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肝硬化
老年人肝硬化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目前只有簡體版網站可以編輯(
轉到簡體網站
)。簡體版編輯後內容會同步到繁體版本網站上。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老年人肝硬化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至肝硬化为主,国外以[[酒精中毒]]多见,[[常见病]]因为:①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重叠[[感染]];②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每天摄入[[乙醇]]80g达10年以上即可发生肝硬化;③[[胆汁淤积]];④[[循环障碍]];⑤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接触[[四氯化碳]],磷,砷等或服用[[甲基多巴]]、[[四环素]]等;⑥[[代谢障碍]],入[[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病和[[半乳糖]]病;⑦[[营养障碍]];⑧[[免疫]]紊乱;⑨[[血吸虫]]感染;⑩原因不明者称隐源性肝硬化。 (二)发病机制 1.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 2.残存肝细胞不沿原支架排列再生,形成不规则节结肝细胞。 3.子汇管区和肝[[胞膜]]有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 4.由于上述改变,造成肝内血循环的紊乱,表现为[[血管]]床缩小、闭塞或扭曲,血管受到再生[[结节]]挤压;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和肝动脉[[小指]]三者之间失去正常关系,并相互出现交变吻合支,形成严重的[[肝血]]循环障碍,加重肝细胞的营养障碍,促进肝硬化病的进一步发展。 ==老年人肝硬化的症状== 通常[[肝硬化]]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病情较轻微可潜伏3~5年或10年以上,少数因短期大片[[肝坏死]],3~6个月便发展成肝硬化。常分如下几期。①[[代偿]]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以[[乏力]],[[食欲减退]]出现较早,且较突出,可伴有[[腹胀]]不适、[[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等。上述症状多呈现间歇性,因劳累或伴发病而出现,经休息或治疗可以缓解。患者营养状态一般,肝轻度大,质地结实或偏硬,无或有轻度[[压痛]],脾轻或中度大,[[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轻度异常。②失代偿期:症状典型,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或[[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临床表现]]。同时可有全身多系统症状。 1.肝功能减退症状 (1)[[疲乏]][[无力]]:其原因为:①进食热量不足;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中间代谢]]障碍,热能产生不足有关;③[[肝脏]]损害或[[胆汁]]排泄不畅通时,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④[[乳酸]]转化为[[肝糖原]]的过程发生障碍,[[肌肉]]活动后[[乳酸蓄积过多]]。 (2)体重下降:主要原因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障碍及体内[[蛋白质合成]]减少所致。 (3)[[食欲不振]],伴恶心、腹胀、腹泻等症状: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胃肠[[黏膜充血]]所致。 (4)腹泻:为[[大便]]不成形,由于肠壁水肿,吸收不良(脂肪为主),[[烟酸缺乏]]等。 (5)腹胀:为常见症状,午后及夜间为重,可能由于[[消化不良]],[[胃肠胀气]],[[低血钾]],[[腹水]]和[[脾大]]所致。 (6)双胁[[胀痛]]或[[腹痛]]:[[肝细胞]]进行性[[坏死]],脾周及肝周[[炎症]]均可引起双胁胀痛,[[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胆系[[感染]],[[胆石症]]均可发生[[上腹痛]]。 (7)[[出血]]:[[出血倾向]]多见,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及[[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而出现[[皮肤黏膜]][[瘀斑]]或[[出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可出现[[月经过多]]。[[呕血]]与[[黑便]]的常见原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及[[肠系膜上静脉]]均可引起出血。以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多见,出血量大迅猛,常可[[呕吐]]大量鲜血并[[便血]],可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出血量大时,亦可排较红色[[血便]]。痔[[静脉出血]]较少见,为鲜红血便。门脉高压性[[胃炎]]伴[[糜烂]],消化性溃疡,腹水,病人腹压增高,致[[反流性食管炎]],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但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缓和。 (8)神经精神症状:兴奋、定向力、计算力异常,[[嗜睡]][[昏迷]],应考虑[[肝性脑病]]的可能。 (9)[[气短]]:活动时明显,唇有[[发绀]],[[杵状指]],见于部分病人。[[血气分析]]时[[血氧饱和度]]降低,[[氧分压]]下降,有报道是由于右支左分流引起的,肺内[[静脉]]瘘,[[门静脉]]至[[肺静脉]]有侧枝[[血管]]形成。 (10)[[低热]]:约1/3的病人常有不规则低热,可能与肝脏不能[[灭活]]致热[[性激素]],如还原尿[[睾酮]]所致。此种[[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如出现持续发热,应除外潜在的泌尿道,腹水,[[胆道感染]],并应除外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 (11)[[皮肤]]表现: ①[[肝病容]]:面色多黝黑污秽无光泽,可能[[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肝脏不能[[代谢]][[垂体前叶]]所分泌的[[黑色素细胞]]刺激所致。在眼周围,[[手掌]]纹理和皮肤皱褶等处可有色素沉着。 ②[[蜘蛛痣]]及[[肝掌]]:患者面部、[[颈部]]、上胸、肩背和[[上肢]]等[[上腔静脉]]所[[引流]]区域出现蜘蛛痣和(或)[[毛细血管扩张]]。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有[[红斑]],称为肝掌。认为均与[[雌激素]]增多有关。 ③[[黄疸]]:表示肝细胞有损害,若肝细胞有炎症坏死,黄疸加深。 (12)[[内分泌]]表现: ①女性病人[[月经不调]],[[闭经]],男性[[性欲减退]],[[睾丸萎缩]]及男性乳房[[增生]]。 ②[[醛固酮]]增多,肝脏是醛固酮灭活的主要部位,肝硬化患者晚期常有醛固酮增多现象,对腹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③[[糖代谢]]异常,肝脏对[[血糖]]调节障碍,可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表现。 2.门脉高压症 门静脉系统阻力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量增多,是形成门静脉高压的发生机制。具体表现如下: (1)脾大:[[脾脏]]可中等度增大,有时可呈巨脾,上消化道出血时,脾脏明显缩小,可触不到。 (2)侧支循环建立开放: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200mmH2O时,正常[[消化]]器官和脾的回心血液流经肝脏受阻,导致门静脉系统多部位与腔静脉之间建立门-体侧支循环。临床上有3支重要的侧支开放。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②[[腹壁静脉曲张]];③痔[[静脉扩张]]。此外,肝与膈,脾与肾[[韧带]],[[腹部]]器官与[[腹膜]]后组织见静脉,也可相互连接。 (3)腹水:提示肝硬化进入晚期失代偿的表现。出现腹部膨隆,腹内压力增高,严重者可有[[脐疝]]。高度腹水[[横膈]]升高可致[[呼吸困难]]。上消化道出血、感染、门静脉血栓、[[外科手术]]等可使腹水迅速形成。腹水的形成为钠、水的过量[[潴留]],与下列腹腔局部和全身因素有关:①门静脉压力增高:压力大于300mmH2O时腹腔[[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②[[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渗;③[[淋巴液]]生成过多,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致腹膜;④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⑤[[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肾[[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前列腺素]],[[心房肽]]及[[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 (4)[[胸腔积液]]:腹水患者有5%~10%伴胸腔积液,常见为右侧,双侧及左侧少见,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低蛋白血症。[[奇静脉]]、[[半奇静脉]]系统压力增高。肝淋巴流量增加以至[[胸膜]][[淋巴管扩张]]、淤积和破裂,淋巴液外溢形成胸腔积液。腹压增高,膈[[肌腱]]索部位变薄,并形成[[孔道]],腹水漏入腹腔。 3.肝脏[[触诊]] 肝脏性质与肝内脂肪[[浸润]]、肝细胞再生与[[结缔组织]]增生程度有关。早期肝稍大,肋下1~3cm,中等硬,表面光滑。晚期缩小,坚硬,表面[[结节]]不平,边锐,肋下不能触及。[[左叶]]代偿增生时[[剑突]]下可触及。 肝硬化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体征]]亦不明显,故使诊断困难,失代偿期的肝硬化诊断较易。诊断主要依据为: 1.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营养失调、服损肝药物等病史。 2.肝大、质地较坚硬、表面不光滑,常同时有脾大者。 3.有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4.某些肝功能试验呈阳性改变。其中重要的有[[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比值降低或倒置,[[蛋白]]电泳出现β-γ桥;[[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5.[[超声波]]、[[CT]]或[[磁共振]]检查发现肝大或缩小、表面不光滑甚至凹凸不平、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增宽、脾大、腹水等。 6.[[腹腔镜]]、肝活检[[病理]]检查发现假[[小叶]]形成。 ==老年人肝硬化的诊断== ===老年人肝硬化的检查化验=== 1.[[血常规]] 在[[脾功能亢进]]时,[[全血细胞减少]],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常见,但部分病人出现正[[红细胞]]性[[贫血]],少数病人可为大细胞贫血。 2.[[尿常规]] [[代偿]]期一般无变化,有[[黄疸]]时可出现[[胆红素]],并有[[尿胆原增加]]。有时可见到[[蛋白]]、管性和[[血尿]]。 3.[[肝功能]]试验 肝功能很复杂,临床检验方法很多,但难以反应全部功能状态,需结合病情分析。常用[[生化]]指标: (1)[[ALT]]和[[AST]]升高,反应[[细胞]]损害程度,代偿期[[肝硬化]]或不伴有活动性[[炎症]]的肝硬化可不升高。 (2)[[血清胆红素]]反应肝对其摄取、结合及[[排泄]]。失代偿期半数以上病人出现黄疸,有活动[[肝炎]]存在或[[胆管梗阻]]时,[[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可增高。 (3)[[血清白蛋白]]减低见于中度以上损害,其持续低下有预后价值。 (4)蛋白电泳:肝硬化时[[白蛋白]]降低,α[[球蛋白]]增高,β球蛋白变化不大,γ球蛋白常有增高。蛋白电泳中蛋白成分除[[免疫球蛋白]]以外,均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白蛋白明显低下,γ球蛋白明显增高,常反应为慢性进行性[[肝脏]]病变。 (5)[[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早期肝硬化[[血浆]][[凝血酶原]]多正常,而晚期活动性肝硬化和肝硬化血浆凝血酶原多正常,而晚期活动性肝硬化和[[肝细胞]]严重损害时,则明显延长,若[[维生素K]]及治疗不能纠正者,提示预后欠佳。 (6)[[尿素氮]]只反应肝合成[[尿素]]的能力,<50mg/L见于[[乙醇]]性肝硬化。 (7)[[血氨]]:[[肝性脑病]]时血氨可以升高,正常血氨为34~100μmol/L。 (8)[[血清]]结合[[胆酸]]及胆酸/[[鹅去氧胆酸]]比值有诊断价值。餐后结合胆酸改变提示有肝[[循环障碍]],在原发与[[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尤有价值。 (9)血清胆碱[[酯酶]](ChE):肝硬化失代偿时ChE活力常明显下降,其下降幅度与血清白蛋白相平行。此[[酶反应]]肝脏储备能力。 (10)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测定;认为ADA是[[肝损害]]的一个良好标志,大体与ALT一致,且反应[[肝病]]的残存病变较ALT为优。 4.肝储备功能的检测 [[CT]]测定肝脏大小及容积、[[半乳糖]]清除率、尿素合成率、ICG。[[潴留]]率:BSP最大运转及贮存能力,以及药物转化能力等,可估测残存肝细胞群的功能量,估测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对肝病手术危险性估计也有价值。 5.[[肝纤维化]]检测 肝纤维化的最佳指标为血清Ⅲ型[[前胶原]](P-Ⅲ-P),其次为[[单胺氧化酶]]([[MAO]]),[[脯氨酰]][[羟化酶]],[[赖氨酸氧化酶]]、血清N-B-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脯氨酸]]、[[羟脯氨酸]]等。近年还有测定、Ⅲ型前胶原[[抗体]]的Fab片断及板层蛋白浓度。在肝硬化及慢活肝尤其乙醇性肝硬化均有明显增高。 6.[[免疫学]]检查 (1)[[细胞免疫]]:肝硬化患者E[[玫瑰花]]结成率、[[淋巴细胞转换]]率均降低。CD3、CD4、CD8细胞均有降低。[[T细胞]]在肝硬化患者也有降低。 (2)[[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往往是[[丙种球蛋白]]升高,尤其[[IgG]]增高明显,高球蛋白症与肝脏受损、[[吞噬细胞]]清除能力降低、T细胞功能缺陷、[[B细胞]][[功能亢进]]有关。[[自身免疫]]性慢活肝者还有自身免疫抗体。 7.[[腹水]]检查 一般为[[漏出液]],如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则腹水透明度降低,[[比重]]介于漏出液和[[渗出液]]之间,白细胞数增多,常在500×106/L以上,以[[多形核白细胞]]计数大于250×106/L,并发[[结核性腹膜炎]]时,则以[[淋巴细胞]]为主。腹水成血性应高度怀疑[[癌变]],宜做[[细胞学]]检查。当疑诊自发性腹膜炎时,需床边用血[[培养瓶]]做腹水[[细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并以[[药物敏感试验]]作为选用[[抗生素]]的参考。 1.超声波检查 肝硬化时显示均匀的、弥散的密集点状回声、晚期回声增强、肝脏缩小,[[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厚等。 2.[[食管]][[X线]][[钡餐检查]] 观察有无食管、[[胃静脉]]曲张。有[[静脉曲张]]时,钡剂于[[黏膜]]上分布不均,出现虫蚀样[[充盈缺损]]。[[胃底静脉曲张]]时,钡剂呈[[菊花]]样充盈缺损。 3.CT扫描 对晚期肝硬化,认为CT诊断可以代替[[腹腔镜]]和肝活检。表现为肝变形,各[[肝叶]]大小比例失调,[[左叶]]增大,尤为[[尾叶]]明显。[[肝门]]增宽和[[胆囊]]移位,肝内脂肪[[浸润]]时肝密度降低与脾密度相等,甚至低于[[肾脏]]。可波及全肝,或一叶或灶性,有腹水时一圈呈低密度影,[[门脉高压]]症脾脏肿大,超过6个肋单元,在肝门和胃、[[脾门]]、[[镰状韧带]]、脐旁和前腹壁,可见球形或虫形软组织影为侧支[[静脉]]。 4.[[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与CT相似,能看到肝形态、[[脂肪浸润]]、腹水及[[血管]]是否通畅。两者各有优缺点。 5.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肝静脉]]造影在肝硬化很少选用。可反应肝硬化的程度、范围和类型,并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肝静脉[[导管]]术主要用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测量自由压及嵌入压研究。 6.[[核素]]扫描 肝脏Kupffer细胞摄取和吞噬核素功能有改变。可示肝外形改变,常见有右叶[[萎缩]],左叶增大,脾及[[骨髓]]显影,代偿期可见肝影增大,晚期肝影缩小,脾影增大。 7.[[胃镜检查]] 诊断率较食管X线钡餐检查为高,可直接观察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程度、静脉曲张色调,有无红色征象及纤维素样[[渗出]]、[[糜烂]]、有助于预测[[出血]]的判断。 8.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可以确定诊断,了解肝硬化的组织血类型及肝细胞受损和[[结缔组织]]形成的程度。 9.[[腹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肝外形,表面、色泽、边缘及脾等改变,亦可用拨棒感触及硬度,直视下对病变明显处做[[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明确肝硬化病因很有帮助。 ===老年人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与引起[[肝脾肿大]]的[[疾病]]及[[腹水]]的疾病相鉴别。 1.肝脾肿大的疾病 (1)[[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常为移行的过程,无明显界限,故可在同一病人并存。若[[血清]]中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明显升高,超声波检查有[[门脉高压]],[[直肠]][[门静脉]][[核素]]闪烁显像测定心/肝显像比值及[[肝活组织检查]]发现假[[小叶]],有助于诊断肝硬化。 (2)[[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常可并发[[肝癌]],某些[[肝细胞]]再生[[结节]]在[[影像学]]上不易与肝癌鉴别,若[[AFP]]定量>200µg/L持续8周,>500µg/L持续4周以上;[[B超]]或[[CT]]或[[MRI]]发现有占位性病变,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作[[病理学]]检查等皆有助于诊断肝癌。 2.与引起腹水疾病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为漏出性腹水,但可并发[[感染]](自发性腹膜炎或[[结核性腹膜炎]]),此时腹水有漏出性及[[渗出]]性两种成分,不同病人或不同病期两者比例不尽相同,若漏出成分明显多于渗出成分,则腹水检查偏于漏出性改变,因此使诊断发生困难。表1列出[[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点。肝硬化亦可并发癌性[[腹膜炎]],其鉴别要点见表2。表中数值可因不同检测方法而不同,故仅为参考值。 <br /> ==老年人肝硬化的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表现为突然发生[[呕血]],[[黑便]],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病死率]]很高。其病因除[[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部分为急性出血[[胃炎]]及[[消化道]][[溃疡]]。 2.肝性脑病 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的[[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综合征]]。常有明显诱因,如[[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利尿]]、大量排钾、放[[腹水]]、高蛋白饮食等。肝病[[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产生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肝细胞]]的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有手术造成的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分流。主要是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代谢产物,未被肝[[解毒]]或清除,经侧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至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 目前肝性脑病的学说有:①[[氨中毒]]学说;②r-[[氨基丁酸]]/苯二氮草[[复合体]]学说;③胺、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④假[[神经递质]]学说;⑤[[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 肝性脑病[[临床表现]]主要归纳为5个面:[[神经]]精神改变,个性与行为改变,智力功能改变,神经肌肉异常活动,[[扑翼样震颤]]。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自轻微的精神改变致[[深度昏迷]],分为4期: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和行为异常。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或行为偶失常态,如衣冠不整、随地便溺。应答时间有吐词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击样震颤,脑电图多正常。历时数天或数周或更久。二期([[昏迷]]前期):以精神紊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定向力和理解力均衰退,对时、地、人的概念混乱,计算[[书写困难]],言语不清。多有睡眠时间颠倒,日夜倒错,甚至[[幻觉]],恐惧、[[狂躁]]、而被看成一般[[精神病]]。也可有[[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此期出现神经[[体征]],例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震挛及巴宾斯基征阳性等,扑击样震颤和[[脑电图异常]]均很明显,具有一定特征性。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加重。患者大部分时间成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以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或幻觉。扑击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强,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抗力,[[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也有异常发现。四期(昏迷期):患者完全丧失神志,不能唤醒。前昏迷时,对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映,[[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有时成张目凝视状。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扑击样震颤不能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惊厥]],踝震挛和[[换气过度]]。 3.感染 [[肝硬化]]病人[[抵抗力]]低下,常并发[[细菌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和自发性腹膜炎等。 4.[[肝肾综合征]] 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液]]重新分布等因素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衰竭]],其特征是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和低尿钠,但肾却无重要病理改变,其发生原因如下: (1)肾血流动异常:合并少尿和氮质血症的肝硬化腹水患者,[[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低下,与此同时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大。 (2)肾血管收缩: ①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在[[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下列因素可使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无论是血容量减少,还是由于[[内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均使大量血液[[淤滞]]门脉系统,致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从而反射性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加强,肾血管收缩。 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在肝病晚期一般有明显的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多。 ③[[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活动异常:严重肝硬化患者[[血浆]]中激肽释放酶[[和缓]]激肽减少,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增强。这些综合性变化,即[[血管扩张剂]]([[缓激肽]])活性降低而[[血管收缩剂]](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增强,在肝硬化患者发生功能性肾衰竭时特别明显。 ④[[前列腺素]]合成不足:近年发现,肝[[性功能]]性肾衰竭患者尿中PCE2减少的同时TXA2水平明显增高,而不伴有功能性肾衰竭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则无此种改变,推测TXA2在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⑤[[内毒素血症]]:应用[[LLT]]([[鲎试验]])方法检查有无内毒素血症存在,发现进行肝性功能性肾衰竭患者的LLT试验几乎均为阳性,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均为阴性。存活者的内毒素血症一旦消失,肾功能随之改善。这些事实说明内毒素血症在功能性肾衰竭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⑥假性神经递质蓄积:在[[肝功能衰竭]]时,由于外周[[神经末梢]]的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不足或被假性神经递质所取代,引起[[小动脉]]扩张。由于肾血流量减少,激活了肾素-[[血管扩张素]]系统,以竭力维持其血液灌注,导致局部肾血管阻力增高,最后,[[肾皮质]]血流减少而发生功能性肾衰竭。 5.[[原发性肝癌]] 并发原发性肝癌者多在大结节性或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如患者短期内出现肝迅速增大。持续性肝区疼痛,肝表面发现肿块或腹水呈血性,应怀疑并发原发性肝癌,并作进一步检查。 6.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常见的有:①[[低钠血症]];②低钾[[低氯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 ==老年人肝硬化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本病无特殊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针对病因和加强一般治疗,使病情缓解和延长其[[代偿]]期,对失代偿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抢救[[并发症]]。 1.常规治疗 (1)一般治疗: ①休息: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参加一般轻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定期随访。肝功能失代偿期或有并发症者需要休息或住院治疗。 ②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每天需热量125.5~167.4J/kg(30~40Cal/kg),食物热量分配应选碳水化合物、脂肪各占40%,[[蛋白质]]20%,严禁饮酒,动物脂肪摄入不宜过多,[[肝性脑病]]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有[[腹水]]者,应予少钠盐或无钠盐饮食。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应避免粗糙坚硬食物。 (2)去除病因:[[药物中毒]]引起的[[肝损害]]时应停药。继发与其他[[疾病]]的肝损害,应先治疗原发病。[[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肝损害,应治疗[[寄生虫病]]。[[营养不良]]引起的肝损害,应补充营养。[[细菌感染]]引起的,应以[[抗生素]]治疗。有[[慢性肝炎]]活动时,应控制[[肝炎]],必要时抗病毒及[[免疫]]调整治疗,如[[干扰素]]、[[阿糖腺苷]]等。 (3)抗[[纤维化]]治疗:临床较为肯定的药物有[[泼尼松]]([[强的松]])、[[铃兰]]氨酸、[[秋水仙碱]]、[[青霉胺]]([[D-青霉胺]])。[[中药]]有[[葫芦素]]、B[[木瓜蛋白酶]]、[[丹参]]、[[冬虫夏草]]、[[粉防己碱]]等,自由基清除剂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4)补充维生素:[[肝硬化]]时有[[维生素缺乏]]的表现,适当补充[[维生素B1]],B2,C,B6,[[烟酸]],[[叶酸]],B12,A、D及K等。 (5)保护[[肝细胞]],防治[[肝细胞坏死]],促肝细胞再生的药物[[葡醛内酯]]([[葡萄糖醛酸内酯]]),可有解除[[肝脏]][[毒素]]作用,此外还有[[肌苷]],[[辅酶A]],均有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能量合剂]]、[[蛋白]]同化剂等均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近年研究证明,肝细胞[[生长素]]、[[地诺前列酮]]([[前列腺素E2]])、硫醇类([[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维生素E]]等,有抗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 (6)腹水的治疗: ①限制钠水摄入:每天摄入钠盐500~800mg([[氯化钠]]1.2~2.0g),进水量限制在1000ml/d左右,如有显著性[[低钠血症]],则应限制在500ml以内,约15%患者通过钠水摄入的限制,可产生自发性[[利尿]],使腹水减退。 ②[[利尿剂]]:以保钾利尿剂与排钾利尿剂联合,间断应用为主。如单独使用排钾利尿剂,注意补钾,利尿治疗以每1天减少体重不超过0.5kg为宜,剂量不易补充过大,利尿剂速度不宜过猛,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而且老年人应用利尿剂要注意发生体位性[[血压]]改变,而且[[内环境稳定]]性差,易发生水电解质及[[糖代谢紊乱]],应定期监测电解质。 ③放腹水加输注[[人血白蛋白]]:每天或每周3次放腹水,每次~6000ml,亦可以1次放10000ml,同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40g,比大剂量利尿治疗效果好,可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 ④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定期少量,多次静脉输注鲜血或人血白蛋白,对改善机体一般情况,恢复肝功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腹水的消退有帮助。 ⑤腹水浓缩回输:可放腹水5000~10000ml,通过浓缩处理或500ml,再静脉回输,除可清除部分[[潴留]]的钠和水分外,可提高[[血浆蛋白]]浓度和有效血容量,改善肾[[血液循环]],从而减轻或消除腹水。 ⑥腹腔-[[颈静脉]][[引流]],又称Le Veen引流法。 ⑦[[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是一种以[[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在肝内的[[门静脉]]与[[肝静脉]]的主要分支间建立分流通道。 (7)并发症治疗: ①[[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凶猛,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现详述其治疗方法: A.降低[[门静脉高压]]的药物治疗: a.[[血管收缩]]药物,[[垂体后叶素]]:对内脏[[血管]]有收缩作用,可使门静脉压下降30%~60%,血流下降50%,持续[[静脉点滴]]0.6U/min,持续24~48h,[[止血]]率50%~70%,再发出血率高,治疗中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使[[血压升高]],发生[[脑血管意外]],周围脏器和[[小肠]][[坏死]],损害[[凝血机制]]等,为减少[[心血管]]的作用,静滴垂体后叶素(0.6U/min)的最初6h内给[[硝酸甘油]](0.6mg)舌下含服,并能逆转[[加压素]]对心脏和[[体循环]]的[[毒性]]效应,又能保留或增加加压素对内脏血管的效应-降低门静脉的压力。 b.[[生长抑素]]-[[奥曲肽]](善得定,Sandostain):是人工合成具有SS同样[[生物]]活性的长效制剂,它降低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病人的肝静脉楔入压(WHVP),提示可能对控制急性[[静脉曲张]]出血有帮助。用法:初剂量25~50μg,后每小时25μg,均匀滴注,维持3天。 B.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是门静脉高压进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的传统方法,目前对基层[[医院]]仍为一重要方法,止血效率为70%左右。 C.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是止血的有效治疗法,急诊止血效果达85%~95%,远比[[三腔二囊管]]优,且痛苦小,重复治疗病例,复发出血明显减少,常用的[[硬化剂]]有5%[[鱼肝油酸钠]]1%~1.5%聚多卡醇(乙氧硬化醇),95%[[酒精]]等。 D.经内镜曲张静[[脉结]]扎治疗(EVL):具体方法;在内镜前端安装一特殊装置,与食管黏膜贴紧并且吸起曲张静脉,再套上一有弹性的“O”形环,将食管下段静脉绞窄坏死,首先可[[结扎]]8~12处,以后重复结扎,直到曲张静脉消失或变小。 E.组织结合剂注射:[[氰酸盐]]胶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是早期在出血率从30%减少至20%从而使院内[[死亡率]]明显降低。这种方法适用于[[胃底静脉曲张]]和在出血率高的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治疗。 F.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systemil stent shunt,TIPSS)是指从颈静脉[[穿刺]],估计全世界进行TIPSS治疗的病人已超过千人。TIPSS是一有效、可行的降低门脉压和控制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对硬化剂治疗无效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可作为[[肝移植]]前门脉[[高压]]患者的辅助治疗以及[[综合征]]顽固性腹水的治疗。 G.手术治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流手术减低门静脉压力,另一类是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②肝性脑病: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治疗宜采取综合措施。 A.一般治疗:去除诱因,预防和治疗[[感染]]或上消化道出血,避免快速和大量的排钾利尿和放腹水,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原则上禁用[[吗啡]]及其[[衍生物]]药、[[副醛]]、[[水合氯醛]]、[[哌替啶]]([[度冷丁]])及速效[[巴比妥]]类。患者[[烦躁]]或[[抽搐]]时可用小量[[地西泮]](安定)、东莨若碱,亦可用[[氯苯那敏]]([[扑尔敏]])代替地西泮(安定)应用。补足热量,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以减少组织蛋白分解,促使氨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有利于降低[[血氨]]。 B.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减少氨的来源: a.暂时禁食蛋白质:每天共给热量1200kCal和足量维生素,食物成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病情改善即可给少量豆浆、牛奶、逐步增加蛋白质至每天30~40g。 b.清除[[肠道]]内蛋白质和[[积血]]: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例如盐水加食醋)[[灌肠]],口服或鼻饲50%[[硫酸镁]]30~60ml导泄。 c.减少肠内氨的生成:口服[[新霉素]]4~6g/d,治疗肝性脑病是有效的,但[[神经性耳聋]],[[肾毒性]],吸收不良,抗生素性[[结肠炎]]等[[毒副作用]](虽然并不常见)的发生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甲硝唑]]([[灭滴灵]])对肝性脑病的短期治疗有效,但因为它由肝[[代谢]],故用量应减少。[[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及[[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也有抑制肠道细菌生长的作用。 d.减少氨的吸收;口服[[乳果糖]]被认为是慢性肝性脑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即便在有[[肠梗阻]]或常[[麻痹]]的病人,乳果糖仍可以灌肠方式给予。 C.血氨治疗:对慢性肝性脑病而无明显[[昏迷]]者可应用[[谷氨酸片]]或r-氨酸片;昏迷患者可用[[谷氨酸钾]],或[[谷氨酸钠]]及[[精氨酸]]治疗 D.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可应用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250ml静滴,1~2次/d。 E.口服足够的锌可改善肝性脑病。 F.多脏器损害的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防止出血及[[休克]]。 G.人工肝: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辅助系统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透析]]的方法,一种则是通过吸附方法。近年来转向应用选择性透析膜,如[[聚丙烯]]腈,进行[[血液透析]],其优点是能清楚[[分子量]]500~5000的物质,而这些物质正是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有害物(如氨、[[游离脂肪酸]]、氨基酸及[[胆汁酸]]等)。临床所采用的[[活性炭]][[吸附法]],是因为活性炭能吸附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的某些毒性物质,如芳香族氨基酸、硫醇、钾硫氨酸、有机酸、酚类及假性[[神经递质]]。 ③肝肾综合征治疗: A.加强[[肝病]]防治,去除并积极治疗各种诱因。 a.摄入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保证热量供应,减少蛋白质分解以减少[[尿毒症]]及肝性脑病的发展。 b.避免大量放腹水,积极治疗[[消化道出血]]及早发现治疗[[继发感染]]。 c.禁用非甾体类抗炎剂。 d.慎用利尿剂,抗生素及乳果糖。 B.扩容治疗,根据病情选择血浆、全血或蛋白质。 C.血管活性物质应用。如[[多巴胺]],[[前列腺素]]制剂(PGS)。抗[[血栓素]]及抗白三烯治疗。 D.抗[[内毒素]]治疗。 E.其他特殊治疗:透析治疗法;超短波治疗:可解除肾血管[[痉挛]],增加[[肾血流量]],[[消炎]],并能消除肾的质[[水肿]],促进[[肾小管]][[上皮]]再生。 ④自发性腹膜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和[[败血症]]后,常迅速加重肝的损害,应积极加强支持治疗和[[抗菌药物]]治疗的应用,强调早期,联合应用抗生素,一经诊断立即进行,不能等待腹水(或血液)[[细菌培养]]报告才开始治疗。选用主要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并兼顾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药物。由于本病易复发,用药时间不得少于两周,老年人应用抗生素,其体内水分少,[[肾功能]]差。应注意在与年轻人相同的剂量下造成高[[血药浓度]]与[[毒性反应]]。 (8)肝移植:自1963年第一例人类肝移植以来,由于手术技术的进步,器官采取和保存方法的改善,尤其是新型[[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的问世,使肝移植由实验阶段走向临床应用的新时期,成为挽救严重肝病患者的有效方法。 2.择优方案 肝硬化病人应加强病因治疗。[[护肝]]药物可用[[水飞蓟宾]]([[益肝灵]])。对于[[乙肝]]、[[丙肝]]引起的肝硬化部分病人可抗病毒治疗,应用[[拉米夫定]]([[贺普丁]])及干扰素。抗纤维化治疗,首选秋水仙碱。肝硬化早期加用[[复方丹参]]及黄花注射液各20ml在5%[[葡萄糖]]250ml中静滴。临床有较好疗效。[[复方]]861合剂(黄花丹参[[鸡血藤]]等10味药物组成),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有明显疗效。针对腹水应用利尿剂治疗,则应保钾利尿剂与排钾利尿剂联合、间断、交替使用。原则上先用[[螺内酯]],无效时加用[[呋塞米]]或[[氢氯噻嗪]]。测定尿钠,尿钾比值,如此值<1,螺内酯效果好,如此值>1,则用呋塞米或螺内酯合用。并开始时用螺内酯20mg,4次/d,根据利尿反应,每隔5天增加80ml/d,若效果仍不明显,则加用呋塞米,40~60mg/d。针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均应首选[[胃镜]]下硬化治疗及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治疗,如经上述治疗无效,仍反复出现出血的病人,如病人肝功能良好,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3.[[康复治疗]] 肝硬化病人应加强合理营养,尽量少用影响肝功能的药物,定期复查肝功及进行肝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对于伴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注意避免辛辣、粗糙食物及尽量少饮酒,注意避免用力[[大便]]及剧烈[[咳嗽]]等腹压增加的活动,并应定期复查胃镜,如有红色征出现,则应及时补注硬化剂,防止再出血。针对肝硬化合并[[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可考虑择期行[[脾栓塞]]术或[[脾切除术]]。针对肝性脑病患者,应注意避免高蛋白饮食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针对肝硬化合并腹水的病人应注意定期输注人血白蛋白。通过以上治疗,尽量减少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对其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二)预后 肝硬化早期经适当治疗,病情可稳定,[[症状]]好转,可保持劳动能力,肝脏[[病理]]改变亦可部分逆转。若病因持续作用,肝脏[[炎症]]、坏死处于活动状态,则病情继续发展,由代偿期进入失代偿期。影响预后的因素有:①病因持续作用与否;②年龄大的男性;③[[黄疸]]持续存在,并进行性加深,若出现胆酶分离者,预后凶险;④腹水持续或反复出现,利尿剂效果不佳者;⑤出现并发症者,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⑥[[凝血]][[机能障碍]],如[[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减低或皮下有大片出血者预后不佳;⑦[[前白蛋白]]及[[白蛋白]]经治疗后仍持续低值甚至进行性降低者预后不良。 ==老年人肝硬化的护理== [[老年人肝硬化]]应加强[[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应通过[[健康教育]]防止病因达到无病预防的目的。应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增高生活水平,合理营养,调整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少饮酒等。 [[二级预防]]:即为早诊断、早治疗,应积极组织老年人进行有效体检,及时发现无症状的[[肝硬化]]病人,监测肝脏结构及功能状态,防止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适宜的保健措施,延缓机体[[衰老]]。 三级预防:即建立诊断并通过合理治疗,减少肝硬化对机体的损伤,减少并发症对机体危害,并通过社区服务及时与二、[[三级医院]]建立联系,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参看== *[[消化内科疾病]] <seo title="老年人肝硬化,老年人肝硬化症状_什么是老年人肝硬化_老年人肝硬化的治疗方法_老年人肝硬化怎么办_A+医学百科" metak="老年人肝硬化,老年人肝硬化治疗方法,老年人肝硬化的原因,老年人肝硬化吃什么好,老年人肝硬化症状,老年人肝硬化诊断" metad="A+医学百科老年人肝硬化条目介绍什么是老年人肝硬化,老年人肝硬化有什么症状,老年人肝硬化吃什么好,如何治疗老年人肝硬化等。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 [[分类:消化内科疾病]]
返回到
老年人肝硬化
。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