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性腳氣
A+醫學百科 >> 濕性腳氣 |
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腳氣分為干腳氣和濕腳氣。濕腳氣是臨床中比較常見而又難治的病症。
腳氣是足癬的俗名。有的人把「腳氣」和「腳氣病」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醫學上的「腳氣病」是因維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腳氣」則是由真菌(又稱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
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常常發生於腳趾間隙部位。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型:糜爛型、水皰型及角化型。腳氣又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患者自覺奇癢,因此最忌搔抓。抓破的部位不僅促成真菌向手及身體其他部位傳播,更為細菌的感染提供了機會,只有及時用藥方可止癢。
目錄 |
濕性腳氣的原因
本病是由皮膚癬菌(真菌或稱黴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濕或鞋襪不通氣等都可誘發本病。皮膚癬菌常通過污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
濕性腳氣的診斷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瘙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濕性腳氣的鑒別診斷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診斷不難。但不典型手足癬常常容易和手足濕疹、掌跖膿皰病及汗皰疹等相混淆,應注意鑒別,真菌檢查常有助於明確診斷。
1.濕熱腳氣證:主要症状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或浸淫流黃水,或紅腫潰爛蛻皮,甚至腳趾腫脹,舌紅,苔黃,脈沉或無變化。其治當清熱燥濕,溫化止癢。可選用苦參礬石湯,既可內服又可外洗。
2.寒濕腳氣證:主要症状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或浸淫黃水,或麻木冷痛,或潰爛蛻皮,手足不溫,甚至腳趾腫脹,舌淡,苔白,脈沉。病變證機是寒濕浸淫,肆虐肌膚營衛,導致肌膚既不得氣血所榮又被寒濕所肆虐,以此而變生為寒濕腳氣病理病證。其治當散寒除濕,溫化止癢。可選用雞鳴散,本方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3.淤血寒毒證:主要症状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疼痛,或浸淫流膿血水,腳趾顏色暗紫,或癢痛,或潰爛蛻皮,甚至腳趾腫脹,舌質暗,苔薄,脈沉。病變證機是淤血內阻,淤血與寒毒相結而浸淫肆虐,以此而變生為淤血寒毒病理病證。其治當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選用桂苓烏頭湯,本方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瘙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濕性腳氣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要保持腳的清潔乾燥,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鞋子要通氣良好.
2.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經常處理,用漂白粉或氯亞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傳染腳氣.
4.防鞋櫃傳染腳氣
如果家中有人患腳氣,被真菌污染的鞋子在陰暗不通風的鞋櫃中,很容易使真菌大量繁殖。而且,散落在鞋櫃里的皮屑,也帶有很多真菌。本來很乾淨的鞋子,如果放在這樣的鞋櫃里,就可能沾染上帶菌的皮屑和被鄰近的「臟鞋」所污染,感染真菌,如果穿了這樣的鞋子,就可能患上腳氣或灰指(趾)甲。
治療腳氣九法
2,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4,夏天腳癬犯了,可先將患腳洗淨,揩乾,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效.
6,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塗搽,效果十分靈驗.
7,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8,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處,有顯著療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淨擦乾後,用藥干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
參看
關於「濕性腳氣」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