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心肌梗塞

在2013年6月10日 (一) 10:27由Zhiliao120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心肌梗塞有哪些臨床表現?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壞死,也是嚴重的冠心病的類型,隨著病情的發展,可發現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嚴重病症。

  一、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

  約1/3患心肌梗塞者突然發病,並無先兆症状,而2/3患者發病前有先兆症状。突然發生或出現較以往更劇烈而頻繁的心絞痛,心絞痛持續時間較以往長,誘因不明顯,銷酸甘油療效差,心絞痛發作時伴有噁心、嘔吐、大汗、心動過緩、急性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或血壓有較大波動等,這些都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如此時及時積極治療,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發生心肌梗塞。

  二、心肌梗塞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發病起始症状差異極大,有些起病急、症状嚴重;有些症状輕微,未引起注意而未就診;有些無明顯症状,為無症状性心肌梗塞。

  1.疼痛:

  疼痛是最常見,最早出現的心肌梗塞症状,同時也是最為突出的起始症状。表現為疼痛部位、放射部位、疼痛性質與過去心絞痛相似,但程度嚴重,常難以忍受。主要為胸骨後或心前區,有時上腹或劍突處壓榨性疼痛,或緊縮感。多伴大汗、恐懼、瀕死感。持續時間大於30min,可長達數小時或更長。休息或含銷酸甘油不能緩解。

  2.胃腸道症状:

  胃腸道症状也是心肌梗塞症状的一種表現,胃腸道症状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偶見腹瀉及頑固性呃逆,由於刺激膈神經而產生。

  3.暈厥:

  心肌梗塞患者會突然發生暈厥,常見於急性下壁心梗早期。

  4.心臟性哮喘:

  常見於廣泛前壁心梗,再以各種嚴重心律失常起病。多發生在心肌梗塞發病24h內,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5.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也會導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數日內發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轉階段出現。發生率約為20%-48%,為梗塞後心臟收縮力顯著減弱和順應性降低所致。病人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紫紺、煩躁等,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或進而發生右心衰竭的表現,出現頸靜脈怒張、肝腫痛和水腫等。右心室心肌梗塞者,一開始即可出現右心衰竭的表現。

  6.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也是心肌梗塞症状的表現。心肌梗塞引起的心律失常無胸痛或疼痛不明顯,而以各種嚴重心律失常起病。多發生在發病24h內,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7.腦缺血症状:

  心肌梗塞症状表現在腦缺血方面的症状為:頭暈、噁心、嘔吐、意識遲鈍或神志不清。多由於心梗後心排血量降低導致瀰漫性腦缺血,多見於伴腦動脈硬化老年患者。

  8.全身症状:

  心肌梗塞的症状在全身的症状表現主要是全身發熱,伴有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生後24-48小時出現,程度與梗塞範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過39℃,持續一周左右。

  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表現:原有心絞痛的冠心病病人,心絞痛性質(時間、程度、頻率等)有加重表現,時間超過15分鐘,應用銷酸甘油無效;突然發作重度心絞痛,病前有勞累、酗酒及精神創傷等誘因;持久或反覆發作的夜間心絞痛;平素健康,或有隱性冠心病;在心肌梗塞恢復期突然出現重度心絞痛;心絞痛後伴有噁心嘔吐、心律失常、血壓下降,或心功能不全等。

  急性心肌梗塞時,典型的臨床症状並不難識別,大多表現為顯著的心前區成胸骨後疼痛,疼痛多表現為絞窄式、緊縮樣、壓迫感,伴有噁心、嘔吐等,持續時間長,一般均超過15分鐘,含化銷酸甘油休息均不能緩解,如果又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尤其要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中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多不典型,無疼痛或疼痛不劇烈的患者,應注意下列情況:凡40歲以上的患者,出現原因不明的大汗淋漓、脈搏弱、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時,應考慮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高齡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紫紺、端坐呼吸、咯粉紅色泡沫痰或咯血等心力衰竭表現,或者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而無其它原因可查者,也應考慮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高血壓病患者突然血壓顯著下降,尤其同時伴有心力衰竭者,也應想到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對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要及時做心電圖檢查,並注意追隨觀察和對比如果能作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血沉、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酸磷酸激酶等檢查,對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更為有益。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