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畸形
脊柱畸形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目前只有簡體版網站可以編輯(
轉到簡體網站
)。簡體版編輯後內容會同步到繁體版本網站上。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脊柱畸形]] ==疾病分类== 骨与[[创伤]]科 ==疾病概述== 脊柱畸形:人类[[脊柱]]在[[胚胎]]期发育较快,全部结构在数周内完成。脊柱形成后即有其形态和稳定性。全部发育过程分为四期。第一期称[[脊索]]期,于胚胎的第十五天形成,其残留部分终生存在,称为[[髓核]];第二期称膜性期,第21天开始到三个月结束;第三期为[[软骨]]期,从5~6周到出生前;第四期为骨性期,从二个月到出生后完成一部分。[[胚胎发育]]到第14~21天时有板状[[细胞]]层将[[羊膜]]腔和[[卵黄囊]]分开。从此分为[[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外胚层形成[[神经板]],其中部下陷成为[[神经沟]],继之发育成神经管。脊索源于间叶细胞,位于[[神经管]]的深层,上自枕后下达[[尾椎]]。沿正中线围绕脊索形成42对[[体节]]。中胚层沿神经管形成原始的体节渐演变成"[[生骨节]]",沿神经管和脊索发育,最后形成椎体。 椎体发育缺陷可分为:1.分节不良:单侧的分节不良称为骨桥,可导致[[脊柱侧弯]],因骨桥限制了凹侧的[[生长发育]]。椎体前方分节不良可产生进行性驼背。后方分节不良可致脊柱[[前突]]。两节以上的分节不良称为"大块椎体",该部脊柱活动受限,如[[颈部]]的K1ippel-Feil[[综合征]]。2.椎体形成不良:侧方形成[[半椎体]]的引起脊柱侧弯;后方半椎体可致脊柱后突。上述[[先天性椎体畸形]]多并发[[肋骨]][[畸形]]。 神经管发育期间,如有迷走的中胚层细胞从前方长入神经组织而不是环绕神经管则可形成一[[骨嵴]]。在该水平面的[[脊髓]]呈矢状分裂称为[[脊髓纵裂]]。北京儿童医院自1980~1991共收治脊柱侧弯500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弯计350例。350例先天性脊柱侧弯中并发脊髓纵裂的18例(5.14%);另有2例脊髓纵裂并无脊柱侧弯,共计20例。脊髓纵裂常有[[神经症]]状,如一侧足发育落后,[[高弓足]]、[[内翻足]]、[[小腿三头肌]][[萎缩]]和大小便失禁。因而足部异常要向上检查到脊柱。 ==疾病描述== 脊柱畸形:人类脊柱在胚胎期发育较快,全部结构在数周内完成。脊柱形成后即有其形态和稳定性。全部发育过程分为四期。第一期称脊索期,于胚胎的第十五天形成,其残留部分终生存在,称为髓核;第二期称膜性期,第21天开始到三个月结束;第三期为软骨期,从5~6周到出生前;第四期为骨性期,从二个月到出生后完成一部分。 胚胎发育到第14~21天时有板状细胞层将羊膜腔和卵黄囊分开。从此分为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外胚层形成神经板,其中部下陷成为神经沟,继之发育成神经管。 脊索源于间叶细胞,位于神经管的深层,上自枕后下达尾椎。沿正中线围绕脊索形成42对体节。中胚层沿神经管形成原始的体节渐演变成"生骨节",沿神经管和脊索发育,最后形成椎体。 ==[[症状]][[体征]]== 1.[[脊柱侧凸]]:刀背样畸形、[[半椎体畸形]]。 2.[[脊柱后凸]]:晨起后腰背部僵硬感、[[呼吸困难]]感及髋部疼痛,双侧[[髋关节]][[压痛]]及活动受限。 ==诊断检查== 一、脊柱侧凸 (一)诊断 1.询问有无家族史,脊柱侧凸的发现时间、程度与发展情况,有无[[外伤]]、[[感染]]、[[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等病史。 2.测量身高,检查侧凸畸形的程度,注意全身发育情况,尤其是[[胸廓]]外形和[[心肺功能]],有无刀背样畸形。 3.X线检查以确定有无半椎体畸形,除外后天性病变,并按Cobb法测量侧凸畸形角度。同时还应对脊柱发育程度进行估计。必要时应行去旋转位摄片。 4.必要时行[[脊髓造影]]或MRI检查。 5.畸形严重者应行心肺功能检查。 二、脊柱后凸 (二)诊断 1.询问有无家族史,有无外伤、感染、肿瘤及[[代谢]]病史,有无晨起后腰背部僵硬感、呼吸困难感及髋部疼痛,发现后凸畸形的时间、程度和发展情况。 2.检查脊柱后凸畸形的程度、脊柱活动受限情况及心肺功能。双侧髋关节有无压痛及活动受限。 3.化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血清]]HLA-B27检查。 4.X线检查应包括脊柱及[[骨盆]]片,以观测畸形角度及是否累及髋关节。 ==治疗方案== (一)脊柱侧凸的治疗 1.轻型病例(Cobb角<20°)以纠正学习及[[工作姿势]]为主,辅以体疗。 2.Cobb角在20°~40°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包括支架矫形、[[石膏]]背心固定及体疗等。 3.Cobb角超过50°者以手术矫正为主,可酌情选用病变节段[[脊柱融合术]]及器械手术。半椎体畸形者应考虑切除半椎体后行脊柱融合术。矫正严重畸形时术中应注意脊髓监护。 4.Cobb角在40°~50°者可先采取非手术疗法,并密切观察,如非手术疗法无效或畸形发展较快,则行手术治疗。 (二)脊柱后凸的治疗 1.早期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包括病因治疗、矫正不良体位,支架保护、体疗、腰背肌锻炼及应用[[消炎]]止痛药物等。 2.对后凸畸形严重且原发病史已静止者,可行脊柱截骨及[[内固定]]术。 [[分类:疾病]][[分类:骨科]]
返回到
脊柱畸形
。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