(isoxanthopterin),黃蝶呤(xanthopterin),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等17種正烷烴類。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儘可能質,焙酥,研粉。

【性味】 味辛;甘;性溫

歸經】 肺;肝;脾經

【功效與作用】 祛風解痙;止咳平喘。主小兒驚風,破傷風;百日咳;哮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隻;研末,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附方】 ①治小兒驚風: 蚱蜢不拘多少,煅存性,砂糖和服。(《綱目拾遺》)②治急慢驚風: 霜降後取蚱蜢風乾,用十個或七個,加鉤藤、薄荷葉各一撮,煎湯灌下,渣再煎服。 (《百草鏡》)③治破傷風: 霜降後蚱蜢,晒乾,用十數個,瓦上煅存性,酒下。(《救生苦海》)④治鸕鶿瘟(其症咳嗽不已,連作數十聲,類哮非哮,似喘非喘,小兒多患此): 蚱蜢十個。煎湯服。 (《綱目拾遺》)⑤治鸕鶿郁(小兒有之,其症如物哽咽,欲吐難出之狀,久之出痰少許,曰久必死): 干蚱蜢煎湯服。 (《百草鏡》)⑥治凍瘡: 蚱蜢,風乾,煅研,香油和搽,撒亦可。 (《養素園傳信方》)⑦治痧脹: 蚱蜢五、六個。煎湯溫服。(《養素園傳信方》)⑧治三日瘧: 蛗螽,陰乾為末,臨發日,於五更時酒服方寸巴。(姚可成《食物本草》)

【各家論述】 1.《綱目拾遺》:治咳嗽,驚風,破傷(風),療折損,凍瘡,斑疹不出。

2.《隨息居飲食譜》:暖胃助陽,健脾運食。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蚱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