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
湿热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目前只有簡體版網站可以編輯(
轉到簡體網站
)。簡體版編輯後內容會同步到繁體版本網站上。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湿热''',①[[病因学]]名词。指一种[[病邪]]。湿和热相结合的病邪。致病可分别引致脾胃、肝胆及[[下焦]][[大肠]]、[[膀胱]]等[[脏腑]]或[[皮肤]][[筋脉]]的病证。《[[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②病证名。吴坤安于《[[伤寒指掌]]》卷四中描述此证:“脉濡细而数,[[发热]]身痛,小水短涩;或身目俱黄,属湿热。宜[[五苓散]]加生栀、[[黄柏]]、[[茵陈]]、[[秦艽]]。” [[分类:中医]] ==何谓[[湿热]]== 一年中,除春夏秋冬四季外,中医还有“[[长夏]]”一说,即夏末初秋、眼下高温酷暑季节这段时间。 高温酷热后,接连阴雨绵绵,人体极易感受外来[[湿邪]]的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舌苔]]浊腻、脾胃不合、[[食欲下降]]、[[心烦]]焦躁、头身困重、[[口渴]][[恶心]]等,中医称此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 [[温病]]的一种,表面[[发热]]、[[头痛]]、尿黄而短、身重而痛、苔黄腻。易引发[[黄疸]]、[[膀胱炎]]、[[痢疾]]等[[病症]]。 湿热是湿邪化热内蕴会烦热,[[口苦]],[[胸痞]],黄疸,[[小便短赤]],[[湿疹]],要[[清热燥湿]],[[利水]],[[利胆]],可多吃细米,白[[萝卜]],马蹄,白菜这些[[清热]]利水的食物。 ==[[症状]]==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饮食== 靓汤 赶走“湿气” 。 广东气候多湿热,特别是春季和夏季。注重汤水的广府人,多会做些“去湿汤”调理身体。这次我们请了食养坊的行政总厨梁顺照师傅,按一个人的分量开了四张春天“去湿”的“汤方子”,让不时不食的饮食精神,于中有所体现 。 ===◆山药[[茯苓]]乳鸽汤--广府汤=== 材料:乳鸽、山药、茯苓、[[枸杞]]、[[桂圆]]、[[莲子]]、红枣、[[薏苡仁]] 做法:老火炖3个小时 提点:山药、茯苓不要在药店买,做好菜市场新鲜的,鸽子用老鸽子都很好。 1、[[养心]]:山药、茯苓、红枣、莲子、桂圆 2、[[健脾]][[养胃]]:山药、茯苓、红枣、莲子、桂圆、薏苡仁 3、补肾:鸽子、山药、茯苓、莲子 4、去湿药:山药、茯苓、薏苡仁 5、[[补气]]药:鸽子、山药、红枣 功效:养心、健脾、补肾、[[益气]]、[[祛湿]] ===◆[[板蓝根]]炖猪腱--广府老火汤=== 材料:板蓝根8克、猪腱60克、姜1片、蜜枣半粒。 做法:清洗猪腱(即猪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板蓝根片]],然后把所有 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保温至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提点:猪腱肉质嫩滑,经过炖煮以后稍带肉质[[纤维]],颇有咬头,蘸点豉油来吃是不少男士的至爱。 评点:汤色深沉,[[中药]]味道也比较浓,怕喝中药的人可能相当抗拒,但喝了以后喉咙很舒服。 ===◆[[土茯苓]]炖[[水蛇]]--广府老火汤=== 材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红枣两粒、姜1片。 做法:水蛇当刂好切段,洗干净,飞水(用热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后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提点:买时要区分“水蛇”和“泥蛇”,泥蛇皮色较黑。它们外貌非常相似,但炖汤效果有很大区别,水蛇汤色清澈鲜甜。炖汤水蛇最好选几两重的小蛇,更易出味。 评点:汤水较滋补,[[蛇肉]]鲜甜,味道比很多炖汤要[[饱和]]。 ===◆[[鸡骨草]]炖猪横脷--广府老火汤=== 材料:鸡骨草5克、猪横鶪80克,姜1片、蜜枣半粒。 做法:先把鸡骨草、猪横脷清洗干净,然后把全部材料一起放进炖盅内,猛火炖够3小时,待炖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提点:鸡骨草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冲洗掉鸡骨草上的泥沙和杂质。 评点:汤清甘甜,倒没有一点中药味,是广东传统的[[清热去湿]]汤水,据说可以[[清肝]]火、健[[肠胃]]。 ===◆鲜[[桑叶]]炖猪腱--广府老火汤=== 材料:鲜桑叶5克、猪腱肉60克、蜜枣半粒、姜1片。 做法:清洗猪腱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鲜桑叶,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提点:3-5月鲜桑叶最多,大家不要错过了。嫩叶可煮吃,炖汤的话,老叶也无妨。 评点: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搭配。桑叶炖过以后,鲜嫩颜色还可以保留下来,吃起来鲜甜可口,留在汤里的清香,是春天树木抽芽的新鲜味道。 炖清汤的小秘诀 现在有了电子炖盅,早上上班前放料炖汤,自动保温,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炖起汤来似乎容易了很多。不过要做出一盅上好的炖汤,还要讲究一些小秘诀,梁师傅向我们透露了一些炖汤秘诀: 炖汤虽然材料是全部放进盅里炖,但放置的时候有讲究,先放肉垫底,再把药材、配料放在上面来炖,汤水会更加清澈。盅外的水不要贪多,因为水太多,会在煮开时渗入盅内, 冲淡汤味。 然后要掌握火候。电子炖盅可以不用看火,一劳永逸,猛火煲足3小时。但如果有时间看火,还是前半小时要用猛火,使盅内的水炖开,之后可以收为文火,这样同样炖3小时, 汤味更足。 汤料的处理一般很简单,不过如果有水鱼、水蛇一类带比较浓腥味的肉类,炖之前就一定要飞水,再加入姜片辟味。 ===◆[[竹笋]][[西瓜皮]][[鲤鱼]]汤--广府老火汤=== .配 料: 鲤鱼1条(约750克),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 克,眉豆60克,[[生姜]]、红枣各适量 .特 色: 祛湿降浊,健脾利水。适用于身重困倦、小便短小、[[高血压]]。竹笋是一种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素的食品,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防治[[便秘]]之功效,也有防癌的作用 .操 作: ①竹笋削去硬壳,再削老皮,[[横切片]],水浸 1天;鲤鱼去鳃、[[内脏]]、不去鳞,洗净略煎黄;眉豆、西瓜皮、生姜、红枣([[去核]])洗净。 ②把全部材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堡2小时,加精盐调味供用 ===◆玉须[[泥鳅]]汤--广府老火汤=== .配 料: 〖主料〗:中大泥鳅300克,[[鸡胸]]脯肉150克,猪小排骨100克,[[玉米须]]15克 〖辅料〗:葱1根,生姜数片 〖调料/腌料〗:盐少许,[[麻油]]数滴 .特 色: 泥鳅味甘性平,可补中[[益肾]],可祛湿[[消渴]];玉米须味甘性平,可[[平肝]]清热,可利尿祛湿。与猪小排骨、鸡胸脯合炖,对[[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疔疮[[热毒]]、高血压、黄疸肝炎等有一定疗效 .操 作: (1) 将泥鳅剪开[[腹部]],洗净,用沸水氽过后,捞起,沥干。 (2) 猪小排骨斩块,装入砂锅,上置泥鳅。 (3) 放入姜、葱,加入适量沸水;玉米须用[[纱布]]扎紧,也置入砂锅内。 (4) 用文火煲至五六成熟时,放入鸡胸脯肉丝,继续煲至熟烂为度。 (5) 食用时除去姜、葱、玉米须,加入盐、麻油调味 ===◆润燥黄豆肉排汤--广府老火汤=== .配 料: 黄豆([[大豆]])100克,肉排骨250克 .特 色: 此汤有[[除湿]]热、祛湿气、肠胃[[燥结]]、[[解毒]]、治疗[[脚气]]、[[湿痹]]等功效。黄豆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等,少食长食有益,多食则令人[[肥胖]]。 .操 作: 黄豆略先浸15分钟,肉排骨洗净后用少许盐腌搽半小时,然后斩开放入煲中,加入黄豆、水4至5碗,文火煲至2小时,拭豆稔即汤成,食饮随意,全家适用 ===◆白玉猪小肚汤--广府老火汤=== .配 料: [[白茅根]]60克、玉米须60克、红枣10个、猪小肚500克 .特 色: 祛湿[[消肿]]。 .操 作: 将猪小肚洗净切块,用盐、生粉拌擦,再冲洗干净。先放入开水锅煮15分钟,取出在清水[[中冲]]洗。红枣去核后,与白茅根、玉米须一起洗净,用清水稍浸泡片刻,再与猪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内,加入清水8碗左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2个小时,可加入适量食盐和少量生油。 祝你身体健康, 薏仁是能够去湿热的,另外,还有一些能去湿热的食谱,如: ===◆[[淡菜]]淮实山斑鱼汤--广府老火汤=== 功效:健脾理肝,去湿热。 [[适应症]]:不思饮食,浑身粘糊糊,[[消化不良]]等。 材料:淡菜50克(洗净),[[淮山药]]100克,肇[[芡实]]50克,山斑鱼约250克(用隔渣袋包好)。 制法:清水适量,煲约3小时,调味食用。 ===◆豆芽节瓜[[沙丁鱼]]汤--广府老火汤=== 功效:清肺热,除痰火,利尿去湿。 适应症:肺脏[[燥热]],口淡舌白,喉痒,小便色黄,大便不畅等。 材料:大豆芽菜200克,节瓜1个,沙丁鱼(或大眼鸡鱼)约250克,生姜4片。 制法:清水适量,煲约1小时,调味饮用。 ===◆老黄瓜陈肾汤--广府老火汤=== 功效:清热解湿,预防[[喉炎]]。 适应症:身体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 材料:老黄瓜约75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鲜鸭肾2个(先出水)。 制法:清水适量,煲约3小时,调味饮用。 节瓜薏米淡菜汤 功效:清暑利湿,健脾[[开胃]]。 适应症:精神困倦,小便不畅等。 材料:节瓜约500克,[[生薏米]]75克,淡菜100克(洗净),陈皮25克。 制法:适量清水,煲约1小时半,调味饮用。 ===春季常用瓜菜类汤水材料=== [[冬瓜]](养胃[[生津]]、去湿[[泻热]]) [[紫菜]](和血养心、清烦涤湿) [[豆腐]](清热润燥、生津解毒) 鱼翅瓜(清湿养胃、生津止渴) 马蹄(除胸膈[[实热]]、利尿降压) [[芥菜]](清暑[[解热]]、明目、下气) 海带([[行水]]化湿、除痰、止带浊) [[粟米]](利尿降压、增强[[心血管]]弹力) 生[[苦瓜]](清湿毒、利尿解暑、[[清心]]明目) 老黄瓜(清湿解暑、止渴利尿、解毒[[消炎]]) [[枸杞叶]](除骨节疼痛、清[[血热]]、治[[皮肤]]痕痒) [[丝瓜]](清湿痰、[[通便]]秘、利小便、除[[口臭]]) 温和去湿、解热、消滞、滑大便的平安茶 处方:[[绵茵陈]],川[[忍冬]]各15克,川加皮15克钱,[[夏枯草]]15克,[[藿香]]、[[甘草]]各10克,[[谷芽]]25克。 做法:3碗半水煎至1大碗服用,具有去湿消滞、清热、平肝等作用。 ==湿热的鉴别== [[湿热证]]:口苦、[[口干]]、口粘、烦渴、渴不欲饮、[[面赤]]唇红、[[口舌生疮]]、[[壮热]]、身热不扬、午后尤甚、[[恶寒]]、头痛身重、厌油、不思饮食、[[上腹]]胀满、腹痛、里急后重、[[角膜]]雾状浑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玄数、濡数。 [[寒湿证]]:腕闷[[纳呆]]、[[恶心呕吐]]、喜温喜按、倦怠、大便溏薄、腰跨肢体冷痛、[[少腹]]凉感、受凉后或天气潮湿加剧、持续性[[钝痛]]、发作性加剧、夜间剧痛、[[苔薄白]]、脉沉紧、玄紧、濡缓。 [[分类:病理学]][[分类:中医]]
返回到
湿热
。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