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六因条辨 书名:六因条辨 作者:陆子贤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免费下载700多本医学电子书请到A+医学百科医学电子书专题 网址:http://www.a-hospital.com/w/%E5%8C%BB%E5%AD%A6%E7%94%B5%E5%AD%90%E4%B9%A6 A+医学百科正在整理中医学典籍,欢迎您的参与。 如有关于《六因条辨》的问题和讨论请移步本书页面:http://www.a-hospital.com/w/%E5%85%AD%E5%9B%A0%E6%9D%A1%E8%BE%A8 <目录> <篇名>六因条辨卷上 属性:崇明陆延珍子贤氏着 绍兴表诗新昀初重校 春温辩论 尝按,《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 不藏精,春必病温。语虽二致,理实一贯,所重在藏 精而已矣。盖冬主藏,肾亦主藏,人能体冬之藏阳而 藏精,则人不自伤于寨,寒岂遽伤乎人哉。故四气调 神篇曰:逆冬气者,肾病,奉生者少;逆春气者,肝 病,奉长者少,逆夏气者,心病,奉收者少;逆秋气 者,肺病,奉藏者少。彼以春起论,而归本奉藏,可 知奉时之藏以藏经,则四时生长收藏,于五脏各司一 气,交相递运,无偏无胜,而顺一岁之气候也。若烦 劳多欲之人,阳气疏泄,阴水先亏,时令之邪,易于 凑袭,历谓至虚之处,便是容(1)邪之处也。况春为岁 首,冬为岁末,春之发生,赖冬之封藏。观夫诸阳在 (1)容,原作"客",形近而误·参卷中伏暑辩论条改 上,一阳在下,其时天气严寨,而井水反温。及诸阳 在上,一阴在下,其时天气炎热,而井水反凉。是阴阳 消长,天地阖辟之机也。人生(1)一小天地,茍能顺天 时而固密,则肾气内充,命门三焦之阳气,足以固腠 理而护皮毛,虽当春令升泄之时,而我身之真气,内 外弥论,不随升令之泄而告匮,纵有寒邪,安能内 侵。晋,王叔和云(2):包 寒毒藏于肌肤,至春而变为温, 至夏而变为热。以致后人翻驳。何不云,肾精不藏之 人,至春易病温,至夏易病热,便能深入理谭矣。即 《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句,注家咸谓冬令闭 藏,寒毒伏于肾中,病不即发,至春阳气大泄,内伏 之寒邪,·随升令而外达,,后贤钱天来,已大非其说 矣。谓,冬伤于寒者,乃冬伤寒水之脏,即冬不藏精 之互词,何得以寒邪误解耶!夫寒为杀厉之气,中人 即病,非比暑湿之邪,能伏处身中,况肾为生命之 本,所关最大,安有寒邪内入,相安无事,直待春时 始发之理。由此推之;显系温之为病,由肾精之不藏 矣。盖肾既失藏,坎水先亏,少阳之少火,悉化为壮 火,与春时之温气,互相交炽。然亦必因外感微寒, 而能引动,故初起亦似伤寒之头痛身疼 发热恶寒, (1)生:疑为"身"字之误· (2)王叔和云,此下引王语·出伤寒论.伤寒例语意 较诸伤寒,则传变尤速,而于幼稚者为甚。以体属纯 阳,阳与阳合,其感尤易,甚而化斑化痘,为惊为厥 者也。然此温字,又与瘟疫不同,瘟疫乃不正之戾 气,四时皆有,而此温乃独发于春,故名春温。至于 治法,总宜辛凉清解,预顾阴液,大忌辛温升散,鼓 动风阳。茍能临症制宜,对症发药,庶不愧为司命 矣。故不揣谫陋,列为条辨,同道君子,之我罪我, 其在斯乎!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一 属性:春温初起,头痛身疼,无汗恶寒,发热目赤,口 渴舌白,脉浮数,此温邪袭卫。宜用薄荷、大力、黄 芩、杏仁、甘草、桑叶、连翘、革根等味,凉辛解表 也。 温邪初起,无异伤寒,仲景谓:口渴则为温症,不渴则 为伤寒,是千古只眼也。盖伤寒必先太阳,而后阳明、少阳。 以太阳经脉最长 由睛明穴,上额交巅络脑循项,挟脊抵腰 入困,行身之背,至足眼而终。故见证必恶寒发热,头痛项 强·腰痛足酸,而阳明则在大阳之次,其经起于面,挟鼻上 额循目眶,行身之前,至足内踝而终。故见证必目痛鼻干, 不得卧。而少阳则又在阳明之次 其经起于目锐眦.上头 角,络耳中,循胸肋,行身之侧,至足外跟而终。故见症必 胸协痛而耳聋,寒热,呕而口苦。至传入三阴,始太阴,则 口燥咽干,腹满便泻,以其经脉循腹绕嗌入口故也。继少 阴,则咽痛舌干,身热下利,以其经脉入腹循喉咙·挟舌本 故也。终厥阴,则舌卷囊缩,四肢逆冷,以其经脉循少腹, 绕阴器。《伤寒例》中论之最详。若春温则木火炙乎中,微 寒袭乎外,病起之时,憎寒壮热,虽与三阳伤寒相类,而口 干舌燥则异。良由先感温邪,后再感寒,被引而发·故初起 必头痛身疼,恶寒发热,与太阳伤寒似乎相同。虽宜表散; 而目赤口渴,热自内蒸,必兼清凉。故用薄荷、大力、桑 叶、葛根解表,黄芩、甘草、杏仁、连翘清里。无汗,加葱 白、淡豉以助之;咳嗽,加枇杷叶以泄之。惟羌活为太阳表 药,葛根为阳明表药,柴胡为少阳表药。今头痛身疼,不用 羌活,而用葛根者,以阳明为大阳之次,邪既在表,先用葛 根、薄荷、大力、桑叶协力透表,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也。 不然,传入阳明,则或气或血,为疹为斑,变幻恐无已时 焉。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二 属性:春温汗出,微恶寒,头额痛,发热口渴,脉弦 长,此温邪在气。宜用杏仁、薄荷、连翘、葛根、大 力、菱皮,黑栀、桑叶、批杷叶等味,轻苦微辛,以 清气分也。 凡温症,犹伤寒初起,亦先伤阳经,而后传变,然伤寒 以六经见症为主,迨传变,而后更分营卫气血。温热则以营 卫气血为主,势已成,而后殊兼分六经见证。何也?伤寒先太 阳,次阳明、少阳,以次相传而后入阴。温热则太阳之后, 便传变无穷,若不先将营卫气血分晰辨明,如茫无畔岸,何 可背手。故种福堂(温热论)云:热邪上受,首先犯肺,逆 传心胞。又云: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聆此以权衡 营卫气血,最为切要。乃既汗后,微恶寒,发热额痛,口渴 脉长,此邪在阳明之表,卫外之邪既散,气分之热未清,欲 传之象已着。故用葛根、薄荷、桑叶、大力、枇杷叶开泄透 表,连翘、黑栀、萎皮、杏仁宜清肺气,使卫分气分之邪两 解,不致传入阳明之腑,而为斑黄狂妄也已。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三 属性:春温汗后,头不痛,身热不恶寨,舌渐黄,咳嗽 协痛,脉弦数,此温邪犯肺。宜用杏仁、象贝、沙 参、桑叶、薄荷、萎皮、连翘、兜铃、枇杷叶等味, 轻扬宜肺也。 肺位最高,其象空虚,外彻卫表,内司气化。温邪初 起,首先犯肺,肺主气,其合皮毛。皮毛者,即卫表也。故 温邪之始,赤有头不痛,而仅见凛凛恶寒者。今汗后头不 痛,不恶寨,是皮毛表邪已透已泄,而惟身热舌黄,脉弦或 数,是内热未清,兼咳协痛,邪尚在肺,若不宜泄,必致传 陷·故用沙参,桑叶、杏仁、象贝、薄荷、连翘、兜铃、枇 杷叶,取气轻质薄之品,恰到肺位为度,非敢过清过表,而 反致缠绵焉。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四 属性:春温汗多,头仍痛;而烦热口渴,舌黄脉洪,此 邪在阳明气分。宜用白虎汤加葛根;连翅、元参、杏 仁等味,清气化热也。 前条汗后,头额痛,发热,脉弦长,乃阳明经病 自宜 透表,今汗多,则表邪己解,反烦热口渴,舌黄脉洪,则邪 不在经,而传及气分,非表散历能退。故用白虎汤之石膏、 知母、连翘、元参清肺胃,杏仁、葛根透经邪,甘草、粳米 养胃津。特葛根为阳明经病主药,石膏为阳明气熟主药,犀 角为阳明血热主药,邪既在气;仍兼经药者,以冀由气转 经,由经达表,仍从汗泄耳。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五 属性: 春温烦热口渴,舌黄尖绛,昏谵脉洪,此阳明气 血燔蒸。宜用玉女煎加连翘、元参、鲜百斛、鲜菖 蒲、青竹叶等味,两清气血也。 上条烦热口渴,舌黄脉洪,乃阳明气热,例宜清气。此 乃舌黄尖绛,神昏谵语,血分已热,心营被灼,非两清之, 病必不解。故用玉女煎之石膏,知母以清气,生地、元参以 凉血,连翘、菖莆、竹叶以清心营,甘草、粳米、石斛以养 胃阴,庶不热灼津伤,而成全痉厥为要。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六 属性:春温热不解,舌赤尖绛,神昏谵妄,口渴脉数, 斑疹隐隐,此热传心营。宜用鲜生地,鲜石斛,鲜玉 竹、元参心、连翘心,鲜菖蒲、竹叶、牛黄丸等味, 清营透邪也。 上条舌黄尖绛,谵语脉洪,乃气热传营。此条舌赤尖 绛;"神昏脉数,热已入营,将延血分。故以生地、元参凉 血,连翘、玉竹清热,菖蒲,竹叶清营,牛黄丸宧窍,不致 入血成痉·便是回生之兆。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辩第七 属性:春温舌绛或黑,谵妄烦躁,神昏脉促,斑疹紫 黑,此热入血分。宜用犀角地黄汤加元参心、连翘 心、鲜石斜、鲜菖蒲、紫草、至宝丹等昧,凉血清热 也。 上条神昏舌绛,斑疹脉数,热在心营。此条舌绛焦黑, 昏谵妄笑,脉促斑紫,热传血分。古称斑色紫为胃热,黑则 胃烂。邪在心胞则妄笑。心主血,心热则血热,血热则斑 黑。舌为心苗,心热则舌焦。斯非大剂凉血破瘀,则斑疹难 化。须藉犀角、生地,赤芍、丹皮凉血,元参、连翘、菖 蒲、至宝清心,徜得斑红神爽,庶可望治。然亦九死一生之 候,若见症如前,而或便闭腹硬,舌黑焦黄,可与凉膈散丁 之,俾大便一通,邪热顿祛,则病势霍然矣。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八 属性:春温烦热消渴,神迷如寐,舌卷囊缩,肢逆昏 厥,此热陷厥阴,真阴欲凅。宜用犀角、羚角、生 地、元参、连翘,天冬、麦冬、牡蛎、阿胶、钩藤, 鲜菖蒲等味,清络熄风也。 按仲景《伤寒》厥阴条云,烦熟消渴,气上撞心,饥不 欲食,今兼神昏舌卷,津液消耗。且厥阴为至阴之脏,有入 无出,仲景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厥少热多,是为 病解,厥多热少,病渐入深,其肢冷昏厥,势所必至。况厥 阴肝脉上循咽舌,下绕阴器,故为病必舌卷囊缩。斯时邪深 正竭,勉用犀角、羚角、生地、元参以清营络,天冬,麦冬 以壮水,阿胶、牡蛎以潜阳,钩藤、菖蒲以熄风,俾阴充阳 潜,热退神清,始有生机,然亦百中图一而己。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九 属性:春温舌黑神昏,烦躁咬牙,手足振颤,时或抽 搐,此热极风生,已成痉厥。宜用东洋参、鲜生地、 元参心、连翘心、鲜石斛、羚角、钩藤、石决明、白 芍、鲜菖浦等味,扶正熄风也。 神昏舌黑,烦躁不安,阳津阴液俱耗。阴亏则阳乏交 恋,少阳木火变为状火,化出内风,肆横旋扰,内逼神明, 外窜经脉,故手足振动。然此亦有虚实之分。其 虚者,阴伤风动,热走胃络,固宜清之朴之。其实者,热结 在腑,肠胃拥塞,便闭口噤,又宜功之疏之。其间虚实,大 相迳庭,若勿辨明,贻害无穷。兹云手足振颤,咬牙切齿, 一似啮物;兼之神昏舌黑,虚象昭然。雇用生地,元参,连 翘,石斛,白芍以养阴清热,羚角,石决明,钩藤,菖蒲以 清络熄风,东洋参以扶补正气,庶机可保万一焉。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十 属性:春温热渴不己,舌光色绎,心悸神迷,此热伤胃 阴。宜用复脉汤去姜桂,加地骨皮、鲜石斜、牡蛎、 白芍等味,甘凉养阴也。 舌绎而光,是无苔也,烦热消渴,胃宵津凅也。更兼心悸 神迷,营液亦耗。若不养阴,必致痉厥。非借复脉之生地, 鲜斛(1),麦冬,甘草以养胃阴,阿胶、牡蛎、白芍以滋肝 阴,则恐阳动风生,难免昏痉之变。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十一 属性:春温经旬不解,舌干紫晦,烦热消渴,神迷脉 数,此肝肾阴伤。宜用人参固本汤加阿胶、牡蛎,鲜 (1)鲜斛:复脉汤原方无此药。 石斛、鲜菖蒲、广郁金等味,凉肝滋肾也。 上条舌绎神迷·热渴不已,胃津营液俱耗,宜用甘寒。 此条舌干紫晦,神迷脉数,是肝肾阴伤,宜与咸寒。故用二 冬、二地以状水,牡蛎以柔肝,甘草、石斛以养胃, 菖蒲、郁金以宣窍,毋使阳升风动,而变痉厥焉。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十二 属性:春温面晦肢冷,心腹热甚,舌卷囊缩,神迷如 寐,默不思饮,此邪伏跃厥阴。宜用误吴又可三甲散加柴 胡梢、僵蚕、川芎、桃仁·丹皮、郁金、鲜菖蒲等 味,升泄阴邪也。 邪伏厥阴,漫无泄越,气血沉混,阳反如阴·所以面反 青晦;肢反逆冷,心腹反热,舌卷缩。此邪深入络,清浊 混淆,以致清阳蒙蔽,如醉如痴,机窍不灵,·默默如寐,与 饮则饮,不与亦不思,一如脱症也。斯时权衡,既非清凉可 解,又非温燥所宜·惟仿吴氏三甲散法,用醋炒鳖甲、土炒 山甲、酒浸地鳖虫以搜剔厥阴伏之邪,更兼柴胡、川芎、 僵蚕以升发少阳清阳之气,桃仁、丹皮以破血,郁金·菖蒲 以清心。服后茍得肢温面赤,语出思食,反觉烦扰欠安,则 邪得升泄之意,而病有转化之机矣。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十三 属性:春温头痛,发热恶寒,烦躁神昏,舌白尖赤,此 邪着表里。宜用杏仁、薄荷·蒌皮、连翘、橘红,羚 角、淡豉、桑叶、郁金、菖蒲等味,表里两解也。 凡头痛发热,无汗恶寒,乃温邪初袭肺卫之间。而兼烦 躁神昏,舌白尖赤,则有已犯心营之界矣。若仅与开泄,则 表邪虽解,而营热难清。故用杏仁、薄荷,桑叶,淡豉以疏 卫,连翘、羚角、蒌皮、郁金、菖蒲以清营。此为泄卫透营 之法,表俾里之邪有两解而无传陷也。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辩第十四 属性:春温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而忽大汗不止,或吐 或泻,肢冷脉微,神昏烦躁,此阳症变阴。宜用十四 味大建中汤,阴阳两顾也。 头期身疼,发热恶寒,本系表症。因服升散太过,或被 覆强逼,而忽大汗不止,或大吐大泻,遂致肢冷脉微,神昏 烦躁,乃表邪尽泄,阳气随脱,反为阴症。非用十四味大建 中汤之阴阳并补,则危在顷刻矣,是非温症正病,乃因病致 变之险候也。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十五 属性:春温头痛发热,心烦多呕,咳逆胸闷,将发痧 疹。宜用薄荷、大力,杏仁、连翘、淡豉、黑栀、枳 壳、枯梗、生姜、竹茹等味,清泄肺胃也。 头痛发热,邪初在表,心烦咳呕,胸闷不舒,则涉及肺 胃矣。夫肺热则化疹,胃热则化斑,若不开泄,势必入营。 故用薄荷、大力、淡豉、杏仁疏泄表邪,连翘,黑栀清泄内 热,枳壳、枯梗开提胸膈,生姜、竹茹和胃理痰。使膈上之 痰俱得宜化,则肺胃之气热自清,而邪无留停之患,若此用 法,庶无偏弊焉。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十六 属性:春温头痛身热,恶寒无汗,胸闷泄泻,此表邪传 里。宜用黄芩汤加葛根、薄荷、杏仁,厚朴,赤芩, 泽泻等味,通泄三焦也。 头痛身热,无汗恶寒,邪尚在表,理宜汗解。或加胸闷 泄泻,是邪不外泻,反从内走·若不分清才恐成痞结。故仿 仲景三阳合病,协热下利之例,用黄芩汤者,借黄芩之苦寒 清热,白芍、甘草之甘酸化阴,加葛根、薄荷以透表,杏 仁,厚朴以疏脾,赤芩、泽泻以分利,俾表里三焦之邪,一 齐分解,得一击百中之义焉。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十七 属性:春温发热恶寒,腕痛拒按,舌黄便闭,呕恶脉 滑,此温邪挟积。宜用保和丸加藿香、薄荷、淡鼓、 黑栀等味,消食透邪也。 东垣云:腕痛舌黄便闭,右关脉滑,痛而拒按 此为食 积。若兼恶寒发热,且欲呕恶,是挟温邪,宜与两解。故用保 和丸以消导,加藿香、薄荷、淡豉、黑栀,以疏泄也。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十八 属性:春温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颈颔核肿,牙关不 宣,此温邪时毒。主以荆防败毒散,再按经加减,以 疏风热可也。 凡时毒初起,亦必发热头痛,恶寒无汗,与温邪仿佛。 但颈间核肿,名为时毒,须要辨明结在何经,而施主治。凡 肿在颔下者,属阳明,以升麻、葛根为主,在耳下者,厉少 阳,以柴胡、黄芩为主,在颈项者,属太阳,以羌活、独活 为主。此系风热上壅,蕴结而成。故用荆、防、薄荷以疏风 热,积壳、桔梗以开上焦,羌、独、升、葛,柴、芩为三阳 经消风化邪之主药。临症时,再能按经加减,则症无不痊 矣。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十九 属性:春温头痛,恶寒发热,面赤目红,咳逆嚏涕,咽 痛口渴,此麻疹也。宜用薄荷、大力、荆芥、杏仁、 蝉衣、桔梗、甘草、连翘、马勃、射干等味,疏风透 疹也。 风温犯肺,热壅上焦,故初起面目俱赤,咳涕咽疼,皆 手太阴见症。今头痛恶寨,发热无汗,是邪踞卫分,腠理不 开,郁化斑疹,苦不疏散,恐其内陷。故用薄荷、荆芥、蝉 衣、大力以祛风,连翘、桔梗、马勃、射干以清热,使斑疹 透露,不致传入心营,而变神昏之险。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 属性:春温汗多,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闷,舌黄脉 洪,此邪传阳明气分。宜用大剂白虎汤,直清阳明 也。 发热而微兼恶寒,目痛额疼,不得卧,此属阳明经病, 宜用葛根汤辛凉解肌。若不恶寒而反恶热,口渴,舌黄,脉 洪大,此属阳明气热,宜用大剂白虎汤辛寒清胃。如无汗而 舌淡黄者,不可用也。若舌黑尖绎,神昏谵语,烦热脉数, 此属阳明血热,又宜犀角地黄汤凉血透邪也。若舌虽焦黑, 而苔见老黄,此属阳明腑热。以凉膈散下之。总之,此皆阳 明症,而有经病腑病血病气病之殊,俱当按症施治,不得丝 毫混淆,而天人性命,可不慎欤!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一 属性: 春温不恶寒反恶热,烦躁神昏,斑黄谵妄,舌黄 焦黑。扬手掷足,逾垣上屋,此阳明腑热。宜用大 剂白虎汤加犀角、连翘、元参、人中黄、竹叶;若 大便闭结,频转矢气者,更加大黄、元明粉,缓攻清 热也。 上条阳明气熟,只宜白虎汤以清气分。此条昏谵便闭, 舌色焦黄,斑黄狂乱,乃热结胃腑,非清凉可解。故用大剂 白虎合犀角、人中黄、元参、连翘以两清气血,兼大黄、元 明粉以缓逐其瘀,俾大腑一通,则邪热顿解,而狂妄皆平 焉。仲景云:大便闭而转矢气者,有燥矢也,其腹必硬痛, 若腹虽硬痛,而下利稀水者,此热结旁流,仍宜攻之。勿以 大便既泄,而徘徊莫进,医者详之。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二 属性:春温经旬不解,神昏狂妄,舌绎焦黑,紫斑或 黑,烦躁难禁,此热陷血瘀。宜用犀角地黄汤加紫 草,元参、连翘、广郁金、鲜菖蒲、紫雪丹等味,凉 血化斑也。 热传阳明不解,必致入血,热与血瘀,非清凉可退。必 藉犀角,生地、元参、连翘之凉血,又佐赤芍,丹皮、桃 仁、紫草之破血,郁金、菖蒲之宣窍,紫雪、竹叶之清心, 务得神滑舌润,斑转红活,方有生机。然斑色紫黑,胃热已 极,若见烦躁,则内闭外脱之势已成,其危可立而待也,虽 欲逆挽天机,恐亦聊尽人工而已。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三 属性:春温热不解,少腹硬痛,小便自利,大便黑色, 昏谵狂妄,此蓄血也。宜用犀角、生地、桃仁、丹 皮、赤芍、归尾,灵脂、柴胡、黄芩等昧,甚者加大 黄、鳖虫,破瘀逐邪也。 上条热陷血瘀,此条热与血结。仲景云:小便自利,大 便黑色,昼则明了,夜则谵语,此蓄血症也。热既入血,非 破不解。故仿犀角地黄汤加归尾、桃仁、灵脂、鳖虫、大黄 破血逐邪,俾瘀血破而邪热透,则狂妄之形字息也。按仲景 论蓄血,有太阳不解,而由腑及血,用桃仁承气汤; 有阳明 不解,而由气及血,用犀角地黄汤(1);甚者俱用抵当汤逐 之。今温邪蓄血,必从阳明入血者居多,故用犀角地黄汤清 之。陶氏用小柴胡汤加归尾、出楂、桃仁、丹皮,以有寒热 往来涉及少阳者,且热既入血,非升泄不能解也。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四 属性:春温妇女往来寒热,经水适来,病发适断,昼 明夜昏,此热入血室。宜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归 尾、桃仁·山楂、丹皮、赤芍、广郁金、鲜菖蒲等 味,破瘀透邪也。 仲景云:妇女伤寒,经水适来,热则适断,寒热往来, 昼则明了,夜则谵语,此热入血室,当刺期门穴。此穴在胁 下,肝之络也。血室者,血海也。考<内经>,冲脉为血 海。又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凡妇女经水贮于冲脉,必 由肝牌心三脏之续扰而能蓄泄有常。今热由少阳传入血海, 则瘀滞不行。血厉阴,夜亦属阴。凡人卫气,昼则行阳,夜 (1)犀角地黄汤:《伤寒论》无此方·乃后世注家之意 则行阴,故入血之邪,至夜则剧。陶氏仿小柴胡汤升泄少 阳,加归尾,桃仁、赤芍、丹皮、山楂凉血祛瘀,兼郁金、 菖蒲宣窍透邪,甚者加大黄、鳖虫逐之。总之,临症之识, 不外气血营卫,阴阳表里,用药之要,得中寒热温凉汗吐下 和而已也。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五 属性:春温表证未解,大便忽泻,胸腕痞满,按之不 痛,舌黄脉滑,此邪陷成痞。宜用泻心汤,苦降辛通 也。 仲景论痞,都因误下邪陷而成。今表症未解,而忽加泄 泻,与误下之意相同。以致表邪乘虚陷入,势欲下泄。奈其 人胃气尚强,与热相抗,而邪难直泄。因而阻遏心下,蕴结 不散,遂致有形,按之不痛。斯时表之则邪难外越,攻之则 邪不下走。故仲景用泻心汤,得芩、连之苦寒泄热,半夏之 辛温通阳,积实(1)之苦燥破结,虚者合人参之甘温扶正,名 为泻心,非泻心也,乃泻心下之痞满耳。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六 属性:春温吐泻已多,舌光干赤,呃逆不食,脉软神疲, 此胃阴大伤。宜用橘皮竹茹汤(2), 和胃养津,呃不 (1)机实,张仲景诸泻心汤原方均无此药。 (2)橘皮竹茹汤:下文注解所列诸药,系本方之加藏,非(金柜要略)橘皮 竹茹汤原方。 止,用代赭旋覆花汤(1),通胃镇逆也。 吐泻既多,胃气大伤,所谓大吐伤阳,大泻伤阴也。若 舌既干红而无苔腻,镜面之象已成,胃津消耗已竭矣。加之 呃逆不食,胃失冲和,肝邪横逆,侮其所胜,故用橘皮、半 夏、党参、甘草和胃气通阳明,麦冬、竹茹、梗米、白芍养 胃阴制厥阴;若呃再不止,更加代赭石、旋复花以镇其逆; 倘胃津消乏,舌不生苔,加乌梅、木爪、蔗汁、芦根汁,姜 汁,俾胃中之阴阳两协其和,则呃无不止也。此皆所论热劫 胃阴之症。更有舌淡无热,肢冷脉软,乃胃中阳虚,阴浊上 泛,后天坤阳大败,古称土败则其声哕。哕即呃也。胃阳既 困,气失宣化,若非辛通,阳何由复。即以代赭旋复花汤加 淡附、吴萸、姜汁,少入川连二三分,俾苦寒之味,引阳入 阴,不致为阴所拒;而辛热药性得以斩关直入,犹仲景白通 汤中,加入尿、猪胆汁之意也。然呃逆之症,阳虚者多,治 呃之法,用凉者少。更有肝火上冲,胃气失降,而致呃逆 者,其气必从少腹上冲咽喉,而轧轧连声,势甚雄壮,脉弦 目赤,消渴易饥,又宜当归龙荟丸,大苦大寒之直泄厥阴 也。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七 属性:春温诸恙悉平,不饥不食,舌干无苔,此胃阴大 伤用《金柜》麦门冬汤加乌梅、木瓜、谷芽、金 (1)代赭旋复花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原作"旋复代赭汤"。 柑皮等味,甘酸化阴也。 病后不饥不食,舌干无苔,乃热伤胃,胃气不复也。 然胃为阳土,非柔莫济。故用党参、麦冬、甘草、茯神(1)之 甘以养胃,乌梅、木爪之酸以制肝,且得甘酸化阴,甲已化 土之义,更兼半夏、谷芽辛温通阳,使胃可醒而食可进也。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八 属性:春温病退,舌淡脉微,不饥不食,泛泛欲呕,此 胃阳大伤。宜用六君子汤加白蔻、吴萸、姜汁等味, 温补胃阳也。 上条舌赤无苔,不饥不食,伤及胃阴,宜用甘酸柔润, 以济其阴。此条舌淡脉微,不饥不色,伤及胃阳,宜用甘温 刚燥,以扶其阳。此胃中之阴阳偏损,不可不辨,医者慎 之。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二十九 属性:春温发热恶寒,喘逆胁痛,此邪滞肺络。宜用 《金柜》旋复花汤加苏子、开肺、杏仁、郁金,川 贝、积壳、桔梗等味,开肺和络也。 发热恶寒者,表邪未散,喘逆胁痛者,肺气壅遏;若不 宣通,恐延痿廱缠绵。故用旋复,新绎、橘络以通络气,苏 子、杏仁、川贝以降肺气,枳壳、桔梗、枇杷叶以开上焦之 (1)茯神:《金柜要略》麦门冬汤原方无此药。 气,使邪从上散,不致传变为妙。 <目录>春温条辨三十条 <篇名>春温条辨第三十 属性:春温热不解,咳逆胁痛,痰中带血,此肺络内 伤。宜用《金柜》旋复花汤加归须、柏仁、降香、苏 子、沙参、甜杏、川贝、枇杷叶等味,清肺通络也。 上条发热恶寒胁痛,乃邪在表而阻及肺气;此条烦热胁 痛痰血,为邪在里而伤及肺络,必得气血两通,庶可病解。 故宜旋复、新绎、归须、柏仁以和血络,苏子,降香以通气 滞,沙参、杏仁、川贝、枇杷叶以清肺热,方为妥帖。 <目录> <篇名>论伤暑中暑中热辨误 属性:尝考仲景《金柜》,有中喝而无中暑,后贤诸书 有中暑而无中喝。或以中暑即伤暑;或以中喝即中 热,或以伤暑即伤寒;议论纷纷,终无实指。赖张洁 古出而云:静而得之谓伤暑,动而得之谓中暑。此二 语颇为中窍。但于动静之间,虽如指掌,而中、伤之 义,尚末缕析,犹恐难启后蒙。盖冬令风寒,原有 中、伤之异,而夏间暑热,岂无伤,中之分?夫寒有 伤寒、中寒之路,大凡伤于阳经在表,则为伤寒; 中于阴经在里,则为中寒。冬令如斯,夏间果无待言 矣。凡人于盛暑之时·纳凉广厦,避暑深阴,阳为阴 遏,腠理闭塞,俄而无汗,头痛身疼 恶寒发热,胸 闷呕恶,此即静而得之为伤暑也。更有暑热相逼,好 食生冷,不禁房欲,遂致肾阳内歉,腠理不密,寒凉 暑湿,乘虚直入,顷刻胸腹闷痛,肢逆汗冷,吐泻交 作,此无论动静,而即为中暑也。若此则冬有伤寒, 即夏有伤暑;冬有中寒,即夏有中暑也明矣。至于 夏暑炎蒸,赤日傍午,或躬视荒野,或力竭常涂,元 气既虚,曝烈复逼,登时昏倒,人事不知,此即动而 得之为中热也明矣。盖暑症之来路有三,而治暑之 例法非一。若由此而扩充之,庶读书乏间津之叹,而 临症无歧路之迷。予所以不揣谫陋,将伤暑、中暑、 中热列为条辨,以便逐一参考。至于错综融会,运用 之妙,存乎其人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一 属性:伤暑初起,无汗恶寒,头痛身热,渴不引饮,舌 白呕恶,此邪初袭卫。宜用香蕾饮(1)加杏仁、薄荷、 通草、豆卷,连翘、大力、丝瓜叶等味,汗解可也。 (1)香蕾饮:本条所指香蕾饮,乃宗其方义,故下文注解中,只取君药香蕾 一味,余皆舍而不用,下"伏暑条辨第一"同。 暑必挟湿,先伤气分。凡人静坐纳凉,暑风乘袭,肌表 因之,阳被阴遏,腠理闭郁,发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等 症。鈏湿蕴化热,势渐燎原,胃液不升则口渴,湿邪内蕴则 不引饮,肺气失宣则烦而欲呕。兼之舌白苔腻,脉形缓大, 无非挟湿而然。洽用香薷者,体轻浮而性温泄,乃夏令之麻 黄,善于走表,加杏仁宜肺,薄荷,大力祛风,连翘,豆 卷、通草泄湿清热,是邪在卫分,宜先汗解,杜其传里之 患矣。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二 属性:伤暑既汗,头痛虽减,热仍不解,舌白渐黄,脉 洪口渴,此邪不汗解,热延气分。宜用白虎汤·加杏 仁、通草、连翘、淡竹叶、枇杷叶;若头痛未止,再 加葛根、薄荷,清凉解散也。 承上条,既发汗而热不解,则卫外之邪渐传气分。故 头痛减,而舌转黄,至脉洪口渴,则气热盛也,用白虎汤直 清阳明气分。如头额仍痛 外邪未尽,必加葛根、薄荷走表 祛风,以头为清阳,非风药不能到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三 属性:伤暑不恶寒而发热,身痛呕吐,溺赤便泻,此邪 布三焦,上下交征。宜用六一散合黄芩汤加杏仁、厚 朴、赤芩、豆卷,粉葛根、连翘等味,清泄三焦也。 此与前条同是上焦之病,而溺赤便泻,则已传布三焦, 又与(仿寒论)中三阳合病下利之义同。盖既汗不解,清气 分亦不解,则邪无出路,必致下传面为泻也。故仿六一散合 黄芩汤加杏仁,葛根、厚朴、连翘、赤芩、豆卷,俾三焦表 里之邪一齐尽解,庶为周至尔。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四 属性:伤暑汗出,身不大热,而舌黄腻,烦闷欲呕,此 邪踞肺胃,留恋不解。宜用黄连温胆汤,苦降辛通, 为流动之品,仍冀汗解也。 此条汗出而不大热,是卫分之邪既解,但舌黄欲呕,又 为邪阻肺胃,气分未清。用温胆汤辛以通阳,加黄连苦以降 逆。不用甘酸腻浊,恐留连不楚耳。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五 属性:伤暑六七日脉洪而数,口渴,舌干苔红(1),此热 劫胃津,气血燔蒸。宜用玉女煎加鲜石斛、花粉、麦 冬、梨汁、蔗浆等味,两清气血也。 上条表邪解,而余邪逗留。此条表邪传里,由气及血, 亢阳偏燎,消烁津液。所以口渴舌干,色红少苔,湿尽化 热,兼之脉洪数,而烦渴喜饮,其亢热不独在气,而兼在血 矣。故用玉女煎两清气血,加花粉、石斛、麦冬、梨汁、蔗 (1)舌干苔红,似作"舌红苔干"义较妥。 浆,甘寒生津,不致舌黑神昏为要。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六 属性:伤暑热甚,口渴,舌黄尖绎,斑疹隐隐,神昏谵 语,此气分不解,而热渐入营。宜用沙参、连翘、元 参、桑叶、甜杏仁、花粉、鲜生地、羚羊角、鲜斛 斛、鲜菖蒲、广郁金、牛黄丸,芳香宣窍,为心营肺 卫两清之也。 此条气分不解,渐入营分者。以肺主气,心主血,故口 渴舌黄为气热,尖绎昏谵斑现,为营分受灼,若不两清,病 必不解。故用沙参 连翘,元参,花粉、石斛清气热,鲜生 地,羚角、菖蒲、郁金,牛黄丸以透营邪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七 属性:伤暑舌黄渐黑,尖绎底赤,神昏烦躁,斑疹透 露,目赤齿枯,此邪既入营,气分犹炽。宜用犀角 地黄汤加元参、人中黄、鲜菖蒲、鲜石斛、青竹叶、 牛黄丸等味,清营透邪也。 上条气热传营,此条营既受邪气犹未清。故舌黑尖绎底 赤,仍带黄苔,薄而干裂,甚至昏谵斑现,目赤齿枯,营分 之热已极。非藉犀角地黄汤凉血,合元参、中黄化斑,菖 蒲、竹叶清心,牛黄丸芳香入络,能清营熟,而兼透邪。若 舌黑尖绎,黄苔厚燥,此为有地之黑,乃热结胃腑,又宜凉 膈散下之。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八 属性:伤暑旬余,热仍不解,舌绎焦黑,斑色或紫或 黑,神昏妄笑,此热炽血分,津枯邪滞。宜用犀角地 黄汤加羚羊角、元参心、连翘心、鲜石斛、人中黄、 鲜菖蒲、紫草、红花、至宝丹等味,凉血透斑也。 此言营热不解,而延入血分。故舌绎焦黑,血既被蒸, 失于荣灌,则斑色或紫或黑,且心主血,心热则血热,血热 则昏谵妄笑。故用犀角地黄汤合紫草、红花行血清热,兼至 宝丹芳香入络,以透内邪。若再不解,病必危矣。此舌黑而 解绎者宜之,为无地之黑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九 属性:伤暑热甚,舌焦神昏,谵语妄笑,寻衣摸床,撮空 理线,此邪盛正虚。宜用人参固本汤加牡蛎、白芍、 元参、鲜石斛、鲜菖蒲、羚角、钩藤等味,扶正透邪 也。 此言营血热炽,故舌黑昏谵,热极伤阴,真元失守,故 寻衣摸床,撮空理线,乃将危之兆。近世以寻衣摸床,撮空 理线,为心胞热极,不知此乃肾阳大伤,水不济火,阳化内 风,旋扰不息,有水火未济之象。宜用人参,二地、二冬、 甘草、牡蛎 白芍填阴济阳、羚角、钩藤清络熄风,庶几可 保万一焉。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十 属性:伤暑日多,舌黄焦黑,大便闭结,少腹硬痛,转 矢气者,此有燥矢也。宜用小承气汤加元明粉、鲜石 斛、元参心、鲜菖蒲、生首乌等昧,化内结而保胃津 也。 舌赤苔黄,而兼焦黑,一如沉香色者,斯为有地之黑。 热烁既多,津枯邪滞,既难汗解,又难凉泄,且便闭腹硬, 时转矢气,此仲景所云:转矢气者有燥粪也。急以小承气合 元明粉,生首乌,仿仲景急下存津,既不伤胃,又能化结, 诚为至当。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十一 属性:伤暑曾经吐泻,舌黄而腻,胸膈不爽,此阳邪内 陷,将成痞结。宜用半夏泻心汤,苦降辛通,毌使成 结也。 按仲景《伤寒例》云(1):痞气每因表邪未尽,遽行攻 下,以致阳邪乘虚内陷,结于胸下,既不能下泄,又不能上 散;上下久通,阴阳互结,心下有形,按之不痛,名曰痞 气。今暑湿之邪,初起虽与伤寒不同,然其吐泻邪陷而成痞 则一也。故用芩、连苦寒降热,姜、夏辛温通阳,俾热泄阳 (1)仲景《伤寒例》云:按今本《伤寒论,伤寒例》无此语。 通,使痞不攻自散矣。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十二 属性:伤暑胸间痹痛,气逆如阻,此结胸也。宜用小陷 胸汤,加枳壳、桔梗、甘遂、郁金等味,涤痰开结 也。 凡结胸之症,必因其人中气素虚,浊痰复盛,又感暑 浊,交相互结,胸间因而作痛。宜用甘遂,半夏,瓜蒌以涤 浊痰,佐入黄连,枳,桔,泄热开胸。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十三 属性:伤暑瘀热不解、胸肋板痛,此血结胸也。宜用桂 枝、红花、瓜蒌,郁金、桃仁、赤芍、海蛤等味,消 而且散。若少腹硬痛,小便自利,大便黑色,此蓄血 也。宜用桃仁承气汤祛瘀逐邪也。 前二条痞与结胸,皆言热结在气。此条结胸与蓄血,皆 言热结在血。其结在胸者,仿海藏桂枝红花汤加瓜蒌,桃 仁、海蛤,为表里并消,若结在少腹者,用桃仁承气汤,为 上下分消。仲景谓蓄血者,必小便自利,大便黑色:若小便 不利者,乃热结膀胱,非血结也。以此辨诸,最为明验,学 者详之。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十四 属性: 伤暑热久不解,神迷如寐,舌红少津,饥不欲 食,脉数无神,此热伤胃阴,津不肯复。宜用复脉汤 去姜桂,加地骨皮、鲜石斛、鲜谷芽等味,养胃和 阴,以待一阴来复也。 此言热久伤阴,胃津大损,故舌于干红,而神疲多寐。余 热消烁则易饥,胃阴被伤则不饮食。用复脉汤养阴,石斛、 谷芽养胃,俾热去津还,而胃纳自旺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十五 属性:伤暑热久,杳不知饥,舌干或赤或黑,而无苔 腻,此镜面舌也。以热劫胃津,气不化液。宜用西洋 参、麦冬、霍山斛、知母、白芍、木爪、建莲肉、鲜 谷芽、甘草等味,甘酸化阴也。 凡热病之后,舌干赤而光洁无苔者,此名镱面舌,无论 病祥如何,总宜滋阴为主。若黑而干赤无苔,此为无地之 黑,乃阴伤液涸,急宜甘凉补阴。故用洋参、甘草、麦冬、 谷芽,合白芍、木爪甘酸化阴,即甲己化土之义也;若见焦 黑,热势尤甚,宜加生地、知母柔阴和阳。法虽如斯,而神 机变化,则存乎其人焉。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十六 属性:伤暑日多,身无大热,脉软神疲,默默如寐,唤 之略应,并不烦躁,此邪正混淆,湿浊蒙蔽,清补两 难。惟用鲜藿香叶、鲜稻叶、鲜荷叶,鲜佩兰叶,鲜 菖蒲,白蔻仁、益元散等味,辛凉清解,以化余邪 也。 身不大热,脉软神疲,乃病退之象。但默默欲寐,唤亦 不苏,与饮则饮,不与不索,此余邪蒙绕三焦,清阳不得舒 转。清之则损其阳,补之则助其湿,最为两难。惟宜藿香 叶、稻叶、枫兰叶、荷叶、菖蒲,俱用鲜者,取其质轻气 薄,芳香驱浊,更加白寇仁、益元散,通阳宜气,俾正不伤 而湿可祛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十七 属性:伤暑汗多身热,经旬不解,胸腹发出白瘖,状如 水晶粒,此湿邪化热,气液外泄。急宜洋参、连翘、 甜杏、花粉,骨皮、银花、麦冬、绿豆壳、鲜荷叶等 味,清养气液也。 身热汗多,而病不肯解,正气已虚,又见白瘖,是气液 外泄,不可再用疏散,以伤其气。惟宜洋参、麦冬、银花、 绿豆壳,清养气液而又兼化邪也。若舌红少津,而食不甘 味,即以复脉汤去姜桂,养阴益气。更有舌淡少苔,而胃不 加纳,当以六君子汤加牡蛎、白芍扶胃敛阴,勿因见瘖而踌 躇莫进。近时医辈,都以治痧之法治瘖。不知痧为太阴风 热,斑为阳明火毒,其初见隐隐,固宜清之透之,若已见点 粒,即宜解之化之,尚不敢恣意透泄,以虚其内,而恐邪陷 莫救也。至白瘖乃气液外泄之候,若既现而再行疏泄透汗, 其不致气悦而毙者几希矣。予见知医之辈,不惟青年浅见者 蹈此流弊,即皓首老成者,尚难观觑破此关,故并及之,以质 诸高明,为是否耶?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十八 属性:伤暑解后,胸腕不爽,舌淡不渴,脉缓不饥,此 湿去阳伤。宜甩六君子去术,加蔻壳、擅香、梗米、 姜渣、益智、麦芽等味,扶胃运阳也。 此热势虽解,而阳己受伤,故胸腕不爽,舌淡不渴也。 盖脉已和缓,则无热可知,而犹不饥不食,乃胃阳被伤,失 运行之机,故用六君子合蔻壳、姜渣、檀香斡旋坤饵,去白 术者,恐致壅滞耳。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十九 属性:伤暑初起,恶寒发热,咳逆气喘,此素有痰饮, 复挟暑秽。宜用温胆汤合苏予降气汤,清暑化痰也。 凡有痰饮,阳气必虚,加以暑秽乘袭,则痰动气升,肺 失清降,故喘咳并作。用温胆汤以逐饮,苏子以降气,俾痰 开气顺,则暑邪不攻自走矣。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二十 属性:伤暑发热咳喘,胸肋刺痛,痰中带血,此暑热壅 滞,激伤肺络。宜用苇茎汤加沙参、川贝、新绎,旋 复花、杏仁等味,清肺和络也。 前条暑热动饮,此条暑热动血,故胸肋刺痛,咳痰带 血。用苇茎汤加旋复、新绎、沙参、杏仁、川贝,两清手大阳 气血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二十一 属性:伤暑发热头痛,泄泻不止,此饰邪下迫。宜用黄 芩汤加葛根、豆卷、二芩、泽泻等味,清肺利湿也。 发热头痛,邪尚在表,而泄泻频频者,乃肺邪不解,下 传大肠。因肺与大肠相为表里,原是一脏一腑也。盖邪既不 能外解,势必直趋大肠,而为泻利,即仲景(伤寒例)中, 三阳合病(1)协热下利之义。故用黄芩之苦寒清肺,甘、芍之 甘苦敛脾,其头痛者,加葛根以解表邪,合二芩、豆卷、泽 泻分利膀胱也。 (1)《伤寒例》中,三阳合病:按今本《伤寒论·伤寒例》中,无三阳合病 之属性。 "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二十二 属性:伤暑热不解,先泻后痢者,此腑邪传脏,热积气 滞。宜用治洁古芍药汤,加杏仁、厚朴,山楂等味;若转 红者,为病进,更加当归、桃仁、地榆,清气和血也。 此言表邪已解,而泻渐转痢,是邪既入内,而腑邪传 脏,最为凶兆。故用洁古芍药汤,借芩、连之苦寒以清湿 热,槟、木之辛温以通气滞,合归、芍和血,楂、朴破积; 若转红痢,乃气已转血,更加桃仁、地榆和营止血,所谓和 其血而痢自止,调其气而后重除焉。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二十三 属性:伤暑热不解,腕闷呕恶便泻,舌白罩灰,此胃阳 不足,湿浊阻遏。宜用生姜、半夏、厚朴、通草、六 一散通阳泄浊;热甚者,加黄芩、黄连,苦寒清热 也。 此言中阳不振,暑秽内结,上呕下泻,胸腕痞闷,例宜 生姜、半夏、厚朴辛温通阳,通草、六一淡渗泄浊,但舌白 罩灰,发热烦躁,又为热邪内伏,加芩、连苦寒泄热,俾邪 热解而胃阳复,则湿浊自祛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二十四 属性:伤暑身有大热,而汗多口渴,舌黄神疲气喘,脉 大而虚,此气虚挟暑。宜用清暑益气汤加熟石膏、鲜 荷叶,扶正却邪也。 暑必伤气,故汗多,热则伤津,故口渴。证类白虎,而 舌不甚赤,苔带微黄,脉似洪而虚软无力,乃虚中挟暑。非 若热传阳明之汗多口渴,舌赤苔黄,脉洪有力者可比。兼之 神疲肢倦,气逆烦躁,正《内经》所谓:脉虚身热,得之伤 暑是也。用东垣清暑益气汤者,借参、氏、术、甘朴中洲, 麦冬、五味生津液,合升、葛升阳,芩、泽泄湿,神曲、膏 皮斑脾气,石膏、黄柏清内热,此为升降疏补,表里上下, 一齐分消之意。勿以药味之多而妄为增减,用其得宜,效如 桴鼓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二十五 属性:伤暑身无大热,汗多神疲,嗜卧不食,舌黄溺 赤,此暑湿伤阳。宜用清暑益气汤,益气利湿也。 上条虚中挟暑,身热汗多,故升降疏补之中,少染苦 寒,以清内热。此条暑湿伤阳,无热汗多,故不加清凉之 味,再损中阳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二十六 属性:伤暑日多,病仍不解,朝凉暮热,舌黄尖赤,口 渴汗多,夜或昏谵,此热伤阴分,邪逗营中。宜用玉 女煎加人参、元参、骨皮、柴胡、荷叶、青蒿、鲜菖 蒲等味,育阴清营也。 暑热不解,而致朝凉暮热,此名潮热,状虽如疟,却无 寒战,如潮之不愆其期,故名。甚至舌尖赤,而夜则昏谵, 乃热伤阴液,邪逗营中,午后则卫气行阴,阴邪用事,所伏 余热,乘时而动。故用玉女煎之石膏、知母清气分,生地、 元参滋血分,青蒿、荷叶、柴胡透里邪也。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一 属性:中暑头胀,恶寒身热,胸腹满闷,欲吐不吐,欲 泻不泻,烦闷难安,此暑浊中胃。宜用食盐一撮,童 便调服,用指探吐,以宣上焦也。 凡中暑秽,必先入胃,胃气阻遏,升降失宜,致不得吐 泻,而烦闷不安,此厉闭症,非吐不解。故用食盐一撮,放 锅刀上烧红,冲入童便一杯调服,以指探吐,盖吐中即有发 散之意也。况食盐,童便,性皆威寒下降,才下咽而随即探 吐,使邪仍从上散。吐后稍平,即以栀豉汤加杏仁、厚朴, 扁豆和之,若吐泻不止者,即用藿香正气散祛秽化邪也。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二 属性:中暑发热,心下似烦,漾漾欲呕,此暑侵上焦, 肺胃不和。宜用苏叶、藿香叶、白寇壳、人中白等 味,宜通肺气也。 古称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然呕则在脾, 吐则在胃。更有轧轧连声似噫气而短促者,谓哕,病亦在 胃,即呃逆是也,乃胃败之象,《内经》所谓土败则其声哕 也。又轧轧连声似呃逆而缓长者则谓噫,病在肝,即噫气是 也。今邪犯上焦,未尽传胃,而漾漾欲呕,乃肺气不和。故 用苏叶、藿香叶、白芷、蔻壳辛香轻薄,恰到肺位,兼用人 中白者,因暑本浊邪,以浊攻浊也。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三 属性:中暑吐泻并作,吐既止而泻不止者,宜胃芩汤泄 之;若泻止而吐不止者,宜黄连温胆汤和之。 既吐且泻,邪已分布,今吐止而泻不止,为上焦既清, 而邪趋于下,用五芩以分泄,合平胃以驱湿;若泻止而吐犹 未止,乃邪在中焦,用黄连温胆汤,苦降辛通,勿使邪结中 焦,而成痞胀为要。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四 属性:中暑吐泻不止,渐致肢厥汗冷,甚而转筋麻木, 初起宜六和汤,甚则四逆汤加吴萸、木瓜,姜汁炒川 连等味,温胃制肝也。 凡暑中在脾,秋发则为疟痢,骤发则为霍乱。今吐泻不 止,而致四肢厥逆,汗冷气衰,阳津阴液俱凅,气血营卫皆 伤,霎时形肉取瘪,转筋麻痹,皆气血不能运达四末,急宜 大剂竣补中阳,仍兼和荣益气 以冀吐泻止而肢温汗敛,即 是回阳之兆,若再疏泄,则投石下井矣。至于呕吐频频,药 难下咽,阴盛于内,阳药拒格,故用四逆汤,加吴萸,木瓜 平肝敛液,更用姜汁炒川连三四分,另煎取汁一杯,滴入药 内饮之,俾以类相招,不致呕出,此即仲景白通汤中,加入 尿、猪胆汁之意也。再按转筋霍乱,年来屡见,甚至如疫一 般,同时并染,虽系人间病象,究亦天时所侵。盖大江以 南,地卑气湿,其沿江濒海,雾露潮湿,甚于别处,故湿邪 为患,四时多有,山岚瘴气,夏秋益倍。茍其人正气素虚, 暑秽湿浊乘虚犯之,必由口鼻直趋中道,忽然胸腹闷痛,烦 乱不安,且不得吐泻,此属闭症,宜与探吐。更有胸腹沟 闷,实时吐泻,甚至频频,而肢冷汗多,形肉顿瘪,且转筋 麻木,此属脱症,宜用温补,盖既吐且泻,水谷倾囊,冷汗 不止,气液外泄,致身中阳津阴液俱凅,气血营卫皆损,无 以荣养筋脉,自然肢节拘攀,麻痹不仁并至矣。此时急宜大 补,以附子理中汤温理中阳,合吴萸、木爪舒筋泄肝;或以 乌梅安胃丸去黄柏,倍用参、附,亦对症之良方。余遇是 症,每用此汤,屡获奇效,较之四逆、理中汤更为合宜。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五 属性:中暑吐泻,四肢逆冷,吐蛔者,用乌梅安胃丸, 肝胃两和也。 按仲景谓蛔厥无阳症(1)。又厥阴篇云:气上撞心,饥不 欲食,食则吐蛔者,亦由中阳大损,厥浊上泛而然。故蛔乃 平人皆有,惟胃气调和,不得上涌,且邪不犯厥阴,亦不上 出。玆因吐泻已多,四肢厥冷,中焦阳气大伤,厥浊乘虚上 泛,故蛔自吐出。凡厥阴为病,必错染不一,用药亦难纯 粹,故用栋、连之苦寒降其逆,梅、芍之酸寒至其肝,又合 椒、姜之辛辣驱其阴浊,参、归,桂、附之甘温温补真阳 也。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六 属性:中暑吐泻后,汗多肢冷,舌润而黑,并不渴饮, 此水极如火。宜用回阳救急汤,驱阴复阳也。 此条全以辨舌为要,不可以舌黑而遽为热极。盖凡黑而 焦者,果火极如水。今吐泻之后,汗多肢冷,阴症昭然。况 虽黑而润,并不渴饮,的是水极如火,系阴盛既剧,一线之 阳,杳杳欲脱,非借六君子汤补中州,兼姜、附、归、桂, 助阳驱阴,其不致危殆者几希矣。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七 属性:中暑吐泻后,身反热,舌焦赤无苔,口渴不欲 食,此邪去阴伤。宜用(金柜)麦门冬汤加白芍,乌 (1)蛔厥无阳症:今本仲景(伤寒论)中无此语。唯《辨太阳病脉症并治 下》有"脏结无阳症;一语。当系作者记误。 梅、谷芽、荷夜等味,两济其阴也。 吐泻伤阴,故身反热,舌干赤无苔,口渴不欲食,皆胃 津大伤,不得化液上升。且胃为阳土,非柔莫济,"故用(金 柜)麦门冬汤,合乌梅、白芍之酸,谷、米之甘,化阴和阳 也。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八 属性:中暑之后,舌淡不渴,身痛,脉软,不食,此邪 去阳伤。宜用黄只五物汤(1)加麦芽、谷芽,木瓜,藿 香等味,甘温扶阳也。 上条邪去阴伤,治以甘酸。此条邪去阳伤,主以甘温。 况身痛脉软,表阳亦伤,故用黄祗五物合藿香,益智,麦 芽、谷芽甘温之味固表扶阳,庶为合例。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九 属性:中暑恶寒发热,肢节酸疼,头痛颈强,此暑风袭 表,防发痉。宜用桂枝、杏仁、黄祗、防风、蒺藜、 钩藤、海风藤、桑叶、防己、地龙等味,袪风宣络也。 夏间暑炎,汗多气泄,风邪易袭,以致头痛项强,恶寨 发热,骨节不和,乃虚中挟风。故宜桂枝、黄祗固表,防、 杏、二藤、地龙、桑叶祛风,俾表和风熄,则不致延为痉厥 之患。夫痉者,仲景原有刚痉、柔痉之异,犹恐后人虚实难 (1)黄祗五物汤,(金柜-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方作"黄祗桂枝五物汤"。 故,故以有汗,无汗为辨。然愚意言之,无汗恶寒 发热,头 项强痛,手足抽搞,角弓反张,此风自外来,即无汗为刚痉 也。更有吐泻之后,或产后血虚,或热极伤津,汗多液亏, 而身热口噤,头摇直视,抽搐反张,斯风自内作,即有汗为 柔痉也。是则风有内外,病有虚实。外来者,宜散宜清,内 作者,宜柔宜补。宜清宜散者,用小续命汤加减;宜柔宜补 者,用复脉汤加堿。此为治痉之权衡,明理者裁之。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十 属性:中暑过汗,肢冷脉微,息淹神疲,状如欲脱,小 便黄赤,此湿留气脱。宜用归祗建中汤,加赤芩、车 前、滑石、萆薢等味,护阳利湿也。 汗多肢冷,脉微神倦,气脱之象已着,但小便黄赤,则 湿热内蕴之形昭然。故用归祗建中护阳气,合车前,赤芩、 滑石、萆薢清湿热,庶得邪正两清之妙,若一路扶补,则湿 热愈盛,镇之可也。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十一 属性:中暑汗之清之,旬外不解,渐致神迷,默默不知 饮食,面反淡,肢反冷,脉微如丝,身僵如死,此邪 入厥阳,与血沉混。宜用吴又可三甲散加柴胡、僵 蚕、广郁金、鲜菖蒲、连翘心、元参心、紫雪丹等 味,从血透表也。 此邪热入络,与血混淆,非清凉攻泻可解。故宜土炒山 甲、醋炒鳖甲,酒浸地鳖虫,俾潜窜入络,以攻隐伏之邪 合柴胡、僵蚕、紫雪丹,疏透宣宜泄,由内达表。用得其宜 可救万一,否则几无法矣。 <目录>中热条辨八条 <篇名>中热条辨第一 属性:中热卒然昏倒,人事不知,口角流涎,目闭手撤, 此热冒心神,阴不上承。宜用大蒜数枚,打烂取汁, 和醋灌之,并移置凉处,即苏。宜用洋参、麦冬、莲 子、竹叶、鲜菖蒲、远志、黄连、益元散等味,清心 安神也。 凡夏暑炎蒸,经营担荷,仆仆长途,赤日傍午,曝烈莆酷 遏,卒然昏倒,不知人事,目闭手撒者,此不可即以凉水灌 之,恐致热气攻心而死。宜用大蒜数枚,打烂取汁,和醋灌 下,再移置凉处,以手掬道上热土,围于脐之四旁,令人溺 尿于脐中即苏。苏后宜清心安神,将洋参,麦、连、菖、远、 黄连、竹叶、益元散,服之神清即愈。 <目录>中热条辨八条 <篇名>中热条辨第二 属性:中热卒倒,语言不清,心神恍惚,此(内经)所 谓煎厥。宜用天王补心丹加龙齿、牡蛎,镇神撮阴 也。 凡暑热之际,忽然昏倒,语言不清,心神恍惚,状如中 风,正《内经》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令人煎厥之谓。 宜用补心丹清心,合龙齿、牡蛎镇神,不致内闭外脱,庶几 可望有成。 <目录>中热条辨八条 <篇名>中热条辨第三 属性:中热脉大身热,口渴汗多,此热伤元气。宜用人 参白虎汤 (1),甘寒养正也。 凡身虽大熟,而不恶熟 口渴汗多,脉形洪大,此东垣 所谓脉虚身热为伤暑也。用白虎汤之石膏 知母清胃热, 参、甘、梗米养胃津,则不致燔灼伤阴矣。 <目录>中热条辨八条 <篇名>中热条辨第四 属性:中热后,神虽清,而懒言倦卧,朝凉暮热,夜则 谵语,此热留胆中,营热被灼。宜用清骨散加鲜菖 蒲、广郁金、益元散等味,清营却热也。 中热之后,倦卧懒言,乃病退之象;但朝凉暮热,夜则 谵妄,是余热逗留,营络被灼。故用清骨散,清营却热,兼 菖蒲,郁金,益元散,宜窍除邪,庶为合法。 (1)人参白虎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原作,白虎加人参汤 <目录>中热条辨八条 <篇名>中热条辨第五 属性: 中热后,舌绎芒刺,腐点如疳,寝则谵语,醒则 神清,此热毒蕴结,营络末清。宜用导赤散加犀角、 绿豆壳、人中白、鲜菖蒲、辰砂、灯草等味,清营解 毒也。 此条与前条相似,惟兼舌绎腐疳芒刺,乃余热化毒,蕴 结心炮。故用导赤散加犀角,灯草,绿豆壳、人中白,菖蒲, 辰砂清心解毒,勿致热毒蔓延,变生腐蚀之累为妙。 <目录>中热条辨八条 <篇名>中热条辨第六 属性:中热神清,能食便闭,目瞑不寐,而多惊惕,此 热留胆络,营卫失度。,宜用秫米半夏汤加羚角、丹 皮、姜汁炒枣仁、酒浸郁李仁、猪胆皮、龙齿、蒺藜 等味,清胆热而下肝系也。 能食神清,病退之象。溺赤便闭,目惧惊惕,乃热延胆 络,肝系横急。《灵枢》所谓:卫气行阳二十五度,行阴赤 二十五度,一日一夜周于一身。又云:卫气行阳则寤,行阴 则寝。乃但行于阳,则阳添盛,而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衰, 故寤而不寐,目瞑惊惕不宁;因胆热肝横,胃失冲和,营卫 失度,仿(内经)秫米半夏和胃气之升降,枣仁、郁李、龙 齿,下肝系以镇惊,羚角、猪胆、丹皮,清胆热而泄火风为 妙。 <目录>中热条辨八条 <篇名>中热条辨第七 属性:中热汗大泄,口大渴,身大热,气喘神倦,脉虚 且大,并不鼓指,此热伤气分,阳不恋阳。宜用人 参、黄祗、白术、麦冬、五味、地骨皮、甘草、生地、 牡蛎,白芍等蛛,甘温除热也。 汗多口渴,身热气喘,神倦脉大,既非外感之形,又无 内伤之象,显系热伤气分,阴乏恋交,阳遂上冒。仿东垣甘 温能除大热,故用人参、黄祗、白术、甘草甘温益气,生地、 牡蛎、五味,白芍咸寒固阴,俾阴阳交固,而大命回于顷刻 焉。 <目录>中热条辨八条 <篇名>中热条辨第八 属性:中热汗大出,口大渴,心中恶热,肢冷脉微,神 疲倦卧,时或烦躁,此因热伤阳,阴失交恋,气脱之 候将至。宜用十四味大建中汤,护阳摄阴也。 , 上条脱证未现,此条脱形既着,做肢冷脉微,若更烦 躁,是立危矣。故用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冬、苁蓉;阴阳并 补,庶几抠纽复续,而转危为安也。 <目录> <篇名>六因条辨卷中 属性: 崇明陆廷珍子贤氏着 绍兴裘诗新韵初重校 <目录> <篇名>伏暑辨论 属性:尝观医书林立,并无伏暑之名。惟(己任编)有 秋时晚发,以感证之法治之一语,因着伏暑之称。盖 人于盛暑之际,汗泄气疏,百节弛涨,设或有隙, 邪乘虚入,《内经》所谓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 也(1)。又云:春伤于风,夏必餐(2)泄,夏伤于暑,秋必 发疟;秋伤于燥(3),冬生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可知四时伏气,皆能为病。即伏寒、伏风、伏燥,皆 可与伏暑立名主病。故春温为冬令之伏寒,肠风为春 令之伏风,疟痢为夏间之伏暑,咳嗽为秋天之伏燥, 以类而推。古人治病立法,良有以也,藉后人语焉不 察,漫不关心耳。予苦心斯道,廿载虚名,何敢妄为 (1)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也:按《内经》有此文·但无此语。 (2)餐:此处音、义俱同,飧,下问。 (3)燥:(内经)中俱作"湿"。 议论。特前贤既启其端,后人末穷其旨,聊为引伸, 以备葑菲之遗,庶可测伏暑之有由名。且不但可测伏 暑之有由名,更可测伏暑之有由病,而有由治焉矣。 <目录>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篇名>伏暑条辨第一 属性:伏暑秋发,头痛无汗,恶寒发热,身痛,胸腹满 闷,或吐或泻,此新感外邪,引动伏暑。宜用香莆饮 合正气散,表里两和也。 此伏暑之提纲。凡夏间伏暑,因遇秋令凄惀之寒,袭于 腠理,致内邪亦为引动·故无汗头痛身疼,发热恶寒,系新 感之见证,病尚在表。胸腹满闷,吐泻交作,系伏暑之发 动,病涉在里。大凡看法,须辨明新感与伏邪,何有何无, 孰轻孰重。故用香薷饮合正气散者。藉香薷、藿香,苏叶、 芷、桔之苦辛走表而散新邪,夏、朴、陈皮、大腹、神曲之 辛温理中而疏伏邪,则内外办通彻,邪自疏泄矣。 <目录>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篇名>伏暑条辨第二 属性:伏暑微恶寒发热,呕恶泄泻,腕闷舌白,此伏邪 内动。宜用藿香正气散,疏滞利湿也。 此发明伏邪之异于新邪。既无头痛身疼,则表邪甚微; 而恶寒发热,腕闷吐泻,为伏邪发动,并无新邪勾引也明矣。 非藉藿、朴、苏叶、白芷、陈、腹、夏、曲以祛秽疏泄,则 恐邪无泄越,蔓延传变焉。 <目录>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篇名>伏暑条辨第三 属性:伏暑热不解,咳逆欲呕,烦闷泄泻,此伏邪弥漫 三焦。宜用苏子降气汤合六一散,加通草,赤芩等 味,通泄三焦也。 此言热不解,而伏邪传变,逗留肺胃,则咳而欲呕,盘 踞中焦。则腕闷不舒,奔迫下趋,则泄泻无度。是邪既弥漫 三焦,上下交争,故用苏子降气宣肺胃,六一、通、芩分水 道,则上下三焦,得一齐通泄,不致留邪变患为妙。 <目录>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篇名>伏暑条辨第四 属性:伏暑热渐甚,咳逆不眠,胸胁刺痛,痰多舌白, 此痰滞肺络,肺气失降。宜用旋复花、新绎、积壳、 桔梗、桑皮、薏仁、苏子、降香、枇杷叶、芦根、滑 石等味,降气通络也。 上条热不解,而传布三焦;此条热不解,而邪与痰冱, 阻滞肺络。若不通调,恐致痿痛缠绵。故用(金柜)旋复花 汤,借新绎、青葱,一通气分,二通血络,再兼枳、桔,桑 皮、苏子、降香开肺降气,苡仁、枇杷叶、芦根、滑石甘淡 之味,清热泄湿也。 <目录>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篇名>伏暑条辨第五 属性:伏暑发热,喘不得卧,痰嘶胸板,此暑滞肺络。 宜用葶苈大枣汤合六一散、枇杷叶等味,彻清肺饮 也。 上条胁痛痰多而咳,此条胸板痰嘶而喘,病甚深于咳 矣。虽喘有虚实之分,治有肺肾之异。今由伏暑内发,身热 胸板痰嘶,其候舌必黄腻,脉必滑数,溺必黄赤,体必丰盛, 斯为肺实,故宜葶苈苦寒以泻肺热。然古人犹恐损胃,合大 枣之甘以缓之,得渐驯以除上焦之软。凡用葶苈而不用大枣 者,末识仲景之心法也。再兼六一、枇杷叶,清气利湿也。 <目录>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篇名>伏暑条辨第六 属性: